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偉華
2016年以來,按照全區統一安排部署,我市黃河水資源使用權確權登記工作和小型水利工程管理體制改革工作,在上級業務部門的大力指導下,在學習借鑒外縣區工作經驗的基礎上,通過加強組織領導,形成改革工作的強大合力;加大培訓指導力度,保障改革工作規范有序;加強督導檢查,促進改革工作有序開展;做好宣傳工作,營造改革工作良好氛圍;落實工作經費,保障改革工作順利開。通過一年的探索,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一、基本情況
(一)水資源概況。我市位于引黃灌區上游,東經105039 —106012,北緯37036—38015之間,年均降水量208毫米,多年平均蒸發量1500毫米。黃河青銅峽大壩為青銅峽灌區提供了優越的灌溉條件。西干渠、唐徠渠、漢延渠等九大干渠自南向北流經全境,全市直開口398條,灌溉面積43.6萬畝。
2016年,全市農業引黃河取水量指標4.93億立方米,工業用水0.23億立方米,生活用水0.01億立方米,非常規水再利用0.01億立方米,生態移民用水0.43億立方米,其他用水0.443億立方米。
2017年,全市農業引黃河取用水指標5.04億立方米,工業用水0.23億立方米,生活用水0.039億立方米,沿河提水0.01億立方米,非常規水再利用0.01億立方米,其他用水0.438億立方米。
(二)水資源確權配置。根據自治區水利廳《關于印發水資源確權使用登記工作技術細則(試行)的通知》(寧水政發【2015】39號)文件及“三條紅線”規定,我是取用黃河水指標為5.74億立方米。按照規定,結合鎮(場)五年實際取用水量,經市政府第79次常務會議通過了《青銅峽市水權試點方案》,同事確定全市農業+生態引用黃河水資源確權量為5.18億立方米(含沿黃小高抽取水量),同進、同心、同福、同樂生態移民村0.05億立方米,馬場灘、鴿子山高效節水灌域預留水量0.15億立方米其他用水量0.1億立方米。工業引黃取用水量確權為2600萬立方米,其中:華能大壩發電有限公司1998萬立方米,青銅峽鋁業有限公司250萬立方米,造紙廠352萬立方米。地下水確權,按照24家用水戶取水許可證許可開采量,確權水量為655萬立方米。
二、水資源使用確權開展情況
(一)確權范圍。唐徠渠、漢延渠、西干渠、大清渠、泰民渠、秦渠、漢渠、東干渠、躍進渠、七星渠等11條干渠的398條農業加生態取水口,3家地表水取水企業,24家地下水取水用戶。
(二)確權結果。依據自治區分配我市的農業用水總量控制指標和各用水戶五年用水平均,按照“總量控制、以供定需、豐增枯減”的原則,對全市398條干渠直開口的農業以及生態引黃用水量進行了科學測算,核定用水主體的灌溉用水量,在保障合理灌溉用水的基礎上,將農業黃河水資源使用權確權到92個村集體,(基礎用水組織)和10個用水大戶共計102戶頒發水資源使用權證102本,農業黃河水資源確權5.174億立方米。頒發地下水取水許可證24本,確權水量655萬立方米。
(三)確權年限。根據自治區水利廳確權登記年限最長不超過5年的要求,我是農業水資源確權年限在考慮規劃的基礎上統一為4年,即2017年至2020年,期滿重新核發證書。
三、改革進展情況
(一)對全市干支渠直開口渠道進行確權
對全市398條干渠直開口的農業及生態用水水權和工業引黃用水量進行了科學測算,將水資源使用權確權到用水戶落實到口。全市共核定農業及生態用水5.18億立方米,預留新增高效灌溉用水0.15億立方米,同進、同興、同富、同樂生態移民村0.05億立方米,其他用水量0.1億立方米;工業引黃用水量確權0.26億立方米,黃河水資源使用權的確權有力的保障了節水型社會建設。
(二)對全市各類水利建筑物明晰產權
通過分類定性、明晰產權,對全市4座小型攔洪庫,41.5公里黃河堤防,黃河控導工程:18座丁壩、59座圓垛、4處護岸2.66公里,9條骨干溝道125.39公里,5481條支斗農溝,41.082公里中小河流堤防,13428座溝道建筑物,77眼灌溉機井;11處農村集中供水工程,21處8.03萬畝高效節水,4條支干渠,10450條支斗農渠,22646座渠道建筑物,118座各類小型補水泵站,甘城子揚水灌區三級揚水6座泵站,進行了定性和明晰了產權,頒發產權證書336本,管理權證書113本,使用權證書223本,簽訂管護協議書336份,落實了工程管護主體和責任。
(三)出臺水利配套的管理辦法為水利改革保駕護航
制定了《青銅峽市小型農田水利工程管護辦法》、《青銅峽市小型水利工程管理與運行維護監管方案》、《青銅峽市小型水利工程維修養護標準》《甘城子揚水灌區供水價格調整方案》等管理制度。初步建立了工程管護主體明確、維修養護經費有保障的良性運行管理機制,確保了工程安全和效益正常發揮,同時也為農業水價綜合改革奠定了基礎。
四、取得的成效
(一)激發了節水的自身動力
積極開展水權水價改革,明晰水權到戶,規范運行農民用水戶協會,制定落實多樣化的水價政策,建立形成了以水權水價為核心的水資源管理體系,讓農民切實受到實惠,激發了廣大農民群眾的節水積極性,把節水變成了公眾的自覺行動,由過去的“要我節水”轉變為“我要節水”,催生了節水的內生動力。
(二)用水結構不斷優化
通過以水資源的合理配置和用水結構的優化,促進經濟發展方式的優化升級,形成經濟結構調整和用水結構優化聯動機制。到2020年我市實現農業灌溉水利用系數由2014年的0.43提高到0.57;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由2014年的80方降低到29方以下;農業用水比例由目前的93%降低到70%以下。在降低農業用水總量基礎上,將農業節約用水逐步向工業、城市、生態有效轉移。
(三)節水增收效果明顯
自開展流域水權水價制度改革以來,各行業節水效果明顯。同時,改變農業生產方式,農作物種植結構,灌溉節水方式。我市甘城子6萬畝葡萄,由過去的大水漫灌改成滴管,年節約水量86萬方。
五、下一步工作改進和努力的方向。
(一)加快推進農業水價綜合改革試點工作。今年,我市將在去年改革的基礎上,在甘城子揚水灌區試點農業水價綜合改革,通過建管并重,夯實農田灌溉工程體系和計量設施基礎,建立農業初始水權制度和農業水價形成機制,探索實行分類水價;創新農業用水管理方式,在水價形成機制的基礎上,建立與節水成效、調價幅度、財力狀況相匹配的農業用水精準補貼機制,和易于操作、用戶普遍接受的農業用水節水獎勵機制;
(二)加強改革后續監督管理與技術服務,完善各類運行管理規章制度、工程管理與運行維護監管方案,做好工程運行管理者在工程維修養護上的服務指導,建立維修臺賬,真正使改革見成效見實效。
(三)針對小型水利工程現狀及運行管理中存在的問題,按照有利于工程管護,有利于工程發揮效益的原則,與時俱進通過管好資源權、搞活經營權、規范管理權,積極探索和創建社會化、合作化、專業化的多種工程管護模式,完善工程良性運行機制。
(四)結合灌區農業綜合水價改革,按照自治區小型水利工程維修養護資金管護辦法,加強對維修養護資金的監督管理。
(五)加強基層用水組織建設,落實水費收支兩條線,維持基層用水組織的正常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