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簡要介紹包頭市賽罕塔拉城中草原的位置、建設規劃、各類用地面積及典型的動態和靜態兩大類民俗旅游資源,在此基礎上,對其周邊的交通道路網絡分布情況以及相應的客源進行分析。
關鍵詞:包頭;賽罕塔拉公園;民俗旅游;條件分析
中圖分類號:F59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7)33-0167-02
一、包頭市賽罕塔拉城中草原民俗旅游資源概述
賽罕塔拉是蒙古語“美麗的草原”,位于包頭市,有“城市綠地”的美譽,是所謂的城中草原,該公園是包頭市區內的一個民俗旅游風景區。在20世紀50年代中期,中共中央批準,城市規劃方案確定包頭市的賽罕綠地。從20世紀50年代到60年代,包頭市開展了大規模的植樹造林活動。在20世紀80年代中期,包頭市政府決定對公共綠地進行規劃,20世紀90年代中期在包頭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以“充分利用原有的自然景觀,人工適當的發展和轉變,樹立民族風格和草原風格的特色景觀,草原公園成為唯一國家城中草原”的指導思想,將公園植被恢復,建設草原生態公園。自2000年以來,建設和保護草原生態公園工程在包頭市已超過十年,被列為該市21世紀的重要經濟發展戰略。2001年,包頭市政府把它納入城市的基礎設施建設的重點形象工程。
賽罕塔拉草原公園地處包頭市區的中心地帶,公園是由城市道路、綠色道路、輔道環繞形成的一片綠地,是包頭市最大的城市公園。草原風光展示區經過退耕還林還草、植被恢復后,原有生態環境發生變化,大面積種植濕地蘆葦和人工牧草,充分顯示了極具特色的草原生態公園。該公園南北長約4.1km,東西長約2.2km。公園內各類用地面積及百分比(見圖1和圖2)。
賽罕塔拉公園內有馬頭琴廣場,從空中看,像馬頭琴,因形狀而得名,該廣場主要以花卉和草坪為主。馬頭琴這種樂器有著近一千三百年的歷史,已成為蒙古族人民生活不可或缺的伙伴。在遼闊的草原上點綴著100多個最具特色的蒙古包。壯觀的比賽、美麗的蒙古包、烽火臺、射箭、摔跤,與一定數量的牛、馬、羊、鹿、駱駝等交相輝映,構成了草原原生態特色旅游觀光景區。賽罕塔拉城中草原,蘊含著濃郁的蒙古族特色的餐飲、娛樂、服飾、草原婚禮、禮儀接待、民歌等民俗文化體驗項目。草原內雕塑有忽必烈、三夫人和王昭君等相關的靜態民俗旅游產品。公園內設有民俗文化的特點的草原文化體驗,例如美味的烤全羊、涮羊肉火鍋、手扒肉、牛奶、酸奶、羊肉、羊雜碎、燒麥等蒙古族特色飲食,蒙古長調民歌、蒙古馬文化、摔跤、賽馬、射箭、蒙古舞蹈等娛樂文化,以及勒勒車、敖包節、服飾文化、民間習俗和民間信仰等動態旅游產品。
二、包頭市賽罕塔拉公園各類游客來源地分析
據包頭旅游統計數據顯示,游客來源(見圖3)。呼包鄂金三角地區是國內重要的旅游市場之一。呼和浩特作為自治區首府,是自治區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在這一重要市場具有巨大的發展潛力。包頭是一個重要的工業城市,在內蒙古自治區實現小康轉型后,居民的消費結構將發生變化,更多的是滿足基本生活消費向精神消費的轉變,民俗旅游將成為新的消費觀念。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居民的消費觀念和消費結構正向著民俗旅游的發展方向發展。當前和未來,呼、包和鄂三市必然是賽罕塔拉公園民俗旅游的主要游客來源地區。
包頭地區是中國西部地區重要的郵電通訊中心,同時也是連接中國西北、華北地區重要交通樞紐,目前已經基本形成了鐵路、公路、航空綜合交通網絡。內蒙古自治區和我們往來密切的蒙古地區在歷史上就有著深刻的淵源,特別是在滿都拉口岸開通后,游客人數將與日俱增。此外,荒漠、草原、黃河景觀與蒙古族民俗文化對日本和韓國非常有吸引力,這兩國也是海外游客的重要來源。
參考文獻:
[1] Bob Mckercher,Pamela S Y Ho,Hilary du Cros.Attributes of popular cultural attractions in Hong Kong[J].Tourism-Research,2004,(2):
393-407.
[2] 庫瑞,陳鋒儀.旅游民俗文化空間的篩選與旅游價值分析[J].人文地理,2009,(5):122-125.
[3] 吳其付.國外民族旅游研究進展[J].黑龍江民族叢刊,2007,(5):163-170.
[4] 吳必虎,余青.中國民族文化旅游開發研究綜述[J].民族研究,2000,(4):85-94.
[5] 田甜,陸亦農.包頭市賽罕塔拉公園民俗旅游開發研究[D].烏魯木齊:新疆師范大學,2012.
Abstract:This paper briefly introduces the Baotou city of Saihan city Tara grassland location,construction planning,various types of land area and the typical dynamic and static two kinds of folk tourism resources,as well as the surrounding road network distribution,and the corresponding source analysis.
Key words:Baotou;folklore tourism;tourism resources;condition analysis[責任編輯 李曉群]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