羊嬌
摘要:《牡丹亭》是可以同《西廂記》相媲美的戲劇,其藝術技巧的精巧自然不在話下,表現其思想的深刻之處可圈可點。杜麗娘在沉重的壓抑下進行了反壓抑和自我解放活動,這是具有典型性的人物解放形象。
關鍵字:牡丹亭;女性主義;個性解放
對湯顯祖的《牡丹亭》,歷代讀者、觀者對其“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以死,死而不可復生者,皆非情之至也。”的“至情論”所感動。我此處不著重于其“至情論”,側重結合女性主義文學批評方法對《牡丹亭》進行分析。
一.女性被建構
首先,在第三齣《訓女》中,杜麗娘之父杜寶認為古往今來的賢淑之女子大多通曉詩書,他的女兒當然也得是賢淑的女子,當他發現女兒在白天睡覺時,斥責了她,并且認為杜麗娘在刺繡之后的空暇時間應當去閱讀書架上的書。關鍵在于,杜寶這樣嚴苛要求女兒的出發點不是為了杜麗娘,而是因為“他日到人家,知書知禮,父母光輝。”杜寶對于杜麗娘的氣質進行了規范,他想要把女兒塑造成為他認為賢良淑德的模樣,這本身便是一種男性專制。“對‘后、‘夫人、‘內于、‘命婦、‘庶人及‘妻等等這些專用于女性的字眼作何解釋,顯然不由女性自身,而是根據她們所后、所扶、所齊的男性而定。”女性的話語權被剝奪,處于一種失語的狀態,女性的處境便是處于男性的關系網中,作為女兒、作為妻子、作為母親......在杜寶的符號系統中,他抹殺掉杜麗娘的女性性別,女性性別的特殊性被女性的從屬地位替代。在第十一齣《慈戒》中,杜麗娘母親認為女孩兒就應該待在閨房,做做針線活兒,不應該去花園。在她眼中,花園可能同失樂園里面不斷引誘著亞當夏娃的禁果一般,花園也是引誘杜麗娘的地方,而花園不僅僅代表一個有花有草有假山的花園,更多的則是代表對自由、對愛情的向往。杜麗娘的母親已經加入男性話語系統中,她把杜麗娘放在由男性主導的關系網中進行界定,在對女性的氣質規范中,作為女性的她也是推波助瀾者。
其次,在第三齣《訓女》中,杜寶認為杜麗娘白日睡覺是杜麗娘母親的過錯,沒有教好。在第十一齣《慈戒》中,當杜夫人發現杜麗娘游園后,首先做的便是責罵春香,認為是春香引逗杜麗娘去后花園的。在第二十三齣《冥判》中,冥界的胡判官本將杜麗娘貶在“鶯燕隊”,可當他知曉杜麗娘父親是淮陽總制后便對杜麗娘進行了特殊處理,同人間官吏一般。在第五十五齣《圓駕》中,杜麗娘和柳夢梅的姻緣被皇帝肯定,才得到杜寶的勉強認同。這些關系也是抽象意義上的男女關系,這種關系是會隨著人物、場合的變化而變化的。在杜夫人同杜寶的關系中,杜寶處于中心地位,杜夫人失去了話語權,所以杜寶會將杜麗娘白日睡覺歸咎到杜夫人身上,進行過錯轉移;在杜夫人同春香的關系中,杜夫人處于中心地位,擁有話語權,所以她會直接將過錯推到春香身上;在杜寶同皇帝的關系中,皇帝擁有絕對的權力。
當杜麗娘的身份是鬼時,她可以自由自在地干自己想干的事情,不受俗世的約束。此時,作者為她提供了一個相對于現實來說不受各種規則規范的空間,這是她真性的表現之地。可當她起死回生時,當柳夢梅想要與她成婚,她卻以無“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為理由拒絕了。這是社會、家庭對她的氣質的規范,作為社會中的人、作為女兒,她被迫接受。此時的杜麗娘是在各種社會、家庭因素下的一個被壓迫者,她被各種規范所挾持。父權社會中的社會秩序看起來嚴明有序、中性的,可在其溫和、平靜的面孔背后另有青面獠牙的一面,這張面孔便指向女性。
二.女性的反壓抑
在《驚夢》一齣中,杜麗娘的反壓抑意識達到高潮。“夢”字一是實指春夢,二是指她之前的人生就如同夢一般,而“驚夢”不僅僅是指她從夢中驚醒過來,也指她從過去枯寂壓抑的生活狀態中驚醒過來。杜麗娘的“驚夢”在本性上是性由隱秘的渴求變為顯性的訴求;在意識里,是她自我意識的覺醒,想要追求自由,這是杜麗娘針對父權社會對女性的壓迫所進行的反壓抑。她在夢中才是一個真實、活生生的人,在真實生活中的她是死氣沉沉的、處處被壓抑的。而被認為是虛幻的夢境卻是杜麗娘苦苦追尋的想要的真實生活,在杜麗娘的認知中,夢境才是真實的,夢與現實進行了倒置,在那個人性被扭曲的時代,杜麗娘在生活中追尋不到的東西只能通過虛幻的夢境來獲得。
杜麗娘在之前的生活中是一直服從的,她服從父母的安排,長成了父母希望的樣子,可她心中對這種壓抑生活的反抗意識是一直都有的:當陳最良向她和春香講解《詩經》時,完全是一個腐儒的辭令,杜麗娘雖表現得不失禮節,但卻說道“師父,依注解書,學生自會。但把詩經大意,教演一番。”當春香說去花園玩之后,杜麗娘表面責備了春香,可當陳最良走后,她卻主動問春香花園在哪,有哪些景致......這是她自我意識的萌動、女性意識的覺醒。
春香是一個活潑可愛的具有女性意識的覺醒的人物,她對陳最良的酸腐說辭直接進行反駁,這是赤裸裸的諷刺嘲諷;在杜夫人面前她假裝承認錯誤,可仍能堅持己見,花園是漂亮的呀......春香是杜麗娘自我解放之路上的重要人物,她自己也具有叛逆精神。在杜麗娘備受壓抑時,春香敢于進行一定的反抗,這不能不對杜麗娘產生影響。另外一個敢于沖破男權社會規則的是楊婆。楊婆真乃女中豪杰,有勇有謀,她的梨花槍也使得出神入化;反觀她的丈夫李全,沒有主見,沒有計策,徒慕名利。這樣的人物形象塑造使得女性帶有男性的部分性格特征,而男性則帶有女性的部分特征,從一定程度上對女性的能力進行肯定,男女兩性的差異縮小,男女兩性傳統地位的高低被消融。
三.追求個體解放、社會解放
明代社會氣氛整體來說是籠罩在高壓的陰云之下的,朱元璋大興文字獄,廢除了宰相制,大興特務,設立東廠、西廠。這個時期斷案劇較多,可以從側面證明在當時的社會環境下酷吏較多,人們的生命受到嚴重威脅,對女性的壓抑力度也更大。可對女性的壓抑力度越大,人們的反抗也會越大,而反抗的方式并不一定是通過暴力表現出來,也可以通過文學作品來反映:明代有很多作品都是寫書生跟青樓女子的愛情故事,他們最終結婚并幸福地生活在一起。所以,杜麗娘不僅受到外部大環境的壓迫,更受到家庭內部的壓迫,她感覺活著已經沒有光明和出路,她又在夢中尋到精神依托,對愛情的熱烈渴求是一個集中的爆發點,讓杜麗娘的反抗意識和自我解放意識達到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在父權、社會的壓迫下,連原本循規蹈矩、傳統端莊的杜麗娘都不得不進行反抗,更何況其他被壓迫的更厲害的人呢?杜麗娘只是廣大被壓迫地人的一個代表,她最終找到了出路,這是作者對社會進行批判卻又不失希望的表現。
可是,在作者筆下,杜麗娘在夢中與柳夢梅結合后回到現實生活中仍是貞潔之身,杜麗娘是鬼時同柳夢梅結合后也是如此,所以,杜麗娘依然是一個純情少女。而作者對杜麗娘的描寫,無異于是近似于“天使的”:“在歷來的以男性為中心的父權制文化傳統中,無論是經典作品還是通俗作品,幾乎所有的男性作家都按照自己的意愿,隨心所欲地把婦女理想化為兩個極端的形象。一種是純潔美麗、順從忠實的理想女性或‘天使......”這是作者掩飾不住的傳統男權意識的反映,是男性對女性氣質的霸道規范。
參考文獻:
1.湯顯祖著,黃竹蘭評注:《牡丹亭》,太原:山西古籍出版社,2006年1月
2..李幸,孫健:《簡析女性主義文學批判》,湖南:湖南懷化醫學期刊邊疆經濟與文化,2006年第5期文史園地
3.孟悅,戴錦華:《浮出歷史地表--現代婦女文學研究》,河南:河南人民出版社,1989年7月
4.葉長海主編:《<牡丹亭>案頭與場上》,上海:三聯書店,2008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