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建斌
摘 要:健全國有企業廉潔風險防控機制,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國有企業要堅持全面從嚴治黨不放松,持續強化問題導向,以制度建設為重點,以管理創新為手段,以深度融入、全面護航企業改革發展為目標,扎實推進廉潔風險防控工作,加快構建“不能腐”長效機制。本文從六個方面探討了構建國有企業廉潔風險防控機制的具體路徑。
關鍵詞:國有企業;廉潔;風險防控機制
健全廉潔風險防控機制,是貫落實中央關于“堅持思想建黨和制度建黨相結合,堅持標本兼治,深入推進全面從嚴治黨”的重要舉措。國有企業要積極主動適應新形勢、新要求,深化落實“兩個責任”,把廉潔風險防控作為構建“不能腐”體制機制的有力抓手。
一、健全企業廉潔風險防控機制,必須以黨章黨規黨紀為根本遵循
黨章黨規黨紀是推進全面從嚴治黨的根本遵循。健全廉潔風險防控機制作為推進全面從嚴治黨的重要方面,要求體現到健全廉潔風險防控機制全過程,將黨章黨規黨紀落實到風險防控機制體系中;堅持把紀律挺在前面,以黨章黨規黨紀為標尺,推進企業廉潔風險防控機制工作方案、思路、辦法的設計和制定。同時,常態化開展黨章黨規黨紀學習教育,組織廣大黨員特別是黨員領導干部經常性地學習《中國共產黨章程》《中國共產黨廉潔自律準則》《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中國共產黨問責條例》《關于新形勢下黨內政治生活的若干準則》和《中國共產黨黨內監督條例》等黨內核心法規,堅持反復學、持久學,引導廣大黨員特別是黨員領導干部切實增強“不能腐”的自覺性和堅定性,自覺做到追求高線,不越底線,抵御住各種誘惑和風險,筑牢拒腐防變的思想防線。
二、健全企業廉潔風險防控機制,必須緊緊圍繞推進全面從嚴治黨、促進企業改革發展大局
國有企業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要物質基礎和政治基礎,是我們黨執政興國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堅持黨的領導、加強黨的建設是我國國有企業發展的獨特優勢,是中國特色現代化國有企業制度的根本標志,是國有企業改革發展的重要保證。針對當前國有企業不同程度地存在黨的領導和黨的建設弱化、淡化、虛化、邊緣化問題,堅持黨的領導,加強黨的建設,推進全面從嚴治黨就成為國有企業的一項重要政治任務。結合當前山西省委“一個指引、兩手硬”的重大思路和要求,要深刻認識到:健全國有企業廉潔風險防控機制,必須緊緊圍繞推進全面從嚴治黨,必須緊緊圍繞促進企業改革發展大局,堅持國有企業政治方向不偏離、堅持服務生產經營不偏離,把加強黨的建設,提高企業效益,促進企業改革發展作為廉潔風險防控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三、健全企業廉潔風險防控機制,必須夯實廉潔風險排查基礎性工作
排查風險點是廉潔風險防控工作的基礎環節,也是是廉潔風險防控工作的關鍵。國有企業要多措并舉,排查黨的建設缺失、“兩個責任”落實不力、思想道德滑坡、制度體系不健全等廉潔風險點,以業務規程和權力流程為線,串聯起企業黨的建設和經營管理中的各個風險點,全面鋪開廉潔風險防控網絡。在排查對象上,要將涉及全面從嚴治黨責任主體、企業“人、財、物”等重要部門負責人和重要崗位工作人員作為排查重點,以重點排查帶動全局推進,努力實現廉潔風險排查全覆蓋、無死角。在排查內容上,要將廉潔風險點細分為責任落實、崗位職責、業務流程和體制機制四個方面。在責任落實方面,重點排查因思想不重視、認識有偏差、制度不健全等原因,可能導致“兩個責任”落實不力,黨的領導弱化、黨的建設缺失、全面從嚴治黨不力的風險;在崗位職責方面,重點排查由于工作崗位的特殊性,可能造成在崗人員不履行或不正確履行職責的風險;在業務流程方面,重點排查由于工作程序不當或個人自由裁量空間過大,可能造成權力失控和行為失范的風險;在制度機制方面,重點排查由于工作制度缺失或不完善,可能導致權力失控和行為失范的風險。在排查方式上,要采取分散排查與集中排查相結合的方式,一方面開展崗位自查、同事幫查和領導督查相結合的方式;另一方面充分利用上級巡視、內部巡察、執紀監督、信訪舉報等發現的問題,深入剖析問題原因,倒推、捕捉和收集廉潔風險點,努力實現廉潔風險排查無遺漏。
四、健全企業廉潔風險防控機制,必須完善企業決策、管理和監督制度體系
廉潔風險防控,防控的是風險,管理的是防范,國有企業要著力扎緊廉潔防控制度的“籠子”。
一是在企業決策方面,建立民主、科學制度體系。針對企業決策方面可能存在的少數領導專斷、權責不明等風險,要制定完善黨委常委會議事規則、董事會議事規則、經理辦公會議事規則、貫徹落實“三重一大”決策制度實施辦法等規章制度,緊盯企業決策權、用人權、監督權,形成董事會、經理層決策重大問題黨委研究討論前置,以及董事會、經理層等公司治理主體各司其職、各負其責、協調運轉、有效制衡的體制機制。
二是在企業黨的建設和經營管理方面,建立健全規范、有序制度體系。在國有企業黨建方面,著力構建“1234”黨建新模式,推行黨政一體化建設,把黨建工作與企業發展中心任務同謀劃、同部署、同考核,形成強大合力;在企業投資管理、基建管理、物資采購、招標投標方面,形成“權界清晰、分工明確、權責一致、流程優化、監督有力”的規范化投資管理模式;強化企業基本建設管理,嚴格落實和規范項目建設責任單位負責制(或項目法人制);在物資設備采購方面,強化集約化管理、規范采購流程,形成自上而下、各負其責、齊抓共管的管控格局。
三是在制度執行方面,完善監督常態化體系。國有企業要實施常態化監督,把廉潔風險防控納入黨委主體責任、紀委監督責任“兩個責任”清單,納入集團黨建工作績效管理評價體系和干部年度考核,將考核結果作為干部選拔任用、評先選優的重要依據;形成紀檢監察、審計、法務、職工監督、新聞媒體等大監督格局;借鑒中央巡視工作辦法,創新企業巡查工作,變巡查為巡察,突出政治巡察,把主要精力集中到“更高層次的監督”上來。
五、健全企業廉潔風險防控機制,必須以嚴格的責任追究作保障
“天下之事,不難于立法,而難于法之必行。”加強廉潔風險防控,必須依靠強有力的監督和問責,才能確保防控制度落到實處。在建章立制的同時,要狠抓制度的遵守和執行,堅持制度執行沒有特權,制度約束沒有例外;堅決貫徹落實《中國共產黨問責條例》,用好問責利器,緊盯在企業廉潔風險防控工作中失職失責的黨組織和黨員領導干部的主體責任、監督責任、領導責任,讓失責必問成為常態。
六、健全企業廉潔風險防控機制,必須不斷創新防控手段
當前社會已經進入信息化時代,科學技術日新月異,在新的形勢下腐敗也呈現出更加隱蔽、更加變異的特點,給防控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帶來新的挑戰。積極探索與新形勢相適應的防控手段,將科技化、信息化手段嵌入風險防控全過程是提升防控效率和效果的迫切需要。在具體工作中,要注重運用“互聯網+”“大數據”等科技化、信息化手段,促進權力運行流程的公開透明,實現事前可預測、事中可監控、事后可追溯;同時,根據不斷變化的客觀實際,持續校準、創新防控措施,切實發揮防控效用,真正把“風險點”變為“安全點”。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