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基于河南省孟津氣象站2000年—2009年的逐日氣象資料,利用綜合氣象干旱指數CI對孟津縣的干旱特征進行了統計分析。計算歷年各干旱類型的日數,分析了干旱強度逐年變化情況。
關鍵詞:干旱;綜合氣象干旱指數CI;孟津縣
1 研究區概況
孟津縣位于河南省西部偏北,居黃河中下游交界處,全縣跨東經112°12'~112°49',北緯34°43'~34°57'。東西長55.5km,南北寬26.9km,面積758.7,平均海拔262m,地貌類型為丘陵。屬亞熱帶和溫帶的過渡地帶,季風環流影響明顯,春季多風,經常干旱;夏季炎熱,降雨充沛;秋高氣爽,日照時間長;冬季寒冷,雨雪稀少。土壤類型以褐土和黃土為主,光熱資源充足,降水分布不均,季節性干旱明顯。是河南省旱作農業糧食主產區。
2 資料來源與研究方法
2.1資料來源
所用資料為河南省孟津氣象站2000年至2009年的逐日氣象干旱指數CI資料,是按GB/T 20481—2006《氣象干旱等級》中規定的綜合氣象干旱指數CI計算方法通過計算得到的。在進行分析計算前需計算CI值的真實值,真實值可用資料中CI值的原始值乘0.1得到,在以下計算中所提到的CI值均為其真實值。
2.2 研究方法
2.2.1 氣象干旱指數CI分類
根據CI值的大小劃分不同的干旱等級,如表1所示。
當日CI值符合某干旱類型CI值范圍時,則該日定義為該干旱類型發生日,如2009年7月7日CI值為-1.4,其CI值屬于中旱范圍,該日為中旱發生日。
當日CI值達到輕旱及以上等級則定義為發生干旱。
2.2.2 干旱過程的確定及其強度的確定
當綜合氣象干旱指數CI連續10天為輕旱以上等級,則確定為發生一次干旱過程。干旱過程的開始日為第1天CI指數達到輕旱以上等級的日期。在干旱發生期,當綜合氣象干旱指數CI連續10天為無旱等級時干旱解除,同時干旱過程結束,結束日期為最后1次CI指數達到無旱等級的日期。干旱過程開始到結束期間的時間為干旱持續時間。
3 結果分析
3.1 干旱發生日數年均值的變化
根據表1的綜合氣象干旱指數CI等級劃分情況,統計站點2000年至2009年歷年發生干旱總日數、輕旱日數、中旱日數、重旱日數、特旱日數,并對各年發生各種干旱類型的日數取平均值,可得站點每年發生干旱總日數、輕旱日數、中旱日數、重旱日數、特旱日數的年均值,如表2所示。
采用柱狀圖表示各種干旱類型的年均值,如圖1所示。
2000年到2009年十年間,當地年平均干旱日數為146天,輕旱日數均值、中旱日數均值、重旱日數均值、特旱日數均值分別為75天、50.4天、11.4天、9.3天,主要以輕旱和中旱為主。2000年和2001年連續兩年出現了持續時間較長的特旱天氣,是樣本中干旱最嚴重的年份。2005年干旱日數達到最大,為202天。
3 結語
根據對孟津縣站點2000年至2009年干旱資料的分析處理,得出孟津縣發生干旱的類型以輕旱、中旱為主,平均干旱強度值有下降趨勢,干旱程度變化不大。對孟津縣歷年各種干旱日數和干旱強度進行統計分析,給出各種類型的干旱強度的逐年變化趨勢,有助于對干旱災害風險進行客觀評估和及時預警,并在此基礎上采取科學合理的防御行動和應對措施,以達到預防、控制和降低干旱災害風險的目的,保證當地人民生活質量的提高和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
參考文獻:
[1]朱業玉,程炳巖,王記芳.河南旱澇災害的演變特征分析[ J].災害學,2006,21(3):93-97.
[2] 李謝輝,王磊.河南省歷史水旱災害危險性分析[J].資源科學,2012,34(8):1526-1532.
作者簡介
靳有來(1994.9.-)男,漢族,河南省洛陽市,身份證號410322199409241814
潘倩婧(1996.9-)女,漢族,河南省靈寶市,身份證號411282199609102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