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懷萍
摘 要:隨著我國城市化過程的推進城市園林綠化經濟已經滲入城市居民生活和國民經濟的方方面面,在國民經濟中的首要性日漸凸顯。城市園林綠化已經成為一門新興的環境產業,與經濟發展形成了相互促進、互為基礎的態勢,成為建設生態城市的生命工程城市環境的修復機和保護器,同時也是加快城市發展的金招牌,從中顯示著綠色園林的嶄新魅力。
關鍵詞:城市園林;綠化;意義;功能
一、城市園林綠化意義
1 保護生態與環境的意義
經過工業化、城市化急速的發展,人們猛回首,驚覺我們的環境已經變的如此惡劣,生態失去平衡,大自然飽受蹂躪,空氣、水、土壤遭受污染,珍惜動物滅絕,森林消失,水土流失,沙漠化,溫室效應等使人類生活品質下降。近年來,霧霾愈發嚴重由此引發的各種“城市病”隨之而起并嚴重威脅人的健康。這些促使人類覺悟到保護環境就是保護人類自己,我們必須從工業化的黑色道路向可持續發展的綠色道路轉折。建設園林城市可使人類與自然和諧發展,維護生物多樣性。因此,著力打造優秀園林城市便成為城市發展首要課題。園林城市是由各類形態各類功能的公園、綠地構成的總體,不管什么形態什么功能的公園、綠地都應把改善城市生態環境作為自己的一項首要功能。
2打造綠化城市,提升城市化進度
城市化是經濟發展的結果,城市化程度的提高,又會促進經濟的發展。據聯合國 1995 年統計:全世界居住在城鎮的人口占全球人口的48.1%,我國1998年城鎮人口約占30%,據預 測,到 2030 年我國城鎮人口可達60%。城市化程度的提高將會使小城市增多,大城市擴大。城市是人口大量聚居的地方,城市生態環境的好壞,對市民的身心健康影響至深。因此,園林城市的建設也越來越重要。隨著經濟的增長和科學技術的進步,勞動生產效率提高, 使工作時間縮短,人們的閑暇時間增多。緊張快節奏的工作,人們迫切需要很好地利用閑暇時間去放松一下身心,消除疲勞。
3發展民族文化特色的意義
由于信息傳播和網絡化的發展,造成了文化國際化傾向的加劇。城市和建筑的標準化和商品化,使建筑和城市特色逐步消失,城市面貌千篇一律,文脈難以繼承,這是一種文化的失落。文化是衡量經濟和技術進步的真正尺度,只有文化的發展,才能進一步帶動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在科技和經濟國際化的時代,更加要求文化的民族化,地方化和多樣化,越是民族的就越是全球的。園林由于更貼近人的生活,承載著大量歷史文化的積淀,反映當地的自然和人文景觀,建造園林所用材料, 如植物、山石等更具有地方特色,因而更有利于產生具有民族化、地方化的效果。中國園林有著悠久的歷史文化傳統和特點, 在發展過程中又產生了許多不同的地方流派和民族風格,對東亞國家和歐洲的園林曾產生過巨大的影響,這些傳統特色要很好地繼承和發揚。隨著時代的前進,創作具有時代精神,符合現代人生活需要,又具有民族的、地方的文化特色的園林,是時代對園林工作者的呼喚。
二 城市園林綠化的功能
1 改善環境,美化市容
通過種植園林綠化植物,運用科學合理的藝術手段布局城市環境,在促進城市微循環正常運行起到重要的作用。城市里目前高樓大廈林立,汽車尾氣污染,煙塵增多,工作節奏加快,缺乏自然美,易使人產生疲憊感、緊張感、缺乏安全寧靜感,因而城里人渴望回歸自然,擁抱自然呼吸新鮮空氣已經成為城市居民的一項追求傾向。因此,把大量具有自然氣息的綠色植物引進城市,按照景觀園林的手法加以移植栽種,就能形成美好的自然景觀,這樣能達到美化人居環境、美化市容的目的,我們知道美好的城市景色,不僅能滿足人們的觀賞需求,而且還能產生負氧離子,因而還能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人們的身體健康的需求,總起來講有益于人體和諧均衡發展的需要。我們園林部門主動開展相關園林景觀設計和綠化活動,無論是城區的道路、公園、單位等可綠化的區域,還是郊區的工業園內栽植了相當數量的綠色植物。這就為居民的清晨鍛煉提供了很好的環境,每天清晨都有大量人員涌入公園、道旁綠地,有的打太極拳,有的跑步鍛煉、歌詠吟唱等等。在這個季節里吸引了更多的人走進植物園觀賞美景、觀看多種多樣的花,從此這里成了城市居民的活動樂園和幸福之地。
2 凈化空氣,保證健康
空氣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生活的不可缺少的重要物質。目前我國的城市的人口相對集中,人們城市生活中燃燒的各種燃料,如天然氣、煤氣等,汽車所需要的石油的燃燒都需要大量的氧氣并排出大量含二氧化碳的尾氣,我們自身呼出二氧化碳,吸收大量的氧氣,尤其是人口密度高,車輛擁擠的城市,經過環保部門測算,空氣中的二氧化碳的濃度會達到0.05%到0.07%。雖然二氧化碳不是什么有毒氣體,但是濃度太高的話,比如當二氧化碳的含量達到0.2%時,人們的身體就會出現不適的癥狀,例如頭腦發昏、心悸耳鳴、血壓升高,這就會讓人們的身體產生不適,從而嚴重危害到人們身體的健康。
那么怎樣才能凈化空氣呢?樹木花草在利用陽光進行光合作用,制造養分的過程中吸收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并放出大量氧氣。從而起到凈化空氣的作用。綠色植物被稱之為“生物濾化器”,在一定程度范圍內,綠色植物對有害工業氣體是有一定的吸收和凈化作用。經過測試證明,綠地上的空氣中有害氣體濃度低于未綠化地區的有害氣體濃度。植物構成的綠色空間對煙塵和粉塵有明顯的阻擋、過濾和吸附作用。據有關資料表明,每畝的樹木,半年能吸收30噸塵埃,每月吸收二氧化硫10 kg,每月吸收二氧化碳180 kg。因此,園林綠化對于人口密集的城市來說,從凈化空氣的角度來講是非常有必要的。
3 調節氣候,促進均衡
城市面積雖然很小,但人口過于稠密,工業相對集中,是人們生活的重要舞臺。由于這種高度集中,造成空氣污染,大量人為熱量的釋放和特殊的下墊面條件,使城市和農村的氣候產生了明顯的差異,形成了獨具特點的城市小氣候。城市小氣候的影響因素除太陽輻射和氣溫外,直接隨作用層的狹隘地方屬性而轉移,如地形、植被、水面等,特別是植被對地表溫度和小區域氣候的影響尤大。另外,由于樹冠遮擋了直射陽光,使樹下的光照量只有樹冠外的20%,從而給休息者創造了安靜休閑的環境。草坪也有較好的降溫效果,當夏季城市氣溫為29攝氏度時,草地表面溫度為22.5~25攝氏度,比裸露水泥或柏油路平均低6.6攝氏度。到了冬季綠地里的樹木能降低風速1/5,使寒冷的氣溫不至于降溫幅度過大,起到一定的保溫作用。園林綠地中有著很多花草樹木,它們的葉表面積比其所占地面積要大得多。由于植物的自然生理機能,植物蒸騰出的水分,增加了大氣的濕度,這給人們在生活、生產上提供了舒適、清涼的氣候環境。因此合理的綠化布局,可改善城市小氣候狀況。
結束語:根據國家綠地規劃要求,借鑒國外城市綠化成功經驗,改變過去那種用綠化點綴城市,見縫插針、小打小鬧的城市綠化模式,著重于整體城市大環境建設和整體規劃,在結合大規模市政建設和舊城區改造的同時,同步進行高質量,高標準的園林城市。人與自然和諧相處"是新世紀生態城市的發展方向#確立城市園林綠化的新理念"制定科學的園林綠化發展規劃"培育和扶持綠化市場的形成"理順管理機制"推動城市園林綠化經濟的大力發展"將有助于把我們的城市建設成為最適宜人類居住的宜居宜業的生態城市。
參考文獻:
[1]王壽.城市綠化事業發展政策的再思考.生態園林論文集續集
[2]姚景權.談西寧的生態園林建設.生態園林論文集續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