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玲(廣西師范大學 廣西 桂林 541006)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高漲,旅游成為眾多閑暇人士向往的生活方式,傳統的觀光旅游逐漸被現代的紅色旅游、體育旅游所趕超,被越來越多的旅游人士所追捧。體育旅游作為旅游的一個分支,是集健身、休閑、娛樂等元素于一體的健康旅游方式。1973年濱海體育旅游產生于英國浴場,歷經歐洲健身、療養、美國海上運動的發展,最后逐漸演變成休閑體育旅游方式。廣西在“十三五”規劃中強調要強化生態建設和環境治理,嚴格劃定生態紅線和用途管制,加強重點生態功能區和自然保護區管護,加強濕地、紅樹林等生態系統保護,建設重要海洋生態保護區。目前,眾多企業家只為了眼前利益,盲目開發體育旅游產業,對生態環境產生了一定的影響。面對這些問題,當下人們正極力推崇“人—體育—自然”三者和諧發展的途徑和措施。于是“生態體育旅游”、“體育旅游生態化”“體育旅游生態圈”這些概念應運而生。在國家政策的助推下,人們的生態意識逐漸增強,可見,生態體育旅游是未來發展的必然趨勢。
廣西濱海位于北緯20°-22°之間,全年平均氣溫在 22℃-23℃之間,氣候宜人,四季如春。根據廣西最新統計年鑒,廣西濱海城市擁有4A級景區19個,3A級景區29個。有“天下第一灘”——北海銀灘,有我國最豐富、保存最完整的火山景觀的北海潿洲島,“南國蓬萊”——欽州七十二涇,“中華白海豚之鄉”——欽州三娘灣,史上古絲綢之路的海上始發港——合浦,著名愛國將領——劉永福、馮子材故居等一批體育旅游資源。
廣西濱海地區擁有豐富的濱海旅游資源,根據文獻資料法將該區域體育旅游資源歸納為海上運動類、海灘類、海島類。其中濱海類主要分布在北海銀灘國家旅游度假區、欽州龍門七十二涇旅游區、防城港江山半島度假區、潿洲島等區域,以海上沖浪、帆板運動、海水浴、潛水運動、海上摩托艇、游泳等海上體育運動,北海銀灘沙灘運動會、環北部灣自行車賽、海銀灘風箏賽、沙灘球類比賽、沙灘摩托車賽等海灘類體育賽事以及游艇觀光、海上垂釣、攀巖、徒步健身、定向越野等海島類休閑體育項目為主,形成了海上體育運動、沙灘體育賽事及海島休閑體育項目三者相結合的特色濱海類體育旅游項目。這些豐富的體育旅游資源為廣西北部灣經濟區發展體育旅游奠定了扎實的基礎。
目前,國家統計局和還沒有劃分體育旅游這一模塊的市場統計,因此很難把控體育旅游市場的相關數據,只能通過旅游客源的市場現狀進行粗略的估計廣西濱海體育旅游市場的發展現狀,通過收集廣西濱海北欽防三市2010-2016年的國內外游客數量和旅游總消費的數據可以看廣西濱海北欽防三市的游客數量和旅游總消費逐年上升。說明開發體育旅游資源未來將隱藏著巨大的商機。
2013年春、夏和秋季,自治區對近岸海域典型海洋生態系統和重點生態區開展了海洋生物多樣性狀況監測,監測內容包括浮游生物、底棲生物、珊瑚、紅樹植物、海草等生物的種類組成和數量分布等。共鑒定出浮游植物106種,平均生物多樣性指數為2.12;大型浮游動物78種,平均生物多樣性指數為2.37;大型底棲生物153種,平均生物多樣性指數為 1.83;海草3種;紅樹植物9種;造礁石珊瑚15種。自治區對5個重點入海排污口鄰近海域的水質、沉積物質量和生物質量狀況開展了監測。監測結果顯示,入海排污口鄰近海域環境質量狀況總體依然較差,與2012年相比未見改善。對北海僑港海水浴場、欽州三娘灣旅游區和防城港大坪坡旅游區進行了海洋垃圾監測,監測項目包括海面漂浮大塊和特大塊垃圾、表層水體小塊及中塊垃圾、海灘垃圾和海底垃圾的種類和數量。
廣西濱海體育旅游產業雖然有豐富的資源,但目前還面臨著許多問題。例如,對資源的開發存在市場觀念未形成,缺少體育旅游管理的專門機構,對資源的開發深度不夠,缺乏體育旅游人才,在開展體育旅游賽事出現配套設施不健全、經濟實力不夠、同質賽事競爭和濱海環境污染。其次,對體育旅游資源的認識不足,體育旅游開發力度不夠。另外,人力資源結構不均衡、資本資源投入不足,制約區域濱海體育產業發展。
根據最近的一次廣西區海洋質量環境公報中顯示,廣西區近岸海域海水環境狀況總體較好,但沿岸海水污染依然嚴重,主要污染要素為無機氮、活性磷酸鹽和石油類。廣西沿海地區面臨著能源基地、重化基地、鋼鐵基地和林漿紙基地等大中型企業建設對北部灣海域和海岸帶產生的潛在環境污染的挑戰。海洋海流較弱,屬于半封閉狀態,潮差小,水交換的速度滯緩,污染物不易擴散,海水凈化緩慢,其生態具有一定的脆弱性。
體育旅游產業的系統是由主體和客體倆個子系統組成,每一個子系統又由不同的要素構成。主體系統包括體育旅游資源、政府行為、體育旅游企業、參與者;客體系統由體育旅游產業收入組成。其中,體育旅游資源包括體育旅游服務能力和基礎設施接待能力;政府行為包括體育旅游景觀規劃、公共服務和對外宣傳;體育旅游企業包括體育旅游產品和體育旅游品牌;參與者包括消費能力和體育旅游吸引力;體育旅游產業收入包括參與者消費能力、停留時間和參與者數量影響。
生態文明建設的協同系統是由眾多子系統及要素構成的,主要包括主體系統、客體系統。主體系統包括政府部門、企業部門、社會組織、社會公眾組成;客體系統包括生產環節和消費環節。其中,政府部門包括頂層設計、組織者、協調者和監管者;企業部門包括生產方式轉變、產業轉型和技術革新;社會組織包括社會團體、民辦非企業單位和基金會;社會公眾包括公眾利益、公眾意識和公眾參與;生產環節包括產品結構和產業技術、產業組織和產業結構、生產方式和增長模式;消費環節包括消費水平和質量、消費方式和結構。
在開始規劃體育旅游產業開發時,應該考慮生態文明設計理念,遵循“保護第一,合理開發,科學規劃,永續利用”這一原則,科學規劃,因地制宜,杜絕過度開發。首先濱海體育旅游的生態文明建設規劃就應該以自然環境為背景,形成結構合理、物盡其用、高效和諧的生態體育旅游區。其次,在景觀生態設計時,注意保護旅游區的地形和骨架,保護特殊的地形地貌,研究地帶性植被的分布特點,保護自然植被。盡可能保持天然河道溪流,促進水循環與防洪。
在產品開發技術方面應該堅持實施和采用新技術、新材料、新節能方法,推動資源集約利用的可持續。杜絕使用高污染、高消耗的技術產品,根據自身的條件和優勢,可以開發一些適合不同年齡階段、不同社會階層、追求不同體驗的人群主要的產品類型。例如,可開發一些青少年喜歡的沙灘排球、足球、沖浪、潛水、帆板、跳水等項目;而游泳、劃艇、垂釣、網球相對比較適合中老年人參與。另一方面,可以結合當地特色開展一些如武術、舞龍舞獅、上刀山下火海之類的民族體育項目,這對繼承、弘揚和保護中國傳統文化非常有意義。
體育旅游區要想提高游客的生態意識,必須在各方面加大宣傳力度,可以通過建設生態體育旅游區,通過電視、微博、微信、廣播、景區提示標語等多種途徑進行宣傳。積極開展生態環境保護宣傳,增加生態體育旅游者獲取當地生態環境相關知識的途徑,而游客則可以通過參加生態體育旅游,在大自然的環境中接受環境保護教育。
綠色生產和綠色消費同等重要。廣西濱海地區可以通過建立健全綠色景區、綠色飯店、綠色建筑、綠色交通為核心的綠色旅游標準體系,推行綠色旅游產品、綠色旅游企業認證制度,統一綠色旅游認證標識,開展綠色發展教育培訓,引導企業執行綠色標準,使綠色旅游認證具有同A級景區和星級飯店認證同等影響力的行業認證。綠色旅游認證將成為旅游企業的重要品牌,也作為各級生態旅游區和生態文明景區、生態旅游示范區的重要評價標準,將引領游客進行綠色消費,進一步提升環保能力。
要充分考慮自然環境對于旅游景區所產生的體育旅游污染垃圾能夠完全吸收干凈,以及在開發體育旅游后對當地的自然植物群落、稀有的動植物種群的生存不造成較大的影響。對于前者,需要計算出一定時間內單位游客所產生的污染物數量及自然環境凈化與吸收污染的能力,同時人工處理方法還可以擴大環境承載力;后者主要通過估計由于踐踏、穿行的頻率和強度對旅游路線沿途、景點周圍的植物群落和動植物種群生活的影響來確定生態容量。
在開發廣西北部灣濱海體育旅游資源時,著重培育和打造特色濱海生態體育旅游品牌,因地制宜開發具有特色的濱海生態體育旅游項目和產品。如對欽州市沙灘排球項目進行比賽層次提升,通過賽事資金的投入和市場營銷的運作,把比賽項目辦成國家級、國際級的比賽,提升體育品牌效益。體育品牌的影響力大小決定群眾對其知曉度的高低;對賽事的宣傳力度,也影響著群眾對它的關注度。因此,對賽事宣傳的同時可以推廣景區的生態文明建設,將會加大景區的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