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位選
摘 要:BIM,即基于模型的信息化管理或建筑信息化管理,其將建設工程項目的相關信息數據作為基礎,通過數字信息仿真技術模擬建設工程所具有的真實信息。本文對基于BIM的建設工程監理模式進行分析,從監理組織、全壽命周期工作流程和BIM在監理工作中的具體應用的角度進行闡述,以期為建設工程監理工作的開展提供一定啟發和參考。
關鍵詞:BIM;建設工程;監理模式;研究
隨著BIM技術的普及和發展,人們逐漸將其更多的應用在建設工程監理工作中。BIM不僅包括三維模型的構建,還包含了材料性能、價格、重量等方面建筑信息的傳遞和共享,避免出現信息孤島等問題。建設工程監理可謂是重要的參建主體之一,在BIM技術支持下的監理模式能夠為人們提供更多智力型服務,下面對基于BIM的建設工程監理模式進行具體分析。
一、基于BIM的建設工程監理模式
(一)BIM模型下的建設工程監理組織
建設工程項目監理機構的核心人員需要全面掌握建設工程各方面信息,而在BIM技術的支持下能夠滿足上述要求,其涵蓋了建設工程策劃設計起始至竣工結束和運營階段的所有信息,在此基礎上構建的監理組織中,可以將核心監理人員視為主控人員。直線制監理組織形式、矩陣制監理組織形式、職能制監理組織形式、直線職能式監理組織形式為4種監理組織形式,第一種組織結構較為簡單,權利集中,命令統一,小型項目中可采用直線制形式,總監理工程師對各類業務較為熟悉,掌握的知識技能較多,在BIM技術的支持下能夠更好的把控全局,促進監理決策制定效率的提高,使決策更加明確。而對大型項目進行監理時,可成立專業部門,使專業人做專業事,使各個部門更好的融入到監理體系中,機構中的其他人員需要在BIM技術提供的平臺中完成信息錄入、提取、更新以及修改等操作,進而對自身工作情況進行反饋支持,和其他部門單位更好的配合協調。較傳統線性組織結構相比,基于BIM的建設工程監理模式組織結構具有較多不同,其能夠產生矩陣式監理組織結構,在工作部門的指令出現沖突時,可以在第一時間做好溝通解決方面的工作,大幅度減少核心監理人員協調方面的工作負擔。此外,建設工程監理BIM部門能夠以橫向交叉的方式和其他部門聯系,能夠對不同部門工作的開展進行指導監督,為建設工程現場施工工作的順利開展提供更多支持。最后,建設工程項目監理機構需要設有專門的BIM監理部,與外部對接的全部BIM技術均需要借助門戶建筑信息模型完成溝通交流,為技術獨立性提供更多保障,促進工作可追溯性的提升。
(二)BIM模型下的建設工程監理全壽命周期工作流程
新時期背景下,監理范圍由實施階段服務擴大到項目全壽命周期,即從項目建議書、可行性研究報告等設計階段至項目運營、維修和設計壽命結束,為了更好的完成控制、管理、協調等方面監理工作,實現全面參與、管控的目標,需要加強對監理人才的引進,吸收大量監理專業水平過硬的復合型人才,滿足我國監理市場方面的需求,對監理人才進行選聘時,還可以對其BIM應用水平等進行考量,合理應對BIM技術在監理工作中的大范圍推廣形勢,確保其能夠將BIM相關技術更好的應用于實際監理工作。此外,目前監理單位的工作更加側重于施工準備和施工時期,對其他階段監理服務增值方面的情況有所忽視,若想對BIM技術全壽命周期管控方面的優勢進行突出,監理單位需要對服務范圍進行適當擴展,加強監督監理部分BIM技術的應用,做好監理流程優化方面的工作,在BIM技術可視化、3d模擬一類功能的支持下,高質量的完成建設工程規劃、預控方面的工作,同時將監理工作重點適當前移,加強對設計時期、招標時期以及施工準備時期的監理,事先做好BIM建筑信息提取和預控規劃等方面工作,為建設工程施工工作按部就班的高效開展奠定基礎。最后,監理模式及服務范圍亦需要向建設工程保修階段、運營階段等進行延伸,進而使建設工程BIM監理模式更加全面。
二、建設工程監理模式中BIM的應用研究
(一)方案論證及規劃
在BIM監理模式可視化功能的支持下,能夠提前完成“實體”建設工程構建方面的工作,在設計和招標時期,監理單位能夠輔助建設單位做好模型可行性、完善性、經濟性以及安全性等方面的比較工作,確定最適宜的設計方案。正式作業開展前,需要結合BIM設計做好建設工程施工階段可能出現問題的分析工作,輔助建設單位完成施工招標文件等方面的編制工作,為其提供更高質量的咨詢服務。此外,缺陷管理法的應用能夠對BIM監理模式進行補充,促進現場管控規劃工作的開展,在掌握建設工程對監理人員的需求后,監理規劃的編制工作更加簡單精準,能夠對監理工作目標、內容以及范圍等進行明確。最后,提前預判能夠為風險規避措施、控制準備措施的制定奠定基礎,在分析潛在施工安全隱患后,能夠提前對危險源進行識別、處理和消除,促進監理作用更好的發揮。
(二)施工模擬、現場監控等方面的審查
在裝配式建筑施工工作中,最主要的特點便是“集成”,而BIM技術則為“集成”的手段,監理人員需要將二者進行更好的串聯,能夠對設計、生產、施工以及裝修等全過程進行有效監理,從3d模型中對裝配式建筑施工情形進行更好的掌握,對工程平面施工圖紙中專業性較強、危險性較高、理解難度大的節點問題進行有效處理,對BIM技術的可視化優勢進行充分利用,利用3d模型對復雜節點問題進行直觀展示,之后利用施工模擬軟件對建設工程的施工工序進行模擬,通過觀察上述施工模擬過程,監理人員能夠在BIM技術可視化功能的輔助下更好的完成節點和施工工序的監理,為建設工程施工效率、質量等方面的提升奠定基礎。之后監理人員可借助計算機界面完成現場管控信息提取等方面工作,借助網絡平臺進行信息傳遞,使平板界面監理人員獲得所需信息,進而明確自身監理及管控工作重點;此后,現場平板監理人員能夠以照片、音頻記錄等方式將信息反饋至網絡平臺,完成BIM整合、問題追蹤等方面工作。
(三)建設工程造價、工程量、竣工模型等方面的監理審核
BIM監理模式下,監理單位能夠對施工方上報實際完成量、計劃量進行快速對比,一旦察覺出現偏差問題,能夠在第一時間進行糾正,為建設單位投資控制一類工作的開展提供更多輔助。出現工程量變更申請時,借助BIM監理模式能夠對價格信息進行全面掌握,做好變更前后成本變化計算方面的工作,減少人工計算失誤和人工的消耗,并且在變更時BIM監理模式能夠提供更多變更方案,以供建設單位甄選。此外,竣工模型審查工作同樣較為重要。建設工程建設施工工作結束時,一方面需要將相關檔案呈遞給建設單位,另一方面需要做好竣工BIM文件移交方面的工作,為后期建設工程改造、加固等方面工作的開展提供參考。
結束語:
總結全文,BIM技術對建設工程監理工作產生了較多影響,為了將BIM技術在監理行業的優勢作用擴大,需要加強對BIM模型下建設工程監理模式的研究,為監理模式優化發展及監理任務的完成等奠定基礎。本文已經對基于BIM的建設工程監理模式進行具體分析,從建設工程監理組織、監理全壽命周期工作流程等角度進行闡述,希望對BIM監理模式研究工作的開展有所幫助。
參考文獻:
[1]嚴事鴻,趙春雷,鄭剛俊等.基于BIM的建設工程監理模式的研究[J].建設監理,2015(11):13-17.
[2]李紅兵,汪運冰.基于BIM的工程監理管理系統[J].土木工程與管理學報,2016,33(6):78-82.
[3]岳荷.基于BIM協作平臺的工程監理信息管理研究[J].蘭州交通大學學報,2015,34(1):180-184.
[4]盧楠,池慧.基于BIM的工程監理應用探究[J].江西建材,2017(6):277,2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