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文遙
摘要:王小波的文學淵源來自于許多外國的流派、作家、思想家、哲學家、科學家、物理學家、化學家等等。其中,杜拉斯是王小波言談最多的作家,他稱杜拉斯為老師。他在《我的師承》中高度贊揚翻譯家王道乾和查良錚,推崇他們翻譯文學語言的純正。聲稱自己對小說的看法就是被《情人》固定下來的。本文將主要從王道乾先生翻譯的《情人》論述法國作家瑪格麗特杜拉斯對王小波創作的影響。
關鍵詞:《情人》;瑪格麗特杜拉斯;王小波
王小波,這位被稱為“體制外作家”和“文壇外高手”的當代作家,雖然他不被當時的主流文壇承認,卻以充滿想象力、幽默的文字,自由的思想和特立獨行的個性,在一代又一代的讀者中經久不衰。從王小波的創作來看,他的文學淵源來自于許多外國的流派、作家、思想家、哲學家、科學家、物理學家、化學家等等。其中,杜拉斯是王小波言談最多的作家,他稱杜拉斯為老師。他在《我的師承》中高度贊揚翻譯家王道乾和查良錚,推崇他們翻譯文學語言的純正。聲稱自己對小說的看法就是被《情人》固定下來的。
一、《情人》對王小波創作的整體影響
王小波對中篇的小說情有獨鐘。他認為像《情人》這樣的中篇小說,與那些文學巨匠的鴻篇巨作相比,絲毫不遜色。縱觀王小波的創作可以發現,他的中篇小說的字數基本是在六萬左右。他同樣推崇杜拉斯為了追求完美把心血耗盡于其中,不厭其煩的寫作方式:修改,修改,逐句逐段“不停地修改,把所有不好的地方都改得使自己最終滿意”。{1}杜拉斯創作《情人》時,歷時多年,經過反復的修改,每一段,每一句都重新安排過。這種追求完美的的創作 觀念給王小波極大的震撼。他說,我也這樣干過,把小說的文件調入電腦,反復調動每一個段落,花上比寫原稿三到五倍的時間,就能得到一篇心的小說,比舊的好得沒法比。{2}王小波的《黃金時代》從20歲開始寫起,完篇的時候他差不多已經40歲了,改動了無數次,其中的態度不言而喻。王小波曾說:“《情人》解決的是(我)有關小說自身的疑問”、“我對現代小說的看法,就是被《情人》固定下來的”。{3}《情人》富有詩意的語言,流動的韻律,精致的結構適度的規模以及對小說創作完美化的追求,成為了王小波小說創造的楷模。杜拉斯的自傳體小說也一直是王小波的敘事方式。王小波的《黃金時代》、《青銅時代》,《黑鐵時代》都是以第一人稱“自述身世”的方式來結構的。
二、小說的語言美
王小波認為,文字是用來讀的,不是用來看的。文字有節奏的快慢,或低沉壓抑,沉痛無比,或黃鐘大呂,蕩氣回腸。這正是文字的筋骨所在,世界上每一種文學語言都有這種筋骨。如《情人》開頭:“我已經老了,有一天,在一處公共場所的大廳里,有一個男人向我走來。他主動介紹自己,他對我說:‘我認識你,永遠記得你。那時候,你還很年輕,人人都說你美,現在,我是來特意告訴你,對我來說,我覺得現在的你比年輕的時候更美,那時你是年輕的女人,與你那時的面貌相比,我更愛你現在備受摧殘的面容。”{2}這段話流暢,精致,充滿了詩意之美,是《情人》這篇文章的筋骨所在。杜拉斯的小說語言簡潔,節奏明快,音韻和諧,是詩化小說的實踐者之一。王小波也是詩化小說的追求者。他自己最為得意的小說《黃金時代》這樣描寫到:“那天我二十一歲,在我一生的黃金時代,我有好多的奢望。我想愛,想吃,還想在一瞬間變成天上半明半暗的云。后來我才知道,生活就是一個緩慢受捶的過程,人一天天老下去,奢望也一天天消失,最后變成挨了捶的牛一樣??墒俏疫^二十一歲生日時沒有預見到這一點。我覺得自己會永遠生猛下去,什么也捶不了我。”{3]想愛,想吃,變成忽明忽暗的云與受捶,美而蒼涼,讀起來節奏輕快心情卻很沉重。這樣的例子在《黃金時代》中有很多,如“我和陳清揚做愛時,一只蜥蜴從墻縫里爬了進來,走走停停地經過房中間的地面。忽然它受到了驚動,飛快地出去,消失在門口的陽光里”“陳清揚說,那一回她躺在冷雨里,忽然覺得每一個毛孔都進了冷雨,她感到悲從中來,不可斷絕。”
三、流動的韻律
王小波在他的在文中寫到:“小說和音樂是同質的東西,這本書(《情人》)的絕頂美好之處在于,它寫出了一種人生韻律。書中性愛和別的事,都按一種韻律來組織,這使我滿意了?!眥1}如《情人》中:“這個形象,我是時常想到的,這個形象,只有我一個人能看到,這個形象,我卻從來不曾說起”“對你說什么好呢,我那時才十五歲半。那是在湄公河的輪船上,在整個渡河過程中,那個形象一直持續著”“看看我在渡船上是怎樣吧,兩條辮子仍然掛在身前。才十五歲半,我已經開始敷粉了”[2}女主人公渡河時的形象在小說的開頭得到了不斷地重復,這不但表明女主人公對渡河有著刻苦銘心的記憶,而且也說明這次渡河與那位中國情人的相遇、相識和相愛對女主人公一生的命運有著決定性的意義。這種敘事上的不斷重復與變奏同時也營造出一種回環往復的音樂效果,讀起來蕩氣回腸,哀怨纏綿。類似的例子在王小波《流年似水》中有很多,如“歲月如流,如今已到不惑之年,好多事情起了變化”“流年似水,,有的事情一下子過去了,有的事情很久也過不去,”“流年似水,轉眼已經到了不惑之年。我和打架一樣,對周圍的事司空見慣。過去的事過去了,未來的事也不能使我驚訝”,這些句子在小說中不斷重復和變奏,不但在行文上推動了故事情節的發展,而且有意淡化和舒緩了小說的敘事節奏,從而營造了一種回環往復、一唱三嘆的情調和韻律。
四、精致的結構
王小波曾這樣評價《情人》:“我認為這篇小說的每一個段落都經過精心的安排:第一次讀時,你會感到極大的震撼;再帶著挑剔的眼光多讀幾遍,就會發現沒有一段的安排經不起推敲。敘事沒有按照時空敘事展開但有另一種邏輯作為線索,這種邏輯我把它叫做藝術,這種寫法本身就是一種無與倫比的創造。我對這件事很有把握,因為我也這樣寫過?;ǖ奖葘懺迦轿灞兜臅r間,比舊的好得沒法比?!眥1}《情人》整個的的結構,可以說是一個封閉的情節。起點,同時也是終點。故事起點為我那時才十五歲半,中間是一年半的情人關系,此中還夾雜著其他人的故事,有種支離破碎之感。最后,他打電話給他,說一直愛著她,至死方休。這樣,故事又回到了開始看似雜亂無章的敘述,恰恰是杜拉斯有意將情節支離開。原本以為的支離破碎是可以接拼起來的,目的是為了彰顯情人本身故事的精確性,表達對情人的記憶堅不可摧。而王小波的《黃金時代》中也采取了類似的結構和敘述方式。如:“首先是五八年我出現在學校的操場上,看別人大煉鋼鐵;然后我上了小學,看到一只雞飛上陽臺,被老師稱為豬;后來上了中學,過了一年,開始了文化大革命。我跑回家去幫人打仗,認識了顏姓色的大學生。等到仗打完之后,姓顏色的大學生回了鄉,我又回到了學校,從那里去了豆腐廠。遇到了X海鷹并在那里陷入了困境。我老婆是再以后的事情?!眥3}顯而易見,王小波在講故事時沒有按照時間的先后順序,而是有意讓情節按照自己的意愿發展,從而營造了和《情人》一樣極為特殊的敘事時間。在小說中。這樣的情節安排還有很多。仔細閱讀他的得意之作《黃金時代》,就會發現根本不存在一氣呵成的完整敘述。
參考文獻:
{1}王小波.沉默的大多數{M}.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1997
{2}瑪格麗特杜拉斯.情人{M].上海:王道乾譯.上海譯文出版社,2006
{3}王小波.黃金時代.{M}.廣州:花城出版社,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