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科學院幼兒園 黃綿綿
今天的幼兒是二十一世紀的建設者、創造者,他們不僅要有豐富的知識,熟練的技能,還要有革新、創造、審美的能力。今年,習近平總書記在接待全國人大廣東代表團中提到:發展是第一要務,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可見,培養幼兒的創造力就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而早期繪畫最有利于培養幼兒的創造力。我國教育家陳鶴琴先生曾說:“凡屬幼兒都有繪畫之興趣,繪畫是口語的先導,表達美感之良器。”所以,教師應該充分利用幼兒喜歡繪畫這一特點,有目的、有計劃地引導幼兒開展創造性繪畫活動,讓幼兒將觀察到的事物,賦予美好的情感去聯想、加工,并以幼兒獨有的表達方式表現出來,從而活躍幼兒的創造性思維,發展幼兒的智力,但如何引導幼兒進行創造性繪畫活動呢?
幼兒繪畫是兒童的視覺語言,在幼兒豐富的繪畫領域中,形象和色彩是構成幼兒繪畫語言的兩大要素。由此可見,幼兒視覺造型的反應與創造能力首先要從“形”來培養,而豐富的生活經驗能給予幼兒繪畫所需的各種各樣的“形”。因此,要引導幼兒進行創造性地繪畫,首先要給孩子提供豐富的生活經驗,沒有豐富的經驗做創造性地基礎,創造就成了無米之炊,孩子們除了模仿老師沒有其他辦法。生活中我們帶領幼兒接觸博物館展覽館、公園、動物園、商場等地方,結合具體環境用生動的語言描述所感知的對象、用啟發性的語言引導幼兒思考、想象,引導他們有順序地感知事物、景物的色彩、形態,幫助幼兒在頭腦中儲存大量的表象,使幼兒在創造性繪畫中能夠依靠頭腦中的表象進行再造想象、創造想象。
陳鶴琴先生認為“大自然、大社會是我們的活教材。”他主張讓孩子“多到大自然中去直接學習,獲取直接的體驗”。讓大自然啟發孩子的想象力。教師應常常帶孩子的走出活動室,看看美麗的花朵、摸摸大樹、觀察小動物等等,這樣孩子的興趣一下子就會被激活,想象也就隨之迸發。例如,孩子畫《樹》的時候,就可以請孩子們到植物所和戶外觀察各種各樣的樹,然后請幼兒自由講述他們看到了一些什么樣的樹,怎樣的樹干、怎樣的樹枝、怎樣的葉子……通過幼兒的回憶再現觀察的物體,教師還可以通過圖片、錄像……等各種各樣的多媒體手段再總結歸納,并與幾何圖形、夸張變形等相聯系,使孩子了解到各種各樣的樹之間的不同,但又有著共同的規律。利用活動,教師可以鼓勵孩子們按自己的想象創造出一幅關于樹的作品。結果教師將會發現,孩子們畫出了千奇百怪的數,可能有人會說“怎么會有這樣的樹?”那又怎樣!不是有句話這么說的——不怕做不到,只怕想不到!在這基礎上,教師還可以請幼兒在自己畫的樹里進行添畫,孩子們會更加興致勃勃。當然,動物園里機靈的猴子、威猛的獅子老虎、美麗的孔雀……也都是我們的活教材,看到這些可愛的動物,孩子們對它們形象的表現更為主動。在大自然中孩子們主動探索知識、積極參與活動,可見大自然不僅增添了孩子們的知識和經驗,也促進了他們智慧發展,豐富了孩子們的整個精神世界。
繪畫內容的選擇是極為重要的,如果說老師給幼兒的創作內容和要求限制了幼兒的想象,幼兒的創造力便無從發揮,所以,內容的選擇要給幼兒留下想象的空間是創造性繪畫的前提。不設固定繪畫模式,允許幼兒自由創作。繪畫活動是一種創造活動,教師的任務就是引導、啟發、鼓勵幼兒創造新異的作品。我們遵循這一原則,從幼兒的興趣出發,為幼兒選擇了“未來的汽車”“小樹葉的旅行”“會變的圖形”“熱氣球的旅行”等幼兒感興趣的繪畫內容,效果都不錯。如在“小樹葉的旅行”這個內容中,一片小樹葉隨著風兒來到了天空、海洋、城市,繪畫的內容便是請小朋友們幫助小樹葉實現它的愿望——小樹葉變成什么便可以停留在它旅行過的地方。孩子們展開了想象的翅膀,紛紛說變成云彩、小鳥、飛機、輪船、魚、汽車、高樓……于是,一幅幅新奇的作品誕生在孩子們的筆下。在“未來的汽車”創作中,有的孩子給汽車裝上了自動翅膀和螺旋槳,讓汽車可以在天空和海洋中自由行駛;有的孩子還設計了“我的房子汽車”可以把家安在任何地方……這種留有創造空間的內容為孩子提供了想象依據,孩子不是憑空想象,不受物象的限制,可以自由的發揮,沒有“對”與“錯”“像”與“不像”的局限,從而能更大膽地表現,發揮幼兒的潛能。
最后,我們還得以積極的態度評價幼兒作品,善于發現幼兒作品的閃光點,當幼兒在胡亂涂鴉一陣后,即使這種畫再難看,但幼兒心中的滿足程度并不亞于完成一幅完美無缺的作品,這時的幼兒希望與他人共享這份喜悅,更希望得到成人的肯定和贊賞。這時教師要耐心認真地看待幼兒作品,鼓勵幼兒做自己作品的解說員,為大家講解自己的創作內容,教師應該站在幼兒的角度去欣賞、去理解,多加肯定,鼓勵幼兒的創作勇氣,不能以畫得“象”來確定一張畫的好壞,應認識到更重要的是激發和保護幼兒的創作興趣和創作熱情。幼兒對食物不同的觀察方式以及各自擁有的不同情感,使幼兒的畫面豐富多彩,教師要善于從每一幅作品中發現閃光點,予以肯定,加以啟發引導,這樣才能保護和誘發幼兒可貴的創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