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 瓊,袁盛勇,肖亞楠,楊文超,陳俊梅,蔣雙番,史艷春,楊 升
(紅河學院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云南蒙自 661100)
煙草(NicotianatabacumL.)為茄科煙草屬的一年生草本植物,已成為當前生物學研究最為深入的模式植物材料,尤其在植物分子生物學、基因組學等方面應用最為廣泛。植物懸浮細胞因具有均一性好、條件易控制、培養周期短、重復性好等優點,已廣泛應用于細胞學、發育生物學、遺傳學等研究中[1]。因此,建立穩定且活性高的煙草懸浮細胞作為試驗材料,是開展后期試驗的重要保證之一。植物懸浮細胞的建立受很多因素的影響,其中愈傷組織的成功獲得和單細胞形成是兩個重要環節,同時激素種類及濃度、接種量、蔗糖濃度、轉速等也是關鍵影響因素[2-3]。本研究以煙草的幼嫩莖髓為試驗材料,進行愈傷組織誘導和繼代培養,并進行懸浮細胞培養,分析不同營養條件和培養條件對細胞懸浮系培養的影響,從而建立煙草懸浮細胞系的培養方法。
以煙草BY-2品種為試驗材料,煙草種子由昆明學院楊紅玉教師惠贈。
1.2.1 愈傷組織誘導及繼代培養 將煙草幼莖切成1 cm長段,用70%乙醇消毒30 s后,再轉入5%次氯酸鈉中消毒 7 min,無菌水漂洗4~5次后用無菌濾紙吸干水分,切取莖髓,轉入9種愈傷組織誘導培養基中,基本配方為MS+30 mg/L 蔗糖+14 mg/L瓊脂,具體激素配比見表1。于 26 ℃ 暗培養3周,觀察并記錄愈傷組織的生長狀況,統計出愈率和鮮質量。計算公式:接種量=接種后瓶質量(g/皿)-接種前瓶質量(g/皿);愈傷組織鮮質量=收獲量(g/皿)-接種量(g/皿);出愈率=(誘導出愈傷組織外植體數/接種的外植體總數)×100%。
綜合比較9種培養基上愈傷組織的生長速度、出愈率、鮮質量、形狀、分散性、顏色等指標,篩選出誘導愈傷組織生長的最佳配方,并將其配方作為愈傷組織繼代和懸浮培養的配方。
1.2.2 懸浮細胞系的建立
1.2.2.1 不同接種量對懸浮細胞生長的影響 選取白色疏松的愈傷組織1、2、3、4 g分別接種于150 mL液體培養基(“1.2.1”節中的配方)中,于26 ℃、140 r/min搖床振蕩暗培養8 d后測定細胞鮮質量,3次重復。
1.2.2.2 蔗糖濃度對懸浮細胞生長的影響 將“1.2.2.1”節中最佳接種量培養10 d后的20 mL懸浮細胞轉接到含有10、20、30、40、50 g/L蔗糖的130 mL新鮮液體培養基(“1.2.1”節中的配方)中,3次重復,于26 ℃、140 r/min搖床振蕩暗培養8 d后測定細胞鮮質量。
1.2.2.3 轉速對懸浮細胞生長的影響 選用“1.2.2.1”節和“1.2.2.2”節篩選出的最佳接種量和蔗糖濃度,制成液體培養基,分別于100、110、120、130、140、150 r/min的恒溫搖床上于26 ℃振蕩暗培養8 d后測定細胞鮮質量,3次重復。
1.2.3 懸浮細胞生長曲線、活性變化及pH值變化 根據“1.2.2.1”節、“1.2.2.2”節和“1.2.2.3”節篩選出的最佳結果,將懸浮細胞于26 ℃振蕩培養12 d,每隔2 d取樣測定細胞鮮質量、pH值和細胞活性,確定其生長周期。
1.2.4 數值測定
1.2.4.1 細胞鮮質量 根據李建安等介紹的方法[4],具體操作:取充分混勻懸浮細胞8 mL,注入預先稱質量的10 mL離心管中,在3 500 r/min下離心10 min,吸去上清液,室溫下敞口自然風干24 h后稱質量,減去空管質量即為8 mL懸浮細胞的鮮質量。
1.2.4.2 細胞活性測定 按照孔瓊等介紹的方法[5]進行。即將0.2 g細胞加入3 mL 0.6% TTC溶液(用50 mmol/L pH值 7.5 磷酸緩沖液配制,內含0.05% Tween-20),26 ℃暗培養24 h,3 500 r/min離心10 min,細胞轉入大試管中后加入95%乙醇5 mL,80 ℃水浴20 min,冷卻后3 500 r/min離心 10 min,取上清液于485 nm進行比色。
為了研究不同激素組合對煙草BY-2愈傷組織誘導的影響,分別對不同誘導培養基中愈傷組織的生長情況進行觀察分析。結果顯示,8種激素配比的培養基均可誘導煙草莖髓長出愈傷組織,但愈傷組織產生的數量和性狀之間存在明顯差異(表1)。其中配方1、2和3中莖髓培養第3天時,莖髓邊緣開始膨脹變大;7 d時,切口兩端開始愈傷化,邊緣產生肉眼可見的乳白色顆粒狀愈傷組織;21 d后,出現結構疏松、生長旺盛的白色愈傷組織。但配方3中的愈傷組織獲得量和顏色質地顯著高于配方1、2中的誘導結果,出愈率高達 93.3%。而配方4未明顯獲得愈傷組織。配方5和7中獲得的愈傷組織生長緩慢,伴有褐化現象。配方6、8和9中的愈傷組織生長緩慢,質地致密。因此,在誘導煙草BY-2愈傷組織過程中,激素2,4-D和6-BA配合使用比NAA、2,4-D和6-BA混合使用更能有效地促進愈傷組織產生和生長,且配方3(MS+3.0 mg/L 2,4-D+1.0 mg/L 6-BA)為誘導煙草BY-2愈傷組織生長的最佳配方。

表1 不同植物激素組合對煙草BY-2愈傷組織的誘導情況
注:采用最小顯著差數法(LSD)評價差異顯著性,表中數值為“平均值±標準誤”,不同小寫字母表示在0.05水平差異顯著。表2同。
2.2.1 不同接種量對懸浮細胞生長的影響 初始接種量對懸浮細胞系的生長有著明顯影響,細胞需要達到一定的起始密度才能進行生長,但濃度過大又需要消耗大量的養分。因此,選擇適宜的接種量是懸浮細胞培養過程中一個重要的因素。不同接種量對煙草懸浮細胞生長量具有較大影響。由圖1可見,在150 mL液體培養基中,當初始接種量為1、2 g時,煙草懸浮細胞生長速度較慢,顯著低于3 g和4 g的初始接種量;初始接種量為3 g時,懸浮細胞生長速度快,第8天后,8 mL 細胞鮮質量高達(0.727 3±0.003 8)g。

2.2.2 蔗糖濃度對懸浮細胞生長的影響 碳源是植物組織培養中的必需營養因子,同時也參與了滲透壓的平衡調節,因此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蔗糖濃度對煙草懸浮細胞鮮質量增加的影響如圖2所示。當蔗糖濃度為1%、2%時,煙草細胞增殖不明顯且差異不顯著;而蔗糖濃度為3%、4%、5%時,細胞增殖較快,且差異顯著,尤其是濃度為3%時,細胞增殖最快,顯著高于其他處理。

2.2.3 轉速對懸浮細胞生長的影響 不同的轉速對懸浮細胞的分散性、長勢和貼壁現象具有較大的影響。在最佳接種量和蔗糖濃度下,轉速對懸浮細胞生長也有不同的影響,過高或過低均不利于細胞生長。當轉速為l10~120 r/min時,細胞生長緩慢,細胞鮮質量增加不明顯,細胞分散性差,容易在短時間內形成較大的細胞團;轉速為130~140 r/min時,細胞生長較快,分散性好,且140 r/min時細胞生長最快,培養8 d后8 mL細胞鮮質量高達(0.639 5±0.009 4)g,鮮質量高于其他處理;而當轉速高達150 r/min時,細胞增長量有所下降,且易出現污染問題,貼壁死細胞較多(表2)。因此適宜煙草懸浮細胞培養的轉速為140 r/min,有利于細胞生長。
2.2.4 煙草BY-2懸浮細胞系的生長曲線、pH值及活性變化 在優化后的培養條件下,測定了煙草懸浮細胞培養過程中細胞鮮質量和pH值變化,并繪制了其生長曲線。在培養過程中,細胞生長量近“S”形規律,鮮質量變化趨勢明顯,且與活性變化密切相關,而培養液中pH值呈下降趨勢(圖3和圖4)。延遲期(1~2d)和對數期(3~10d)明顯,且在對數期時,細胞增殖明顯,當培養到10 d時,細胞鮮質量達到最大值。根據不同培養時間下細胞活性測定結果,發現細胞活性變化與生長量變化相似,且在培養8 d時達到最高值,活性最好。因此結合細胞生長量變化,煙草懸浮細胞的繼代周期為8 d。

表2 轉速對懸浮細胞鮮質量的影響


在植物懸浮細胞培養過程中,激素是愈傷組織誘導和懸浮細胞構建的關鍵因素之一,不同激素種類和濃度配比后,其相互作用可影響其形態建成方向[4-6]。研究發現添加一定濃度的2,4-D和6-BA對愈傷組織誘導具有很大的促進作用,且2,4-D是禾谷類植物產生愈傷組織所必需的生長物質[7-8]。本研究在煙草愈傷組織誘導過程中也發現2,4-D和6-BA配比后的重要作用,且最佳誘導配比為3.0 mg/L 2,4-D+1.0 mg/L 6-BA。因此,合適的激素種類和濃度配比是愈傷組織獲取和改善狀態的重要前提。
初始接種量和蔗糖的多少對懸浮細胞系建立也起著重要作用。大多數懸浮細胞的生長具有群聚效應,細胞密度過低或過高都不利于懸浮細胞系的建立,而合適的密度才能促進細胞快速生長,細胞分散性好[9]。在小麥懸浮細胞系建立過程中發現,初始接種量為0.5~1.5 g(每400 mL培養液)時,細胞增殖倍數隨著接種量的增加而增加,且接種量為1.5 g時達到最大值,此時細胞系分散性好,顏色鮮艷,如接種量增加,細胞增殖倍數呈下降趨勢,培養液顏色渾濁[10]。同樣的現象也在草莓懸浮細胞系建立試驗中發現[11]。蔗糖濃度過低,培養物不僅得不到碳源補充,還會發生營養物質外滲,而過高則會出現生理性缺水,兩種情況最終都會導致細胞死亡[12]。大量試驗結果表明,一般懸浮細胞的培養過程中蔗糖濃度一般為20~30 g/L。因此,煙草懸浮細胞系構建的最佳初始接種量為3 g/150 mL,蔗糖濃度為30 g/L。
前人在研究煙草懸浮細胞系構建過程中發現,不同轉速對細胞長勢、分散性和貼壁現象具有較大影響[13]。同樣的現象也表現于本試驗中,當轉速較低(110~120 r/min)時,懸浮培養基中的氧含量較低,細胞生長速度較慢,機械力較小,分散性較差,易結成團;而當轉速較高(150 r/min)時,可能易發生機械損傷,死細胞較多。因此合適的轉速也是懸浮細胞成功構建的關鍵因子。
[1]吳春霞.植物細胞懸浮培養的影響因素[J].安徽農業科學,2009,37(1):36-38.
[2]周仕順,陶志章.煙草的組織培養[J].云南農業科技,2005,24(1):28-29.
[3]李忠光,楊仕忠,周 滔.煙草懸浮培養細胞的建立及其對機械刺激的敏感性研究[J].云南師范大學學報,2005,25(6):43-45.
[4]李建安,胡芳名.擬南芥懸浮細胞生長特性及其繼代培養條件[J].經濟林研究,2006,4(1):26-29.
[5]孔 瓊,張 燕,張華茗,等.擬南芥懸浮細胞系的建立[J].西部林業科學,2011,40(4):12-16.
[6]謝從華,柳 俊.植物細胞工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130-131.
[7]邢登輝,吳琴生,劉大鈞.禾谷類作物細胞培養[J].生物學通報,1994,29(7):1-3.
[8]王睿輝,陳耀鋒,高秀武,等.激素對小麥幼胚胚性無性系高頻率誘導的影響[J].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學報,2001,29(1):33-36.
[9]張 瑜,楊知建,張志揚,等.不同濃度激素對野生細葉結縷草愈傷組織的誘導與分化的影響[J].生物技術通報,2007(2):143-146.
[10]陳 琰.不同抗葉銹小麥品種懸浮細胞系的建立[D].保定:河北農業大學,2005:16.
[11]周春江,李衛東,葛會波.草莓懸浮細咆系的建立及某些影響因素[J].植物生理學報,2002,38(1):22-24.
[12]鄒洪波.擬南芥懸浮細胞系建立及硒對擬南芥生長的影響[D].長沙:湖南大學,2007:18-19.
[13]王 榮.疫霉菌激發子parasiticein誘導煙草細胞凋亡及發生機制研究[D].泰安:山東農業大學,2007:3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