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鵬飛+段明圓
摘 要:利用殘差修正GM(1,1)對上海未來三年工業產值進行預測。結果表明,殘差修正預測模型精度較高,能夠更好地把握上海工業產值短期動態變化規律和趨勢,并能夠對上海市工業資源配置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關鍵詞:上海工業產值;殘差修正;GM(1,1);預測分析
中圖分類號:F427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7)33-0088-03
一、引言
上海制造產業近年來經濟增長乏力、工業投資增長停滯、部分制造業面臨結構性產能過剩[1]。由于發展要素有限,工業用地增加有限與工業科技型研發人才有限。在結構轉型和外部沖擊的雙重作用下,上海制造業經濟全要素生產率呈現較大幅度的下降和波動,制造業PMI始終枯榮線上下徘徊。為了更好了解上海制造業產值動態變化規律,本文采用修正GM(1,1)預測新常態下上海制造業發展。利用該理論,邱慧、黃解宇等采用GM(1,2)對山西省物流進行預測,對山西省物流規劃和發展戰略起到參考[2]。任曉松將STIRPAT模型修正GM(1,1)對工業碳排放及其影響因素進行預測[3]。
二、殘差修正模型預測上海工業產值
為了提高模型預測精度,可以用生成殘差數列建成GM(1,1)模型,用以修正原模型。
以■(0) (k+1)修正白化方程■(1) (k+1),得修正后的模型的響應方程函數為:
■(1) (k+1)=[x(0) (1)-■]e-ak+■+δ(k-i)(-at)[ε(0) (1)-■]e-atk
式中,δ(k-i)=1 k≥i i=n-n0 k≤i 為了預測未來三年的上海工業產值情況,以工業產值,建立灰色模型和修正殘差GM(1,1)進行預測。根據上海市統計局近年數據整理計算如下:
x2(0) 的GM模型,x(0) ={25 968.38,24 888.08,31 038.57,
33 834.44,33 186.41,33 899.38,34 071.19},平均誤差e=5.591899%。
x3(0) 的GM模型,x(0) ={24 888.08,31 038.57,33 834.44,
33 186.41,33 899.38,34 071.19},平均誤差e=1.625323%。
x4(0) 的GM模型,x(0) ={31 038.57,33 834.44,33 186.41,
33 899.38,34 071.19},平均誤差e=0.730049%。
由上述計算可得,2010—2014年上海工業產值構成領域GM(1,1)模型平均誤差最小,所以用該時間段數據模型作為灰色預測模型精度最高。
用2010—2014年工業產值數據列,得到數學應用模型:
■(1) (k+1)=7 896 340.833e0.004238k -7 865 302.263706
■(1) ={31 038.57,64 873.01,98 059.42,131 958.8,166 029.99}
x(1) ={31 038.57,64 574.4,98 252.3,132 073.9,166 037.6}
計算生產殘差絕對值 |ε(0) (k+1)|=x(1) (k+1)-■(1) (k+1)
ε(0) ={0,298.61,192.88,115.1,7.61},AGO:{ε(0) }→{ε(1) }
ε(1) ={0,298.61,491.49,642.59,650.2},IAGO·gm·AGO:
{ε(0) }→{■(0) }
■(1) (k+1)= [ε(0) (1)-■]e-atk+■=-352.422e-0.7917k +651.032
■(0) (k+1)=(-at)[■(0) (1)-■]e-atk= -278.02736e-0.7917k
以■(0) (k+1)修正■(1) (k+1),得到殘差修正方程模型為:
■(1) (k+1)=[x(0) (1)-■]e-ak+■+δk·ute-atk
=7 896 340.833e0.004238k -7 865 302.263706+δk·(-352.422e-0.7917k +
651.032)
■(0) (k+1)=33 393.93e0.004238k +278.02736e-0.7917k ,k?芏1
殘差修正的GM(1,1)預測模型優于常規GM(1,1)模型,2010—2014年預測產值與實際產值誤差0.5%,殘差修正的GM(1,1)與實際產值曲線擬合度較高,預測精度較準。因此,用殘差模型對上海2015年、2016年和2017年工業產值進行預測,預測值分別為34 114.406億元,34 256.355億元以及34 400.52億元。
三、結語
通過殘差修正GM預測模型,能夠較大程度降低預測誤差,較真實地反映未來三年上海工業產值變化趨勢??傮w來看,工業產值增速平緩,其中新興產業產值增長較多,表明上海對新興產業政策正確性。未來幾年,上海制造業經濟新常態表現較為明顯,制造業總產值保持中速增長,生物醫藥制造業、醫療設備產業保持平穩增長,汽車、成套設備、電子通信設備低速增長,信息化學品、精品鋼材和電子計算機辦公設備產值呈下降態勢。消費需求引領經濟增長特征逐漸明顯,上海制造業經濟產值增長依賴傳統行業正在逐漸減弱,部分生產性服務業開始加速脫離工業企業。基于以(下轉172頁)(上接89頁)上分析,為了使上海制造業應對“上海經濟新常態”,轉變制造業產值增長方向,上海制造業主導產業的更替升級和新舊發展動力的轉換,符合上海經濟“換擋”的基本趨勢[4]。
參考文獻:
[1] 肖林.經濟新常態下結構性改革的上海實踐[J].科學發展,2015,(12):32-36.
[2] 邱慧,黃解宇,董亞蘭.基于灰色系統模型的山西省物流需求預測分析[J].數學的實踐與認識,2016,(13):66-70.
[3] 任曉松,趙國浩.中國工業碳排放及其影響因素灰色預測分析——基于STIRPAT模型[J].北京交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
(4):18-24.
[4] 高鵬飛.新常態下制造業轉型升級研究——以上海為例[J].經濟研究導刊,2017,(9).
[責任編輯 劉兆峰]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