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簡介
目前孟加拉國人口約1.47億,并以每年200萬人的速度增長,但耕地面積卻以每年0.49%的速度萎縮,人均耕種面積僅為0.06 hm2。此外,越來越多的勞動力從農業轉移至其他行業,農業遭遇嚴重的勞動力危機。因此,引入農機設備,提高農業生產效率,提升農業機械化和現代化水平成為孟加拉國農業發展的當務之急。農業基本情況詳見表1。
經過多年發展,孟加拉國農業機械化方面也取得一定進展。目前孟加拉國耕種機械化率已達到90%,灌溉機械化率85%,脫粒機械化率75%,農機市場規模已達到8.5億美元,但收割和插秧機械化率不到1%,且農機設備高度依賴進口,耕耘機、發動機和拖拉機等幾乎完全依靠進口,農機產業發展空間巨大。過去40年,孟從未建立過大型農機設備生產、制造和安裝廠。孟政府高度重視建立本國農機設備生產體系,鼓勵企業投資農機行業,充分利用勞動力優勢,實現農機設備本國制造,降低進口依賴,推動農業機械化可持續發展。
2孟加拉農機產業現狀
2.1孟農業機械化水平
孟農業機械化總體水平較低,在整地、撒播、噴藥、脫粒等領域機械化水平較高,達到80%-90%,但在播種、插秧和收割等領域機械化水平較低,不到1%(詳見表2)。
2.2孟農機市場規模
隨著孟農業機械化水平逐步提升,農機生產制造市場規模也有所擴大,但增長緩慢,從2011年的7.8億美元增至2016年的8.5億美元,年均增長1.7%,其中發動機市場份額最大,約占34%。此外,農機維修和保養市場增長迅速,從2011年的1.1億美元增至2016年的2.7億美元,年均增長20%(詳見表3)。
2.3孟農機設備供應情況
孟農機產業相對落后,大部分設備依靠進口,本國生產廠商多為小規模作坊式企業,僅能生產和組裝少部分小型農機設備,無大型農機設備生產制造企業,工人技術水平落后(詳見表4)。
目前孟大部分農機設備進口自中國,例如耕耘機、拖拉機和動力噴霧器100%自中國進口,聯合收割機90%自中國進口,低揚程泵、淺管井和深管井等灌溉機械的發動機100%自中國進口。孟本國可生產除草機、稻谷、小麥和玉米脫粒機等較為簡單的設備,淺管井和低揚程泵中使用的離心泵,以及手動和腳踏噴霧器的部分零部件也可在孟生產。孟主要農機設備保有量及供應渠道詳見附件。
2.4政府激勵措施
為提高農業機械化水評,孟農業部已實施多個項目,例如正在實施的全國“農業機械化項目”為邊遠和沿海地區的農機設備使用提供70%的補貼,為其他地區提供50%的補貼,定期展示聯合收割機、播種機、水稻插秧機等農機設備的使用,為農村地區持續提供農機設備,并提供針對性的農機服務。孟政府還計劃降低農機設備零部件的進口關稅,為在孟建立農機生產和組裝廠創造有利環境,希在經濟區內引入外資投資農機產業。
2.5政府和科研機構
負責引入和推廣農機設備的政府主管部門為農業部農業推廣司(Department of Agricultural Extension),孟農業研究所、水稻研究所和黃麻研究所的農機部門為農機行業發展提供科研支持。
2.6有利因素和挑戰
孟農機設備需求旺盛,市場潛力大,勞動力成本低,部分零部件已能實現本地化生產,在農村地區擁有大量的農機小工廠和服務站,覆蓋面廣,可有針對性地提供農機服務,孟勞動力成本優勢明顯,工人最低月基本工資約為70美元,中國為432美元,周邊國家印度165美元,越南96美元,巴基斯坦87美元。
但孟農機產業發展也面臨諸多挑戰,例如人均耕地占有率底,耕地多為小規模、碎片化,農村地區道路交通等基礎設施差,大型農機設備難以進入,無法實現大規模機械化作業,農民收入少,農業投入低,無錢購買農機設備,會操作農機設備的勞動力緊缺。
3發展前景
隨著大量農業勞動力向其他行業轉移,農機行業發展對孟實現農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性日益凸顯。孟農機市場逐步擴大,農機行業發展潛力巨大。孟政府鼓勵國內資本和外資充分利用孟勞動力優勢,積極投資農機產業。我企業可針對孟農機市場特點,加大對孟農機出口的同時考慮在孟投資,將農機生產產業鏈轉移至孟,在孟生產、組裝適合孟國情的農機設備。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