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月喜
摘 要:《釜山行》這部影片的放映引發了網絡界的評論熱潮,網上主要從人性和成長等方面對《釜山行》這部影片進行評價。本論文主要通過該影片中男女性角色數量分布情況和男女性角色身份地位安排角度出發,對《釜山行》中展現的男性話語主體地位觀點進行簡要論述。
關鍵詞:話語主體;女性;男性;角色;喪尸;身份符號
《釜山行》講述的是主人公單親爸爸石宇與女兒秀安乘坐KTX高速列車前往釜山,一位突然進入列車的少女身上帶來的僵尸病毒開始肆虐且不斷擴散,傾刻間列車陷入災難,主人公、摔跤手和乞丐大叔為保護孕婦和孩子最后都變成喪尸的故事。本論文主要從“男性話語主體地位”角度對《釜山行》進行分析。
一、對《釜山行》中男女性角色數量的分布情況進行分析
該影片中,主要男性角色有男主角石宇、摔跤手大叔、棒球男孩、乞丐大叔、列車長、自私常務;主要女性角色有秀安、孕婦、拉拉隊長。次要男性有金代理、軍隊狙擊手等;次要女性有城里和農村老姐妹兩、第一個喪尸女孩等。具體如表1所示。
通過表1我們可以看出,整部影片角色的分布情況:男性主要角色人數〉女性主要主角人數,并且男性主要角色人數是女性的兩倍。根據馬克思主義理論,矛盾的主要方面決定事物的性質。我們可以初步判斷這部影片實質上主要講的是男性的社會,從語言學的視角看,這部電影是從男性話語主體地位的視角進行設定的。并且影片中男性角色總數量(10)〉女性角色總數量(8),且喪尸軍隊都是由男性角色組成,人數無法計算。因此,從影片中男女性角色數量設定來看,男性人數是占優勢的,女性明顯處于劣勢地位。
一部主要由男性角色人數占主導地位的電影,一定程度上也決定了《釜山行》中男性話語主體地位。
二、對《釜山行》男女性角色的身份地位進行分析
我們從男女性角色人物的身份進行分析,也用表格來進行比對,如表2。
首先,我們從男女性的身份上來看。男性的身份類別分別是:金融高管、摔跤手、大學生、乞丐、列車長、公司常務、公司代理、列車員、士兵等。身份符號上,男性的身份從橫向來看,涉及社會的各個領域,大多男性角色的職業涉及社會各個重要階層,可以說是社會的主要貢獻者。并且不少男性角色的設定位居社會較高階層,具有一定的社會權力和地位。男性的角色身份從縱向上看,男性角色的年齡都處于中青年年齡段,這個年齡段的人也正好是社會的中堅力量,并且這些男性角色的身體狀況都是健康強壯的,這種角色的設定都為男性的戰斗力提供了良好的基礎。唯一身份較為低賤的,就是乞丐了。但是,乞丐的角色也是身強力壯的中年人。并且,男性的社會關系復雜,扮演的社會角色具有多重性。我們從語義上對石宇的身份符號做一個分析:石宇[+男性+社會上層+父親+母親+兒子+尸毒抗擊者],從他的身份符號中,我們可以看出,作為男性的石宇,他是社會的上層,在公司他有很多做不完的工作;他是一個父親,他要承擔父親的責任,作為一個離異的父親,他可能還要扮演媽媽的角色;他又是一個兒子,家里有年邁的老母親需要他照顧;最后,他還是一個與喪尸斗爭的戰斗者,身兼保護自己和女兒的責任。因此,主人公石宇身上有太多的責任和壓力,這些責任和壓力也使得自己必須充滿力量。不僅石宇,摔跤手大叔等其他的男性主角的角色也是多重的,這些多重的社會身份使得他們身上充滿戰斗力。
與男性角色的身份設定相比,女性角色的設定,首先從職位來看,就顯得遜色了。女性的身份類別分別是:小孩、孕婦、大學生、老人、喪尸、女乘務員。在這些列舉出來的女性角色中,只有女乘務員是有職業的。也就說,其他女性都沒有在社會上擔任一定的職位,為社會某個領域做貢獻或者說為社會做貢獻的力量很小。所以,這部影片在對女性角色地位的設定方面,一定程度上有削弱女性社會話語權地位的嫌疑。女性的角色身份從縱向上看,都是老弱病殘。作為女主角的孕婦,其社會關系也并不復雜,我們可以對她的身份符號進行分析[-男性+準母親+妻子],從其身份符號的分析可以看出,作為女性代表的角色,她所擔任的社會角色與男性相比,社會責任要小得多。作為女主角的身份角色亦如此,更不要說其他女性角色了。孕婦本來就是需要被照顧的群體,能自保已屬不易,更不要說與喪尸進行正面斗爭了,角色的設定使女性本身的弱勢表露無遺,處于弱勢群體的女性角色自然也不具備多少力量。女性不僅不能作為主要戰斗力,需要男性角色保護,反而,作為弱勢群體的女性卻會成為尸毒的傳播源,因為弱勢的她們往往會成為尸毒感染的首要對象。第一個女喪尸,還有后來被尸毒感染的女乘務員,她們作為弱勢群體,卻最后成為了列車上尸毒的感染源。這幾位女性角色的設定,在一定程度上不僅不能為女性爭奪話語權,還且還成為了女性話語權的削弱者。
因此,與喪尸抗爭的重任都自然落在了男性的肩上,男性角色在社會中的話語主體地位也就自然顯露。不管從《釜山行》中男女性角色數量情況的分析還是男女性角色身份地位的分析,我們都可以得出《釜山行》這部影片的拍攝視角是從男性的話語主體地位出發的。
參考文獻
[1]譚學純,朱玲.廣義修辭學[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