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志云
摘要:生態環境是人們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礎,現階段,我國已經生態環境保護提升到了戰略高度。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人類對水等自然資源的開發程度越來越高,能源浪費問題也隨之而來。水利水電工程建設,能夠促使水資源得到合理利用,起到節約水資源的效果。但是,水利水電工程建設中,經常出現破壞生態環境的問題,如何解決這一問題,促使水利水電工程更好地為人民服務,逐漸成為水利水電管理單位的工作重點。
關鍵詞:水利水電工程;建設;生態環境;影響
引言
近年來,我國水利水電工程取得了較大進步,在很大程度上推動了經濟發展,但是,水利水電工程建設對生態環境的影響同樣不容忽視。文章在研究水利水電工程建設現狀的基礎上,論述了水利水電工程建設對水文、土壤、氣候、生物多樣性等幾方面的影響,并提出了切實可行的生態環境保護策略,最大程度降低水利水電工程對生態環境的影響,促使水利水電工程建設與生態環境保護共同發展。
1水利水電工程當前的建設情況
我國擁有充足的水資源,水資源總量在世界范圍內占據著領先地位。然而,因生態環境比較獨特,使得我國天氣呈現出干燥、少雨的特點。因年份的不同,具體的降水量也各不相同,這將會制約生產活動的開展,阻礙農業灌溉。因此,為實現水電資源持續、安全地供應,國家興建水利水電工程,進而改善生活質量,促進經濟增長。但是現階段,我國對水利水電工程建設的重視程度不斷提升,水利水電工程建設事業取得蓬勃發展。但是在具體建設過程中,仍然存在一些問題,其中破壞生態環境的問題尤為突出。水利水電工程對生態環境的影響,不僅給生態環境帶來巨大壓力,也在一定程度上減慢了自身的建設速度。因此,明確現階段水利水電工程建設情況,降低其對生態環境的影響,是水利工程建設管理部門的重要研究內容。
2水利水電工程對生態環境造成的影響
2.1對水文的影響
當水庫修建完成之后,水庫下游的河道在流量過程中,會導致周圍的環境受到影響。在水庫當中,存儲了一定的汛期洪水,還在一定程度上對汛期基流進行截留,從而引發一系列的生態問題。
下游天然湖泊或池塘斷絕水的來源而干涸,下游位置的地下水位開始下降,入海口河流量縮減,導致河口位置出現淤積現象,這就在很大程度上導致海水倒灌。這時的和流量不斷降低,河水的自凈能力下降。河水自凈能力能力下降會導致水藻橫行,下圖為某水庫庫區邊沿的河壩,水藻干枯發白,在枯死苔蘚厚度最大的地方可承載80公斤重的成人都不會下沉。這種情況對水資源的保護及其不利。
2.2對生物多樣性的影響
水利水電工程對周圍生物多樣性的影響主要體現在水生動物、水生植物、陸生動物、陸生植物四個力面,對生物的影響有直接性影響和間接性影響兩類。
對水生動物的影響主要表現在對魚類的影響上,水利水電工程建設會切斷魚類的巡游通道,導致魚類難以完成季節性巡游繁殖,進而導致魚類數量減少甚至滅絕;
對水生植物的影響以藻類植物為主,促進藻類植物生長,加快了水體的富營養化;
對陸生動物的影響,一方面在施工期直接對陸生動物本身造成影響,另一方面陸生生物的生存環境受到破壞,賴以生存的土、植被、氣候等發生變化,間接影響到陸生生物的生存;
對陸生植物的影響分為直接影響和間接影響,工程施工直接對地表植物進行的鏟除破壞為直接影響,新建水庫與外界的公路交通系統對原有的森林進行改造為間接影響。
2.3水利水電建設對氣候造成的影響
水利水電工程建設對氣候的影響體現主要是對局部氣候的影響,主要表現在降水和氣溫、氣象等方面。氣溫方面,在下墊面轉化成水庫時,原本的空氣能量交換方式和強度都發生了明顯的改變,通常會引起年平均氣溫的升高;降水方面,修建水庫導致局部蒸發量增多,降水量會增加,而受水庫低溫效應影響水庫及其附近降水量會明顯低于相對外圍,特別是迎風高地勢地帶,另外,受季節不同水庫表面溫度與大氣溫度之間關系的變化影響,南方地區水庫附近冬季降水量會明顯高于夏季。
2.4水利水電建設對土壤的影響
當土壤被水浸沒時,會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土壤肥力,還會導致土壤上的生物種類和數量不斷減少。當土壤周圍水位上升,土壤內地下水位也會隨之抬升,原本地表轉化成沼澤的概率提升,土壤孕育植被的能力下降,當水庫補給上升至地表,在蒸發作用下會導致土壤鹽堿化,地表植物的生長能力受影響。
3保護生態環境的對策
3.1編制完整的生態環境評估機制
在具體的建設過程中,應盡可能規避負面影響。有關單位應結合基本情況情況,準確評價工程建設,編制完整的生態環境評估機制。另外,在評價過程中,應密切觀察工程項目,明確環境與生態價值,根據實際情況,樹立長遠目標,維護生態環境的長遠利益。
3.2提高工程設計和施工人員的生態環境保護意識
政府及環境保護相關部門,定期開展對水利水電工程工作人員的知識宣講和法規培訓,了解生態環境平衡的重要性,幫助其樹立生態環境的保護意識,深刻認知保護生態環境是每個社會公民應有的責任和義務,以實際行動參與到生態環境保護中。
3.3注重施工建設期間的環境保護
水利水電工程在施工期間,會對土壤、生物等造成直接影響,因此,水利水電工程施工過程中,應全面分析周圍環境,發現環境因子出現較大變動,要及時對建設過程進行調整,同時全面落實環境監理制度,對建設過程中產生的廢水、廢氣、廢渣等科學處理,杜絕施工隱患的存在。例如,對施工過程中,工人的生活廢水進行處理,采用地理式生活污水處理系統對其進行處理。圖2為水利水電工程建設過程中,污水處理流程圖。
結語
總而言之,水利水電工程是利國利民的基礎性工程,因此,建設水利水電工程很有必要,但是水利水電工程會對生態環境造成影響,因此,相關部門在建設過程中,應全面掌握水利水電工程施工場地的生態環境情況,最大程度降低對生態環境的影響,實現水利水電工程建設與環境保護協調發展。
參考文獻:
[1]馬霄航,邵楠.水利水電工程建設對生態環境的影響分析[J].四川水泥,2016,(08):101+46.
[2]徐曉春.論水利水電工程建設對生態環境的影響[J].山東工業技術,2017,(04):166.
[3]程幸福.淺議水利水電工程建設對生態環境的影響分析[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電子版),2017,(03):250-251.
[4]趙貴林.分析水利水電工程建設對生態環境的影響[J].建材與裝飾,2017,(34):294-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