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禮斌
摘要:股權轉讓問題是有限責任公司經營運轉過程中經常出現的問題,同時該問題所涉及的方面也較為復雜。我國《公司法》對有限責任公司股權轉讓問題有明確的規定,但對于瑕疵股權的轉讓問題并未作出明確的規定,這就導致公司運作過程中經常出現瑕疵股權糾紛問題。就現行的法律規定來看,關于瑕疵股權轉讓及相關問題的法律法規較少,其可操作性較低,同時也不夠具體并具有一定的法律空白點。
關鍵詞:有限責任公司;瑕疵股權;轉讓
引言
股權轉讓是有限責任公司日常商業活動中最常見的交易類型,但如果轉讓的股權中存在瑕疵等問題,將會阻礙股權轉讓活動的正常進行,同時也會給交易過程帶來一定的風險。目前我國瑕疵股權轉讓主要存在下列兩個問題:第一,瑕疵股權轉讓合同的認定效力不統一;第二,現有的法律條文中,并未詳細說明瑕疵股權轉讓之后,應由誰來承擔相應的民事責任,并且關于如何承擔、承擔何種民事責任的規定也相對簡單,難以解決現實生活中的相關問題。
1瑕疵股權的概念
瑕疵股權主要是相對于無瑕疵股權而言的,無瑕疵股權指的是出資者根據各出資人之間的約定和國家現行《公司法》中的相關規定,按時完成向公司出資的義務,并且出資金額也應該符合相關規定,之后再向主管部門申報并登記備案之后,方可享受相應的股東權利。而瑕疵股權指的是出資者雖然有向公司出資的行為,但在出資過程中存在不合法的現象,進而出現權利缺陷的股權,常見的瑕疵股權包括出資未登記備案、虛假出資等。
瑕疵股權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瑕疵股權既包含了出資者履行出資義務瑕疵的實質性要件以及股權記載、股權登記等程序性要件而造成股權瑕疵的各種情形;狹義的瑕疵股權,僅指因出資者的出資具有實質性缺陷而導致權利瑕疵的股權,通常來說存在兩種類型:第一種是完全沒有履行出資義務,也就是說本應按約定出資的股東完全沒有履行出資義務,該種情形下沒有履行出資義務,一旦其出讓股權股東可能就因欺詐而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第二種情況是沒有完全履行出資義務的行為,是指出資人雖然履行了一部分出資義務,但是沒有達到章程約定的或者法律規定的出資義務。在實踐中的情況往往有以下幾種:出資的資金、物權等存在瑕疵,未達標準或者數額不夠,或者超過了期限沒有履行完出資。
2瑕疵股權的類型
2.1虛假出資
虛假出資指的是股東在出資過程中,沒有按照相關規定向公司繳納相應數額的貨幣、實物或相應的資產,一般情況表現為股東對外宣稱已經出資,或與相關機構相互串通對自己的實際出資作出較高的評估,進而獲得出資價值之外的股權。這種行為屬于一種欺詐行為,并且股東在以實物出資時沒有辦理相關的權利轉移手續,如以動產未交付或不動產未辦理變更登記。
2.2出資不實
出資不實是指公司股東未切實履行其足額出資的義務。在以貨幣形式出資時,出資不實一般表現為出資貨幣低于應繳出資額;而在以非貨幣形式的出資當中,出資不實表現為股東出資的實物之上存在權利負擔,可能受到第三方權利行使影響的情形。但是當出資人以符合約定的價值的實物出資后,又因市場行情變化,或者其他客觀因素導致出資財產價值變低的,這種情形不能認定為出資不實,公司或者其他股東無權再請求該股東補足出資。
2.3抽逃出資
抽逃出資指的是在已經確認公司合法成立之后,股東利用各種虛假現象將已經繳納的資金收回的行為,這種行為實際上屬于侵犯公司財產的違法行為。比如,在公司成立之后,以不存在的假象或名義將公司的資金、設備、廠房、土地使用權等有形資產或無形資產收回。通常抽逃出資主要表現為以下情形:第一,通過關聯交易將已繳納的資產收回;第二,偽造虛假財務報表,之后通過虛假報表收取更多的利潤;第三,股東通過虛構債務關系,將其出資抽回。就已經發生過的抽逃出資的案件來看,大多數情況下,公司的高層管理人員對這些行為都是知情的,因此,在出現抽逃出資之后,相關人員也要承擔相應的責任。
3瑕疵股權出現的原因
股東的出資,既是股東之間的合同義務,也是公司法上的法定義務。我國《公司法》第二十七條規定了股東的出資方式,貨幣、實物、知識產權、土地使用權等可以用貨幣估價,并可以依法轉讓的非貨幣財產都可以作價出資;但法律、行政法規規定不得作為出資的財產除外。我國《公司法》第二十八條規定:“股東應當按期足額繳納公司章程中規定的各自所認繳的出資額?!边@就規定了公司股東的出資義務,出資義務瑕疵會導致股權瑕疵,違反出資義務也就是股東不履行出資義務,包括完全不履行出資義務和不完全履行出資義務兩種情況。
3.1不履行出資義務
不履行出資義務就是指股東并未按照公司規定繳納相應數額的貨幣或非貨幣財產。不履行出資義務的行為包括:拒絕出資,股東在公司相關規定上簽字確認之后,卻不按照規定繳納相應的資產;抽逃出資,股東在實際出資之后,又以各種理由將資產收回;虛假出資,股東利用虛假文件或詐騙手段向公司繳納比等級數額少的資產;不能出資,因不具備股東身份,故不能進行出資行為。
3.2未完全履行出資義務
未完全履行出資義務包括:第一,遲延履行。即股東能夠履行出資義務,但未按照公司章程約定的期限和法定的期限繳納出資或辦理財產權轉移手續;第二,出資不實。即對非貨幣出資標的物評估不實,是不完全出資的一種特殊形式;第三,瑕疵出資。即股東繳付的現物在品質或權利上存在瑕疵,也就是所交付的標的物不符合章程約定或國家規定的品質標準,不具有相應的功能或效用,或所交付的標的物存在著第三人的合法權利,影響公司對標的物的占有、使用和處分。
4瑕疵股權轉讓合同效力的理論爭議及歸納
4.1無效說
有的學者認為,有限責任公司瑕疵出資股權轉讓時交易雙方簽訂的合同屬于無效合同,主要原因有以下兩點:第一,出讓人未履行出資義務,導致公司內部出現瑕疵股權的行為本身就是違法行為,在違法狀態下出讓違法存在的股權更是違法行為,所以瑕疵股權轉讓合同無效;第二,股權受讓人只有向公司繳納相應數額的資產才可成為公司股東,但瑕疵股權本身存在缺陷,購買這種股權時并未滿足相應數額的資金需求,因此瑕疵股權轉讓合同無效。
4.2有效說
有的學者認為,有限責任公司瑕疵出資股權轉讓合同應認定為有效合同,不因外界任何因素而影響其有效性。具體原因有以下三點:
第一,受讓人作為商事交易的主體,在商事交易的過程中應盡必要的審慎義務,在簽訂股權轉讓合同時應對股權實際情況有全面的了解。若因為自身的疏忽大意未對標的股權進行審査而簽訂了與個人目的不相符合的合同,過后再以不知股權有出資瑕疵為由主張撤銷權,這不僅有悖于商事交易實質正義的要求,也不符合市場經濟優勝劣汰的規律。
第二,商業交易應該嚴格遵循外觀主義原則,股權經過轉讓之后,受讓人應被公司作為新股東登記在股東名冊之上,并對相關信息做出公示。如果受讓人與股權以有瑕疵作為理由,想撤銷合同或是合同無效,就會導致股東登記的行為失去意義,這是對公司登記公信力的挑戰,會增加商業交易風險,不利于企業健康發展。
第三,股權轉讓之后,受讓人即成為公司的新股東,并且具備相應的股東權力。如果此時將具有瑕疵的股權轉讓合同認定為無效合同或是撤銷合同,那么受讓人的股東身份是否也應撤銷,之前作出的一系列的股東決議是否也應撤銷,這種情況顯然會對公司發展造成影響,與公司法的基本思想嚴重不符。
4.3折中說
有的學者認為,注冊資本制度的差異化對瑕疵出資股權轉讓合同的效力認定有著決定性影響。實繳資本制度規定認繳人需一次性足額繳納出資,否則公司不能成立,認繳人當然未取得股東資格,此時瑕疵出資股權轉讓合同因股權有問題認定為合同無效。認繳資本制度規定認繳人無需一次性足額繳納出資,只需在認繳公司股份后繳納部分金額即可,股東資格的取得主要取決于是否將認繳人之名登記于股東名冊之上,繳納金額的多少和繳納的次數并不影響認繳人股東資格的取得,此時出資有瑕疵的股權轉讓合同有效。
4.4可撤銷說
相關學者認為,如果在股權轉讓過程中,出讓人存在故意隱瞞股權有瑕疵的情況,則可依據《公司法》的相關規定,判定該股權轉讓合同不成了,即可撤銷該股權轉讓合同。但在出讓人明示股權存在瑕疵的情況下,受讓人仍然簽訂合同,則視為合同有效,且不可撤銷。
5瑕疵股權轉讓的法律效果
5.1受讓人知情
如果瑕疵股權的轉讓中,受讓人對所受讓股權的瑕疵是知情的,轉讓雙方意思表示一致,則瑕疵股權的轉讓就是完全有效的。
5.2受讓人不知情
受讓人不知情的情形又分為兩種情況:
第一,瑕疵股權轉讓人在進行股權轉讓時未主動明示受讓人,此時要看受讓人是否盡到合理的注意義務。如果善意受讓人盡到合理的注意義務,則該瑕疵股權轉讓相對有效;如果善意受讓人沒有盡到合理的注意義務,則瑕疵股權轉讓完全有效。
第二,瑕疵股權轉讓人故意隱瞞受讓人,受讓人盡到了合理的注意義務,則此時的瑕疵股權轉讓合同可以認定為欺詐,受讓人可以撤銷該合同,受讓人的撤銷權是形成權,要在除斥期間內行使。
結語
公司股東履行出資義務是法律規定的基本義務,一旦股東逃避出資,就會引發各種股權糾紛問題,嚴重影響了相關企業的發展與經營。針對這種情況,國家新修訂的公司法已經做出調整和轉變,這種改革會有效降低瑕疵股權轉讓的風險。隨著近幾年我國關于瑕疵股權轉讓糾紛案件的增多,相關工作人員應該對此提起高度重視,不斷完善相關的法律法規,進而營造良好的企業經營環境。
參考文獻:
[1]蔡沐君.有限責任公司瑕疵股權轉讓法律問題研究[D].長春工業大學,2017.
[2]侯旭.有限公司瑕疵股權轉讓問題研究[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17.
[3]李江波.有限責任公司股權轉讓糾紛法律問題探討[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上旬刊),2017,(04):70-71.
[4]陳文.有限責任公司瑕疵股權轉讓問題分析[J].中國高新區,2017,(11):167-168.
[5]谷然.有限責任公司股權轉讓糾紛法律問題研究[J].法制博覽,2017,(25):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