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嬌
引言
創造性是專利審查實踐中最常用的法條之一,專利審查中發明是否具有創造性已成為各方面關注的焦點。由于每個人的知識結構、認知水平等的差異,主觀上對創造性的認定存在差異,因此審查實踐中有關創造性的判斷一直是討論和研究的重點,而如何準確客觀的理解“三步法”,是做出正確的創造性判定的關鍵。
一、法條理解
根據專利法第二十二條第三款的規定,審查發明是否具備創造性,應當審查發明是否具有突出的實質性特點,同時還應當審查發明是否具有顯著的進步。而《專利審查指南》規定了發明創造性的顯而易見判性通過“三步法”來判斷,“三步法”通??砂凑找韵氯齻€步驟進行:1)確定最接近的現有技術;2)確定發明的區別特征和發明實際解決的技術問題;3)判斷要求保護的發明對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是否顯而易見。
二、實際案例研討
案件:CN201310129923.2
該案件涉及一種帶突點焊盤印制板的制造方法,背景技術中,在絕緣層上形成所需線路圖形后,焊盤與周圍線路層的高度是一樣的,當線路表面覆蓋阻焊層后,焊盤的高度比周圍阻焊層的高度低,高度不同導致測試時接觸不良。本申請的技術方案是把沒有覆蓋的焊盤上面進行電鍍,將焊盤銅厚加到設定厚度,使焊盤最終高度與阻焊覆蓋層高度一樣,達到的技術效果是在避免測試時接觸不良的同時保證PCB平整性。
本申請的權利要求為:“一種帶突點焊盤印制板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 首先根據預制作的線路,采用蝕刻工藝在金屬基層上制作出印制線路;在經過第一次電鍍、蝕刻后,再對印制板進行一次沉銅,即在印制板表面沉上一層薄銅;然后進行二次圖形轉移,即把需要突出的焊盤裸露出來,其它地方用干膜覆蓋;接著對裸露出來的焊盤進行圖形電鍍,把突點焊盤的銅厚加厚到設定厚度;最后進行酸性蝕刻制造出突點焊盤;突點焊盤的銅厚需要滿足以下條件:保證突點焊盤與周圍覆蓋阻焊處的高度一樣”。
(一)三步法之第一步 “確定最接近的現有技術”
在選擇最接近的現有技術時,應該把握兩個原則,一是客觀分析對比文件,另一個是優先考慮技術領域相同或相近的現有技術,當技術領域相同或相近時,優先考慮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技術效果或用途最接近的現有技術,最后才考慮公開了發明的技術特征最多的現有技術。
本案例共檢索到兩篇可作為最接近的現有技術,首先看對比文件1(CN101778542A),對比文件1的背景技術也是焊點比阻焊層低,不便測試,對比文件1的技術方案是將焊點處的銅加厚,形成銅柱,且各個銅柱高度一致,便于測試。對比文件1與本發明技術領域相同,都是電路板領域,要解決的技術問題也都是焊盤在測試時接觸不良,技術效果也相同,都是防止焊盤接觸不良,因此可以作為最近就的現有技術。
關于對比文件2(CN102625580 A),對比文件2的技術問題是電極容易損壞,其采用的技術方案是在基板上用銅箔形成外層線路層,在外層線路銅箔基板非電極處覆蓋一防焊層,對電極處地方鍍金,利用鍍金保護電極。對比文件2與本申請的技術領域相同,都是電路板領域,且公開技術特征最多,但是涉及的技術問題和技術效果都不相同,對比文件2能否作為最接近的現有技術,是大家需要考慮的。對比文件2與本申請的區別在于本申請是鍍銅,對比文件2是鍍金,且鍍金的厚度不同,基于該區別技術特征,本申請實際解決的技術問題是防止測試時焊盤接觸不良,保證電路板平整性,因本領域技術人員知曉,測試和電路板平整性均是本領域常規需要考慮的,若存在一篇對比文件3,其公開了為了測試時將焊盤高度設置為與阻焊層高度一致進而便于測試,那么可以在對比文件2的基礎上結合對比文件3評述創造性,因此,對比文件2本身是可以作為最接近的現有技術的,但檢索發現不存在對比文件3,因此后續討論中將摒棄對比文件2的討論。
在選擇最接近的現有技術時,應當摒棄技術效果與本申請完全無關的現有技術。但是也不能一味認為只有對比文件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技術效果最接近的對比文件才能作為最接近的現有技術。
(二)三步法之第二步 “確定發明的區別特征和發明實際解決的技術問題”
發明實際解決的技術問題是為獲得更好的技術效果而對最接近的現有技術進行改進的技術任務,且需根據區別技術特征在整個發明中所起的作用,恰當的確定發明實際解決的技術問題,對于創造性判斷有實質性影響。
對比文件1與本申請的區別就在于本申請鍍銅后銅的厚度與阻焊層是一致的,對比文件1鍍銅后銅的厚度高于阻焊層的厚度,實際解決的技術問題是如何使電路板保證測試性能時保證平整性。
(三)三步法之第三步 “判斷要保護的發明對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是否顯而易見”
判斷過程中,要確定的是現有技術整體上是否存在某種技術啟示,即現有技術中是否給出將上述區別特征應用到該最接近的現有技術以解決其存在的技術問題的啟示,這種啟示會使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在面對所述技術問題時,有動機改進該最接近的現有技術并獲得要求保護的發明。如果現有技術存在這種技術啟示,則發明是顯而易見的,不具有突出的實質性特點。
對于本案件,按照目前的檢索情況,無更好的可結合的對比文件,那么是否可在對比文件1的基礎上結合公知常識,來認定本申請不具備創造性呢?本人認為這種方法不可取。對于本申請,申請人是針對焊盤低于阻焊層的現有技術,發現了該現有技術中焊盤高度比阻焊層低導致接觸不良且電路板不平整的技術問題,然后采取使焊盤與阻焊層高度一致,同時達到便于測試和電路板表面平整的技術效果。而對比文件1是將銅的厚度加到比阻焊層高,使其形成凸柱,便于與其連接的凹進去的焊盤進行接觸,其已經解決了接觸不良的的問題,其并沒有動機把突出來的銅柱再磨平,而且,若其將突出來的銅柱再磨平或者增加銅厚時僅僅將銅增加到與阻焊層相同的厚度,其不能解決其本身的與其連接的凹進去的焊盤進行接觸的技術問題,因此其沒有改進動機,在對比文件1的基礎上結合公知常識來認定本申請不具備創造性的做法并不可取,不能使申請人和公眾信服,不符合創造性評判的標準。
三、小結
從上述案例可知,在確定最接近的現有技術時,有些“最接近的現有技術”,與要求保護的發明相比,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技術效果不同,但是公開的發明的技術特征最多,且有進一步的改進動機,即可以通過結合其它的對比文件得到本申請的技術方案,因此可以作為最接近的現有技術;在判斷要求保護的發明對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是否顯而易見時,應該確定現有技術整體上是否存在技術啟示,即使區別技術特征所解決的技術問題在本領域是較常見的,但是被結合的對比文件不存在改進的動機,無技術啟示,那么,最接近的現有技術也不能結合公知常識來認定本申請不具備創造性。綜上所述,準確客觀的理解“三步法”,是做出正確的創造性判定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