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彭欽(德宏師范高等專科學校 云南 德宏 678400)
在中國打陀螺是一種特別早的娛樂活動,陀螺也叫“陀羅”。陀螺的大體形狀有點像海螺,大多數地區的陀螺都是由木頭做成的,下面有一個比較尖的部分,這部分上面鑲嵌著金屬鐵,可以使陀螺受損情況的減少。玩的時候陀螺需要用繩子纏繞,然后拋出后用鞭子抽打,使陀螺做直立旋轉運動。最開始的時候,陀螺是瑤族人民的一種打獵的手段用于生存。在那個時候的生產力是相對于現在很落后的。比如說,瑤族人民長期生活在深山里面,男人是主要的勞動力,經常出去打獵。當時森林里面的獵物都很兇猛,打獵的過程中是很容易遇到危險,久而久之,人們就發現了一種打獵物的方法,用繩子纏住石頭去砸獵物。這種方法給瑤族人民的生活提供了一種便利的幫助。后來隨著經濟的發展,這種方法就被用來游戲,人們用木頭代替石頭,然后為了保護木頭不受到損害,會在木頭的底下釘上釘子,用繩子纏繞著木頭進行抽打是木頭不倒,在地上做旋轉運動。這種活動就被稱作打陀螺。后來這種打陀螺的游戲就被發展為瑤族人民用來休閑娛樂的一種游戲項目。在游戲活動的進行中,人民對這種游戲活動寄予了很強的寓意。寓意能轉出健康,財富以及愛情。每次逢年過節的時候,村寨的人民都會舉行打陀螺的游戲。隨后在1995年第五屆全國少數民族運動會中打陀螺游戲被正式地列入競技項目之中。2006年,貴州省人民政府也將打陀螺游戲命名為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并且投入資金來培育出優秀的陀螺運動員,代表該民族去參加各種比賽。這樣各地的打陀螺運動就得到了飛快的發展。
陀螺運動經歷了一個漫長而且不同尋常的過程。他從民間和民族的自由運動方法發展到了統一的規則下控制的體育競賽項目。陀螺是少數民族所喜愛的體育運動,在云南,湖南等地區開展的比較廣泛。現在全國的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上,打陀螺比賽的主要方式是根據云南一個少數民族地區的對抗性打陀螺比賽改造過來的。它的比賽規則特點是“旋”和“準”,主要的比賽方法是在一塊平整的地面上設置打陀螺區以及放置陀螺區,守方的陀螺需要放在放陀螺區,等待陀螺旋轉穩定后,攻方需要將自己的陀螺扔到陀螺區去攻打放陀螺區的陀螺。如果能將守方的陀螺擊停,或者是將他的陀螺打出放置區并且自己的陀螺旋轉穩定,那么自己就會獲得勝利。自從1985年開始在云南舉行了第五屆的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后,陀螺首次被列為少數民族的傳統體育競賽項目。
進行防守的目的是盡可能使對手在對戰臺上不得分或者是少得分。所以保證旋轉陀螺的準確性以及穩定陀螺的旋轉方向就成為了防守技術的關鍵點。比賽的要求是讓防守方在半徑為0.8米圓圈內進行旋轉。所以就必須掌握旋放的關鍵技術要領。要盡可能的控制好手部的力量。讓陀螺平穩的進行旋轉,并且準確地落到地上。這也是我們所講的打陀螺中的穩定性。但是當陀螺穩定后,它的動能就會相對的減小,對于攻進方來說就有很有利的條件優勢。所以說,要提高陀螺的旋放動能以及旋轉的強度,對于防守技術來說是非常關鍵的。下面,針對于提高準確性來說,有以下四個方面。一是練習提高掌控陀螺落點和變化落點的能力。二是要選擇好旋放的距離與位置。三是要控制好打陀螺時手臂的力度和手臂的角度,方向。四是要做好準備動作,并且保持手持鞭的位置和力度。另外,在提高陀螺的旋轉強度方面有以下幾點。第一,可以加大抽線的力度和弧度。第二。增強繩子在陀螺上的纏繞的匝數。第三,要合理選擇編制的材質以及陀螺的材質。在制作陀螺時,最好的是要選擇較重和較硬的材料。是陀螺降低重心,并且結構合理,便利陀螺進行旋轉。
(1)旋放陀螺的方法和動作要領和訓練方法(以右手旋放為例子)。
進行右手旋放時應該讓左腳在前,讓右腳在后,兩只膝蓋進行微微的彎曲,左手拿著鞭,讓陀螺引致右體側方位置,眼睛直著看旋轉曲。手臂的大臂應該低于肩部。大臂和小臂之間呈角度90°,手肘的關節應該外翻。旋放時右腳向后移,登著地同時旋體,兩臂應該向前伸,讓手腕和手指自然向前,將陀螺拋出,然后迅速有力地用陀螺鞭子抽打陀螺。隨后保持著抽打的動作,動作應該均勻有力,快速。旋風陀螺時應該避免以下錯誤。纏繞時陀螺線不緊致,松弛,旋放時陀螺向前行滾,不能夠垂直的旋轉。陀螺落地后反彈旋轉的方向不穩定。距離全放區特別遠或者是特別近抽繩時用力過猛或用力過弱,時機不恰當。應該注意避免這些錯誤,要緊緊的壓住鞭子的尾部,整齊的纏繞好韁繩,注意將陀螺水平線方向拋出,讓陀螺的頂部向上,使陀螺垂直的落地。在空中拋陀螺時應該稍微的讓陀螺斜下方拋出,盡量讓手的角度縮小。
攻擊陀螺在持鞭方法和纏陀螺的方式上與放陀螺的方法是一致的。但是不同的方面是攻陀需要在扔的距離上更遠一些,所以對準確性的要求就更高。所以在攻擊時就必須讓陀螺準確的打擊防守的陀螺。讓對方的陀螺在規定的區域內立即停止旋轉或者是出界就可以獲得最高分。鍛煉這種準確性是需要有準確的角度拋出并且有快速抽打鞭子的力量等。陀螺被拋出以后,在空中的滑翔運動是一個向下的拋物線,這時候的陀螺不僅僅受重力的作用,而且還受到鞭子的拉回力的作用。如果這時候出售的角度比較大,出手的速度快,抽回力量小,陀螺的落點就會遠遠的超出自己的預期。反過來陀螺的弱點就會進。經過科學的研究,一般情況下出手的角度科學的規定在水平向下五到十度是最為合適的。但是如果出手太早的話,陀螺就會受各種因素影響落點就會向右,過于晚的話晚則會偏左。
(1)進行原地攻擊(以右手攻擊為例子)。
在攻擊陀螺之前左腳應該站在攻擊線之后,右腳應該向后稍微的開立,右腳的寬度應該寬于肩膀。另外,右腿應該彎膝蓋,上身體應該測向后面仰,在斜側方面注釋守方的陀螺。重新站立偏于右腳。右手吃陀螺的話,向右側后方送手臂,左手手臂彎曲手肘,左手在右胸前邊,眼睛注視對方的陀螺。在旋出陀螺時右腿下面蹬地發力,然后向前轉腰送髖關節,當陀螺離手時,左手應該自然地均勻的抽打鞭子,右手手臂將陀螺自燃的送出,這時候,兩只腳可以交換來緩沖力量。
(2)訓練行進間打法。
在打陀螺時,可以利用助跑發揮較大的力量,沖擊速度創造有利的條件。但是助跑也是有條件的,助跑速度不能太快,應該漸漸的加快步子并且放松自然身體向前方,眼睛時刻的瞄準對方陀螺,手臂要自然的擺動。在最后的關鍵一步時,左腿向前弓邁出一大步,然后下肢應該比上肢要快。左腳腳尖要與攻擊的方向成為一條直線。當陀螺出手的時候。一般情況下,由于慣性的作用,運動員的身體會失去平衡作用,很容易沖出線外。為了防止這種情況發生,就應該迅速的降低自己身體的重心。可以通過交換兩只腿方法來改變移動的重心方向并且努力的維持自己身體的平衡。切記不能讓自己手中的鞭子掉在地上。用力的動作大多數都是在左腳著地時,讓肩部帶著自己的臀部進行一種常見的攻擊性動作,當陀螺離手的時候手腕以及手指的動作能夠讓陀螺改變自己旋轉的方向。通過這種方式來保證左手的抽線穩定性。只有這樣才能在最大的情況下獲得最佳的攻擊效果。所以說要鍛煉助跑,助跑可以為陀螺創造出良好的條件,多多的練習這種身體的平衡感,讓陀螺和自己的進攻方向努力保持一體性。在練習時要正確地擺好自己的頭部位置,眼睛應該始終盯著自己的目標。
(1)在防守的訓練過程中,建議應該劃分大小不同的旋放區域。在初期的運動訓練之中,可以先訓練運動員們在不同的環境下打陀螺。比如說,可以讓運動員們先在墊子上打陀螺,然后轉換場地,體會不同的區域打陀螺的感覺,從而總結自己的經驗。接著要求運動員們在不同的小區之內進行打陀螺訓練。要求運動員們在不同的小區內都進行定位旋放。最好的是提高難度,再不易受到進攻區內多進行定位旋放運動。可以在訓練后期根據不同的教練員的要求進行重新的定位旋放。另外可以增加難度對每個定位的小區進行精準的點的定位旋放。通過這樣的練習,運動員們可以在比賽中提高自己的反應能力以及應對能力,運動員可以根據不同的定位來進行不同的旋放,可以有力地提高運動員們的防守能力以及防守的意識;
(2)在進攻的訓練之中,可以將進攻的區域也劃分為不同的區域。這個原理與上面的防守訓練是一樣的。不同的是。在這樣的訓練之中,可以先從死的陀羅區進行陀螺擺放,然后在每一個不同的小區域分別進行攻擊訓練,盡可能的把每一個小區域的每一個點都練習一遍。這種訓練可以提高運動員們的耐心以及運動專業能力。一般來說,這種攻擊訓練可以根據運動員的能力和水平進行每個模塊的訓練。盡可能的每個區域的每一個點都要進行五遍以上,直到每一個點都打完為止;
(3)當訓練的程度達到了一定的難度之后,運動員們的水平都會得到一定的提高。但是除了每天進行訓練和單獨的防守之外,更要注重有針對性的模擬實戰比賽,讓隊員一一進行組隊,再組一組之間進行打陀螺比賽。這樣可以提高團隊競爭意識,也可以提高自己的運動比賽水平。
不同的地區,打陀螺的方式以及意義不同。在云南新平以及貴州瑤山等地區,人們進行陀螺競技活動的規則是將陀螺旋轉后進行相互碰撞,看哪一個碰撞后得到平衡并且持久,由此選出陀螺之王。所以說各民族不同,各地區不同,陀螺的運動玩法也不同。陀螺運動的高潮發展是在新中國成立以后。新中國成立后,民族體育項目得到了飛快的發展。在1995年第五屆全國少數民族運動會上,對云南地區的打陀螺比賽進行了改造,并正式被加入到比賽活動中。從這時起,陀螺運動就真正的成為了全國民族運動會上的競技項目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