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鵬 閆玉濤 楊傳慶
黑龍江雙河保護區的落葉松和白樺林里,紅外相機捕捉到棕熊、貂熊、猞猁等大興安嶺特色的獸類。
黑龍江雙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保存完好的樟子松、興安落葉松、白樺原始森林,是各種野生動物繁衍生息的良好場所。2012年10月,雙河保護區與東北林業大學野生動物資源學院貓科研究中心合作,布設遠紅外線相機,發現許多具有大興安嶺特色的野生獸類。
貂熊,又名狼獾、山狗子、飛熊,屬食肉目鼬科貂熊屬,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在中國多見于東北地區的大興安嶺北部林區,主要棲息在落葉松林里。貂熊是大興安嶺地區最重要的捕食者之一,在狼極為罕見的情況下,貂熊和猞猁是大興安嶺林區僅有的兩種具有實際生態價值的大型食肉動物,而貂熊的生存更依賴于其他大型食肉動物和食草動物的存在。因此,貂熊種群的狀況可以反映其所在森林生態系統的健康程度。在大興安嶺林區生態保護工作中,不僅要重視森林的保育,更要密切關注貂熊、猞猁、駝鹿、馬鹿等關鍵物種的種群狀態。貂熊是中小型食肉類動物中兇悍的一種,到了白雪皚皚的冬季,許多動物都找隱蔽處過冬,有些還進入冬眠,而貂熊卻仍舊在山林里游蕩,四處為家,只有少數呈半冬眠狀態趴伏在洞穴中半睡半醒,一有風吹草動便醒來走出洞外。貂熊生性機警,行動隱蔽,平時多單獨棲居,只是在繁殖期間才過家族式生活,善長途奔走、游泳、攀援,常在密林中自由跳竄。
棕熊是陸地上體形最大的食肉目哺乳動物之一,主要棲息在山區針葉林或針闊混交林等森林地帶,有火燒跡地、沼澤地、河谷地等多種生境類型,并且隨著季節的變化有垂直遷徙的現象,夏季在高山森林中活動,春秋季多在較低的樹林中生活。它們多在白天活動,行走緩慢,沒有固定的棲息場所,平時單獨行動。食性較雜,植物包括各種根莖、草葉、谷物及果實等,喜吃蜜,也吃螞蟻及卵、其他昆蟲、嚙齒類、有蹄類、魚和腐肉等。棕熊冬眠時體溫、心跳和排毒系統都會停止運作,以減少熱量及鈣質流失,防止失溫及骨質疏松。它們奔跑時速度可達56公里/時。棕熊冬眠期間產仔,每胎1-4仔,春季雌熊常帶小熊在林中玩耍。
狍子是一種中小型鹿類,食草動物。冬天毛為均一的灰白色至淺棕色,夏毛紅赭色,耳朵黑色,腹毛白色。腿茶色,喉、腹白色,臀有白斑塊;幼狍有3道縱行白斑點,當體重達11公斤左右時即消失。吻部棕色,鼻端黑色,兩頰黃棕色,耳基黃棕色,耳背灰棕色,耳內淡黃近于白色,耳尖黑色。狍子多棲息在疏林帶,在河谷及緩坡上活動,性情膽小,日間多棲于密林中,早晚時分才會在空曠的草場或灌木叢活動。喜食灌木的嫩枝、芽、樹葉和各種青草、小漿果、蘑菇等,一般由母狍及其后代構成家族群,通常3-5只,雄狍仲夏才入群。
猞猁屬于貓科,國家二級保護動物。猞猁為喜寒動物,棲息環境極富多樣性,從亞寒帶針葉林、寒溫帶針闊混交林至高寒草甸、草原、灌叢草原及荒漠與半荒漠等各種環境均有其足跡。在森林灌叢地帶,密林及山巖上較常見。喜獨居,長于攀爬及游泳,耐饑性強,可在一處靜臥幾日,不畏嚴寒。主要食物是雪兔等各種野兔,所以很多地方猞猁的種群數量也會隨著野兔數量的增減上下波動,大致上每隔9-10年出現一個高峰。除了野兔,它獵食的對象還有很多,包括各種松鼠、野鼠、旅鼠、旱獺和雷鳥、鵪鶉、野鴿和雉等鳥類,有時也會襲擊麝、狍子和鹿的幼仔以及豬崽、小羊等家畜。中國大興安嶺的猞猁在冬季捕獲獵物后,會將吃剩的肉埋在積雪下冷藏,待饑餓時取食。猞猁的巢穴多筑在巖縫石洞或樹洞內,每年2-4月份交配,妊娠期2個月左右,每胎2-4仔。壽命可達12-15年。
野豬是一種普通但又使人捉摸不透的動物,白天通常不出來走動,一般早晨和黃昏時分活動覓食,中午進入密林中躲避陽光。大多集群活動,4-10頭一群較為常見,喜歡在泥水中洗浴。野豬的食物很雜,只要能吃的東西都吃,也侵害莊稼。野豬冬天居住在向陽山坡的蒙古櫟樹林中,因為陽坡溫暖而且蒙古櫟落葉層下有大量橡果,野豬靠它們度過寒冬。
責任編輯/張麗君 任重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