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清峰+張國忱
摘要: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環境問題變得越來越嚴重。因此,在國家的林業發展規劃中,逐漸把林業生態建設提上日程,在林業生態經濟發展中以生態經濟效益為主要目標被提出。但是,我國在林業生態發展方面卻面臨著很多問題極待解決。基于此,本文就提高林業生態經濟效益的措施進行分析。
關鍵詞:林業;生態經濟;經濟效益;
林業生態經濟效益是林業生態效益和林業經濟效益的結合。林業生態效益主要指的是林業生態在經營過程中,在防止水土流失、空氣的凈化、改善生態環境、凈化環境等方面發揮了很重要的作用;林業經濟效益主要指的是林業生態在經營過程中,林木給人類生產生活提供所需的木料,用于造紙、建筑、工程制造等。在林業生態經濟管理過程中,生態經濟效益是建立在生態平衡規律下的,而經濟規律制約著經濟效益,兩者不可分割,即相互依存又相互抵消,缺乏生態平衡,便無生態效益,社會難以持續發展;只有生態平衡而離開經濟效益,更從根本上無從生態效益這一觀點。從此可見,林業生態效益與林業經濟效益二者是相互結合在一起的,所以應在一定程度上把二者結合在一起作為一個整體。
一、現階段在林業發展中的問題
在現階段的陸地生態系統當中,主要的主題就是森林資源,其他的就是相對的附體,這一組成是對于生態環境維護以及保持的重要的因素。但是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人們對于森林資源的需求也在不斷的增長。對于森林資源來說,主要的組成元素就是樹木,而樹木一般有著較長的生長周期,從種植到使用需要很長的時間,再加上目前的情況又是人們對于森林資源進行過度開發使用,帶來水土流失的問題以及生態環境的破壞,這樣就使得已有的森林資源進一步縮減,生長的樹木質量較低,在市場上面呈現出供不應求的狀態。但是人們在這個已經供不應求的生態系統中還是在進行沒有節制的索取,導致當前的生態系統進一步破壞,這樣的來獲取額外的經濟效益,使得這兩個效益成為了對立的一面,這樣就對于兩大效益的協調工作變得越來越困難。
二、提高林業生態經濟效益的措施
1.轉變觀念,加強重視
根據調查顯示,在過去很長的一段時間里,我省的林業生態經濟建設模式非常簡單,就是一味簡單地追求利益,在單純追求利益的這一過程中,表現出片面的特點,沒有適時的考慮到林業生態對人類生存發展的重大意義,這在一定程度上嚴重限制了我省的林業產業的綜合效益。所以,筆者認為要想改變這種長期的局面,首先要做的就是轉變人們的思想觀念,從思想上來加強重視。林業生態效益與經濟效益兩者之間本來就是相互依存、相互發展的,在互相依存發展的同時,也是一個共同提高的過程,因此,一定要對林業生態效益與林業經濟效益之間的關系有一個清醒的認識,充分發揮出林業生態經濟的多功能特性。
2.加強管理,加大投入
從我省這些年在提高林業生態經濟效益的情況來看,目前我國在林業生態經濟效益的管理過程中還是存在著重創造輕管理的問題,林業生態種植只是單純追求數量而不管質量,在國家大力扶持植樹造林的階段,各個地區都積極狠抓,但過了這一階段,就會恢復到以前的狀況,根據調查來顯示,很多人工植被都較小、生長緩慢,這些情況的出現,嚴重影響了林業生態效益與經濟效益的發展,而造成這一問題的關鍵就在于我國在林業生態經濟方面的投入不足和管理方式存在問題,如在發展林業生態經濟時的資金投入不足等,由于林業生態經濟缺乏科學的管理導致政府的資金投入大都打了水漂,因此,要想提高林業生態經濟效益就要加強科學的管理以及加大資金的投入,只有這樣才能為提高我國的林業生態經濟效益打好基礎。
3.完善制度,規范操作
林業生態經濟發展的重要作用不僅僅體現在它可以有力地推動經濟的快速發展,更重要的是體現它在保護生態環境的平衡上也能發揮很大的作用,因此,不管林業是否可以實現經濟價值,都應該對其有相關的保護措施。而在這些保護措施方面,我國已經有相關的法律政策給予了極大的支持和重視,但在當前由于林業扶植政策而導致的個體經營林地有著顯著增多的情況下,在對其進行保護的同時,更應充分重視經濟在林業保護中的作用,可以利用經濟手段施加影響于林區的保護。同時應當注意的是,在木材更替時要嚴格控制天然林采伐和調減木材產量。雖然都是林木,但天然林與人工林不同,人工林不管怎么樣都不能比擬天然林獨特的生態群落,故需要盡量控制其的開采與使用。但不管是天然林還是人工林都需要嚴格控制,對非法開采都應該予以重罰,只有這樣才可以提高林業生態經濟效益。
4.發展多元化,多層次的林業資源
對于林業中樹木的種植工作,應該結合當地的環境特色以及土質等問題進行科學合理的種植培養。在現階段的林業改善的問題中,有一個相對主要的就是林區的改觀以當地居民的經濟收入。這兩者呈現出對立的一面,這樣就很容易在對林業進一步發展的環節中出現較多的矛盾。對于這一問題,其主要的解決措施就是應該對林區的主要特點進行充分的研究調查,以此來對林業的資源開發提供充足的依據。對于林區的資源,應該采取多元化的利用方式,組成自身的特色林業,在這個環節中可以把林業作為整個林區的基礎性產業來對待。只有把林業資源和當地的經濟發展結合起來,組成一個有自身特色的主體,這樣才是對于問題的解決。
5.加強林業技術的推廣
我國的林業正在處于一種加快發展的關鍵的時期,要通過先進的技術支持,實現林業產業的結構調整,實現傳統的林業向現代林業的根本轉變,想要實現林業生態建設就必須要充分的認識到科技對于林業發展的推動作用,將加強林業的科技創新、發展林業的高科技以及培養優秀的林業人才放在首要位置,生態林業的建設,要通過科學技術的教育,為林業發展提供技術、人才和智力的支持,重視林業科學基礎的研究、應用和高新技術的開發,提高林業的科技創新能力。要通過科學的林業技術,推動生態林業的建設,通過創辦科技企業、建立示范點、開展科技承包和技術咨詢等形式,加快科學技術成果的轉化,積極推進林業標準化工作,建立健全林業質量標準和檢驗檢測體系,不斷加強林業科技領域的國際合作,加快我國林業的發展,促進生態林業的建設。
6.促進林業經濟系統可持續發展
想要促進林業經濟系統的可持續發展,單靠單一的林業發展模式是遠遠不夠的。只有林業的多種發展模式相結合,才能促進林業經濟可持續發展。然而,要帶動多種模式的林業產業的發展,就必須要合理分布林業產業的布局,林業的產業結構不合理的問題也急需解決,只有這樣才能促進林業經濟可持續發展。另外,也可以采取多元化的經濟發展戰略,增大非公有制經濟規模,在我國林業經濟的可持續發展中,要結合產業的結構調整,依靠民辦企業及民間投資來支撐我國中小企業發展,采用多元化的經濟發展模式和戰略,指導著小企業能和大企業生產相互配套的林業產品,這樣才能促進企業之間的交流與共同發展。另外,還要注重發展科技型和生產型的私營企業,組織全社會共同參與,從而壯大個體私營林業經濟的發展模式,吸收社會各方面的投資資本,形成更加多元化的林業投資機制,從而保證我國在建設林業生態經濟的過程中資金、勞動力等的持續穩定投入。
結語
總而言之,在我國今后的林業發展中,應該盡可能地轉變傳統的經營模式,對當前的林業經營特點加以充分利用,不應該只重視其經濟效益而忽視其生態效益,只有把兩者有機的進行結合,這樣才能促進林業的進一步發展。
參考文獻:
[1]劉德權,黃清,范燁.協調林業生態效益與經濟效益的對策選擇[J].經濟研究導刊,2017(08):82-83
[2]趙彥輝.統籌兼顧協調并舉促進林業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同步發展[J].農村實用科技信息,2016(02):39
[3]趙正興.林業可持續發展的生產措施[J].現代園藝,2015(13):11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