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紅
摘要:通過分析目前應用文寫作課程教學的現狀,依據職業教育的就業教育特點,從教學內容的遴選、教學活動的安排、教學情境的設置以及教師素質的提高等方面,談談應用文寫作課程教學的思考。
關鍵詞:就業教育;學生素質;應用文寫作
高職高專院校是側重于培養高等技術應用性人才的院校。在以就業為導向、以市場對人才的需求為目標的辦學理念的指導下,高職高專院校的“應用寫作”課程的教學應該樹立怎樣的教學觀?如何適應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突出就業導向,以實踐訓練為中心組織教學,增強學生的綜合能力就成了高職院校應用文教學的當務之急。筆者認為高職應用文寫作教學應根據高職教育的培養目標和課程特點,把項目情境教學理論運用到應用文寫作教學中來,以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為核心改革課程教學。
一、高職高專院校應用文寫作課程的教學現狀
目前,應用文寫作作為人們在社會生活中應具有的一種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在十分重視全面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強化學生實踐動手能力的高職院校,處于一種“教師不好教,學生不好學;教無效,學無用”的尷尬地位和邊緣化狀態。仔細分析,面臨的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
(一)從課程設置看,由于應用文寫作教學并不屬于專業課教學,在高職院校強調強化學生的專業實踐技能訓練的大背景下,應用文寫作作為培養基本能力的課程,雖然具有較強的實踐性特點,卻處于邊緣化狀態,很難得到重視。很多院校,特別是理工科職業技術學院的很多專業都沒有開設“應用文寫作”這門課程,即使有的院校開設了的“大學語文”包含了“應用文”這個章節,但在大學語文這門基礎課程中也只是處于從屬或附加的地位。
(二)從教材方面看,近幾年,應用文寫作教材如雨后春筍般的速度出版發行,但仔細比較,大部分教材的體例雷同,重點講述的應用文種類、概念、特點、注意事項、例文、練習都驚人地相似。當然,近幾年出現了高職高專應用文寫作教材,其體例上輕理論重練習的方式,相比之前的教材有相當的進步,然而因其教學指導思想未徹底更新,教材內容、教材體例亦沒有得到根本的改善
(三)從教學方法看,應用文寫作是一門綜合性、實踐性很強的工具課,它強調知識技能的實際運用,培養學生在社會工作、生活中面對現實的認識分析能力、語言表達能力等。目前,我們傳統的一系列概念一特點一注意事項一例文的教學方法,不但扼殺了高職學生學習這門課程的積極性,也忽視了他們的主體地位和能力培養,導致了寫作理論與實踐脫節、學校與社會脫節、教師與學生脫節。這都致使學生的應用寫作能力難以提高。
(四)從教師隊伍看,目前,我國還沒有應用文寫作教師的專業人才培養或培訓體系,大部分教師來自漢語言文學專業或相關專業,或專業針對性不強,或缺乏實踐經驗,或缺乏高等教育經驗及高職教育經驗,所以應用文寫作部分的教學乏味無力,在教學中這部分內容往往是一晃而過,猶如蜻蜓點水。
(五)從學生的角度看,有些院校的學生認為應用文的文學性不強、枯燥乏味,覺得有些內容在中學階段已學過,有些內容與己無關,學無所用,因此學得沒勁,練習寫作時也就是強迫自己依照范文鸚鵡學舌、依葫蘆畫瓢,應付了事。
二、對高職高專院校應用文寫作教學的幾點思考
筆者經過長期的教學實踐,認為加強應用文寫作技能的培養不僅對高職學生有用,而且與高職教育所倡導的提高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全面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宗旨是一致的。至于學生喜不喜歡學,感不感興趣,能不能學到東西,關鍵的一點在于教師的教學觀念和教學方法是否對路。下面筆者根據自己幾年來的教學體會談一談對應用文寫作教學的幾點思考。
(一)依據學生的就業需求遴選應用文寫作教學的內容。
高職院校的應用文寫作課程教學內容應與學生今后工作、生活需要一致。當代社會經濟快速發展,日新月異,當代大學生在實際生活和工作中需要的應用文寫作種類發生了一些變化,應用文寫作課程內容應做出相應的調整。如隨著現代通訊和網絡工具的普及,書信寫作的重要性明顯下降,請柬、介紹信的模板隨處可查閱,借據、借條使用頻率變小;同時,隨著時代的變化,人們在工作、生活中面臨和需要解決的事務紛繁復雜,投標書、合同書、訴訟狀、求職信、申請書、企劃方案、調查報告類文書與我們現實生活的聯系更加緊密,這些文書的寫作也因此變得更加重要。另外,高職教育強調專業技能,而大部分高職院校的應用文寫作課程的教學計劃和授課內容是針對所有專業的。也就是說,每個專業學習的應用文寫作課程內容是相同的,沒有突出專業特點和專業需求,這很大程度上不能滿足學生以后的工作需求,也一定程度上違背了高職院校培養高素質技能型人才的培養目標。因此,應用文寫作的課程內容應根據當代大學生生活、工作需要進行調整,教學量適中,突出重點,忽略非重點;同時還要緊密結合專業特點和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在不違背應用文寫作課程標準的基礎上,設計符合各專業需求的教學內容,并適當調整重點難點的講授,提高學生的專業素質和技能水平。
(二)依據相關應用文的工作任務安排教學活動。
在我國高職教育領域,項目課程正在嘗試逐步取代學科課程,成為我國高職教育課程改革中具有代表性的課程模式。項目教學是實現項目課程的教學方式。它以建構主義學習理論、杜威的實用主義教育理論以及人類學傳統的情境學習理論為理論基礎,主張以學生為中心,以真實的或模擬的工作任務為基點,讓學生在真實的或模擬的工作世界中,不斷解決疑難問題,從而完成對知識的建構,培養實踐能力和專業水平。應用文寫作作為一門公共基礎課,雖然不能如專業課那樣基于職業需求的工作任務來設計工作過程,但可以嘗試把每一類應用文的學習看成一個工作任務,然后圍繞完成這個工作任務來設計課堂活動。
(三)依據相關應用文的實際應用環境設計教學情境。
項目教學主要由內容、活動、情境等要素構成。應用文寫作的教學內容是應用文文種學習,雖難以提供真實的工作環境,但可以模擬工作環境,即所需文種的工作、生活環境。例如在學習自薦信、求職信的寫作時,讓學生分別扮演招聘者和應聘者,通過不同身份的轉換,分別揣摩各自的心理感受,作為招聘者,將會從哪些方面提出問題,作為應聘者應在哪些方面做好準備,從而更加明確今后的努力方向。如常用訴訟文書的學習,我們可設置模擬法庭,根據課后的習題或是生活糾紛設置案例,由學生分組擔當法官、原告、被告、群眾,提交起訴書、答辨書或上訴書,再在模擬法庭上實際學習。這樣的情境設計,不但活躍了課堂氣氛,還提高了學生的積極性,使他們主動地學習、思考訴訟文書的寫作,實踐了處理訴訟案件的全過程。例如講演講稿的寫作,就可以讓學生選擇自己熟悉和喜歡的話題展開討論和演講,讓學生明白如何確立觀點、收集材料和表達,使學生在真實情境中輕松愉快地學習,等等。如條件允許,還可以組織學生到一些企事業單位見習,了解行政公文的成文程序和處理程序。通過這種自我體驗的情景教學,充分發掘學生的潛質、潛能,激發學生對學習的興趣,變被動學習為主動探索,實現對知識的真正掌握。
總之,高職高專院校應用文教學目前的實際地位和它應該占有的位置之間還存在巨大差距,這一差距使得應用文的教學研究一直處于緩慢前進狀態,制約著這一學科的發展,同時也使得從事應用文寫作教學的老師也沒有對它引起足夠的重視,教學過程中照本宣科、講一些枯燥的理論,訓練一些呆板的題目,讓學生感覺到枯燥乏味,達不到應有的教學效果。不論是從上而下的改革還是從下而上的探索,只要大家重視起來,高職高專院校的應用文教學就一定會回到它應有的位置,實現它在就業教育中應有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