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修湯



學完《簡單的線性規劃問題》一節后,我班同學練習了這樣一道題.
一、題目重現
某制藥公司有三條生產線生產中成藥產品.公司進行產品結構調整,決定用現有產品生產線的剩余生產能力試生產兩種新產品,新產品的生產方式為批量生產:400個產品為一批.目前由于大多數生產設備已用于其他產品的生產,所以首先確定每周生產線可用的生產時間,以及各種產品每批的生產時間,時間單位以小時計.然后由生產中心確定生產成本,市場中心進行定價,得到兩種新產品每一批的利潤.具體數據如下表所示.
試確定這兩種產品的生產方式,以使公司每周的利潤最大,并求出最大利潤.
二、普通解法我班同學普遍解法如下:設每周生產產品一x批,生產產品二y批,每周的利潤為g千元,則約束條件為
目函數為z=3x+5y,畫出可行域(如圖1).當直線z=3x+5y經過直線3x+2y=18與直線y=6的交點(2,6)時,z取最大值36,所以生產線每周生產2批產品一,生產6批產品二時,公司利潤最大,最大利潤為36千元.
三、參考答案
設第三條生產線每周生產產品一、產品二分別為x批、y批,此生產線每周的利潤為z元z千元,則約束條件為3x+2y≤18,x≥0,y≥0目標函數為z=3x+5y,畫出可行域(如圖2).當直線z=3x+5y經過直線3x+2y=18與直線x=0的交點(O,9)時,z取最大值45,所以生產線1每周生產4批產品一,生產線2每周生產6批產品二,生產線3每周生產9批產品二時,公司每周的利潤最大,最大利潤為87千元.
四、錯因分析
本是課本上的一道常規練習題,全班同學卻無一人做對,這必須引起足夠的重視.仔細分析了解就會發現,是我們的定式思維招致了錯誤.因為這幾天我班剛學過線性規劃的應用題,很多題目都是根據條件列jLI_I表格,再寫出約束條件.例如課本中有一道例題:某工廠生產甲、乙兩種產品,生產1 t甲種產品需要A種原料4 t,B種原料12 t,產生的利潤為2萬元;生產1t乙種產品,需要A種原料1t,B種原料9t,產生的利潤為1萬元.現有庫存A種原料10t,B種原料60t,則甲、乙兩種產品應各生產多少,才能使利潤總額最大?
課本上為了指導解題,將已知數據整理成下表:
根據表格,很多同學列出的約束條件是O≤4x+y≤10,0≤12x+9y≤60,這個約束條件對于這道x≥0,y≥o.題來說是正確的.但是當我們做其他題目時,例如前面的原題,還不由自主地去套用表格的這種模式,就會列出上面錯解中的約束條件.從錯解得出的結論也能發現錯誤,因為錯解結論中并沒有交待清楚每一條生產線如何生產,僅僅是籠統指出生產線每周生產2批產品一,生產6批產品二.
五、重新審題
題目中“400個產品為一批”是什么意思?每一批只能全是一種產品嗎.還是可以在同一批中同時有產品一和產品二?靜心分析應該是每一批都是一種產品.第一,因為生產線的性質決定了每批只能生產一種產品;第二,題目中的表格也體現出每批只是一種產品.
對于第1條和第2條生產線,沒有懸念.每周只能生產一種產品,當然盡全力生產,效益最高.所以第1條生產線每周生產4小時產品一,即生產4÷1=4批,就能獲得最大利潤4×3=12(千元);而第2條生產線每周生產12小時產品二,即生產12÷2=6批,就能獲得最大利潤6×5=30(千元).
唯獨第3條生產線,它是一段時間生產產品一,另一段時間生產產品二,必須合理安排才能獲得更大的利潤.所以才會有約束條件3x+2y≤18,x≥0,y≥0其實從表格可知,產品二所需時間短,利潤大,所以理所當然全部生產產品二,這和我們利用線性規劃知識解得的答案r=0,y=9完全一致.所以,第3條生產線每周生產18小時產品二,即生產18÷2=9批,獲利9×5=45(千元).總的利潤為每周12+30+45 =87(千元),即8.7萬元,
由此算來,解題的前提是“審題”,如果連題目的意思都沒有弄明白就下手解題,那就只能死套題型,最終招致的就是“全錯”.只有審清題意,才是解決數學問題的“正道”,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