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永柏
摘 要:對于高中教學來說,合理的師生互動能夠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也能夠幫助教師加深對學生的了解,提升學科教學的有效性。在當前的教學背景下,激發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已經成為新的教學目標。因此教師需要用互動教學的方式開展教學。
關鍵詞:高中物理教學;互動式教學;教學分析
在高中教學階段,學生往往會產生較大的學習壓力,此時倘若教師仍舊運用傳統的教學手段開展教學,那么就會在一定程度上增強學生的抵觸心理,使學生產生抗拒學習的想法。因此,為了緩解這一問題,教師需要對整體的教學模式進行改革,將學生引入教學中,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升學生的主體地位。
一、樹立正確的互動教學觀念,為學生營造合適的教學氛圍
受傳統教學觀念以及應試教育理念的影響,雖然我國已經開展了教學改革,但是大部分高中教師的教學思維仍舊停留在傳統層面上。在開展物理教學的過程中,大部分教師仍舊采取師生授受的教學模式,引導學生進行硬性學習。在這種教學模式下,學生很難對學習產生興趣,其自身的學習質量也無法得到提升。此外,在當前的教學背景下,部分教師仍舊存在墨守成規的理念,認為教師就應該為學生樹立良好的榜樣。因此,在教學的過程中,這些教師不僅會穿著整齊考究,同時也不茍言笑,不會與學生進行溝通,更不會與學生玩笑打鬧。在這種教學影響下,教學氛圍會過分壓抑,而學生也會對教師產生恐懼心理,進而無法集中學習注意力。
為了解決這一問題,促進互動教學在高中物理教學過程中的穩定發展,教師需要對自身的教學理念進行優化,摒棄傳統因循守舊、過分古板的教學理念,以人為本,將學生視為教學主體,開展教學。同時,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該將自己與學生放在同一位置上,拉近與學生之間的距離,降低學生的抵觸心理,促進教學氛圍的活躍發展,提升學生的學習質量。
比如,當教師在講解與“慣性定律”相關的知識時,便可以組織學生開展這樣的課堂游戲:首先,教師可以隨機選取班級中兩位體重較為懸殊的學生。然后,教師可以要求其按照相同的速度,繞著教師進行競走。當教師喊道“停”時,學生應該立即停止自己的腳步。這時,學生就會發現,體重較重的學生仍舊會向前邁出一大步,而體重較輕的學生雖然也踏出了一定的距離,但并不明顯。最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對這種現象出現的原因進行分析,幫助學生理解“相同速度時,重量越大,慣性越大”的理念,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以及學習質量。
二、重視學生之間的個體差異,對學生實施不同的教學引導
在正常的高中物理教學過程中,教師也會偶爾地與學生進行師生互動,以活躍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但是,通過觀察可以發現,在日常教學的過程中,通常會存在這樣的現象:教師往往會與兩種學生進行互動,一種是學習成績比較好的學生,另一種是思維比較活躍的學生。因為,在與這類學生進行互動的過程中,教師能夠與其產生共鳴,不用花費較長的時間,這些學生就能夠了解教師所講述的知識。但是,這樣一來,班級中性格內向、學習能力較差的學生就會被教師忽視,久而久之,這部分學生的學習興趣以及學習熱情也會被教師澆滅。
因此,為了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班級的共同成長、共同發展,教師需要對自身的教學模式進行規劃。在日常教學的過程中,教師一定要注意到不同學生之間的差異,然后結合具體的學生特點進行不同方式、不同標準的教學,以激發學生的學習信心。
比如,在講解與“加速度”相關知識時,針對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教師可以鼓勵其自主地對知識進行分析,然后鼓勵其與教師進行討論,以激發學生的思維能力;針對學習能力較差的學生,教師可以運用問題引導法開展教學,鼓勵學生盡量通過自己的努力了解知識,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三、提升實驗教學的主體地位,提升師生間互動的整體效果
在高中物理的教學階段,涉及較多的實驗內容。比如“小車與傳送帶”“伏安法測電阻”等。在正式教學的過程中,利用互動式教學法開展實驗教學,不僅能夠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程度,同時也能夠拉近學生與教師之間的距離,提升物理教學的效率。
但是,在開展實驗教學的過程中,教師一定要擺正自身的地位,切忌過分注重自身位置,忽視學生的主體地位。比如,當教師組織學生開展“伏安法測電阻”的教學實驗時,可以要求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實驗,但是在此過程中,教師也需要在一旁加以引導,在提升學生實踐能力的同時,保證教學的穩定開展。
綜上所述,在素質教學理念不斷發展的當今時代,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以及實踐意識,是教師主要的教學任務。在高中物理教學的過程中,倘若學生不能主動參與學習研究,那他一定很難提升自身的學習質量以及綜合能力。因此,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注重培養學生的學習意識。所以,教師可以合理地運用互動式教學法開展教學,為學生創建自主學習、自主分析的機會,促進學生形成核心素養。
參考文獻:
[1]李杰.互動式教學在高中物理教學中的運用[J].新課程導學,2017(32):42.
[2]周宗偉.淺析高中物理教學中的互動情境創設[J].新課程導學,2016(5):90
注:本文系2017年度甘肅省“十三五”教育科學規劃課題《高中物理互動式高效課堂的探索與研究》階段性成果之一,課題立項號GS[2017]GHB3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