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德華
摘 要:隨著中國經濟社會的轉型,弱勢群體的社會問題日益突顯。由于弱勢群體是一個特殊的社會群體,他們可能不容易被公眾親近。公共圖書館如何真正做到扶貧解圍,走近弱勢群體甚至走到他們當中,切實地為他們進行服務一直是公共圖書館人不斷探索的。
關鍵詞:公共圖書館;弱勢群體;服務
一、弱勢群體的分類
首先,進城務工的農民。隨著工業(yè)化、城鎮(zhèn)化進程的加快。越來越多的失地農民和農村富余勞動力及其他外來務工群體轉移到市區(qū)和工廠就業(yè)。這些農民工就業(yè)流動性強,雖然尚未成為城市居民,但與傳統(tǒng)農民也有很大不同。他們生產生活方式、思想文化觀念已受到城市現代文明的熏陶,但在經濟、收益、社會地位、權益保障等方面處于社會最底層,是典型的弱勢群體;其次,從業(yè)困難的勞動者。如城市原有剩余勞動力、待業(yè)人員等,他們由于年齡偏大,掌握技能單一等,處于劣勢地位,往往被邊緣化;最后,傳統(tǒng)的弱勢群體。主要是指由自身因素而形成的特殊群體,包括殘疾群體、孤寡無助群體、未成年人群體、老年人群體等。
二、公共圖書館對弱勢群體服務的有效措施
(一)大力弘揚公共圖書館的公益性。公共圖書館應堅持免費服務的基本原則,讓所有人特別是弱勢群體能夠不受經濟這一主要障礙的束縛,自如地利用公共圖書館各項資源,以更新和充實個人能力資本。
(二)建立弱勢群體讀者信息數據庫。圖書館可以將本地區(qū)弱勢群體的基本情況建立讀者信息數據庫,掌握讀者特性(如:姓名、年齡、性別等),調查讀者現實的和潛在的需求并進行逐項登記,這樣公共圖書館才能有針對性地為弱勢群體提供具體服務。
(三)提供各種公益性專題講座、培訓教育和咨詢等服務。公共圖書館可以根據弱勢群體的特點,開展一些專題講座、報告會,讓他們及時了解時事動態(tài)、知識信息。也可以根據弱勢群體的需要舉辦一些免費的培訓班,讓這些弱勢群體有就業(yè)或再就業(yè)的可能。
(四)成立專門的“弱勢群體服務部”,設立專門服務設施。公共圖書館應成立專門的“弱勢群體服務部”,負責為弱勢群體服務規(guī)劃和組織工作,為因各種原因不能利用常規(guī)圖書館服務的用戶提供圖書館服務和信息服務。
(五)與福利組織機構聯合,為弱勢群體服務。圖書館自身的力量是有限的,而社會的力量是無窮的。在為弱勢群體服務的工作中,圖書館可以和有關單位、組織合作發(fā)揮各自的優(yōu)勢共同為弱勢群體服務。如筆者所在的圖書館館,聯合市殘聯、戒毒所、勞教所、看守所等搞一些公益性的活動。這樣,不僅文化資源得到了充分利用,而且弱勢群體對文化的需求也得到了滿足。
(六)開展信息咨詢和送書上門服務。圖書館在為老年人、殘疾人服務方面,可以延伸到送書上門,為他們提供一些時事新聞、科技信息、致富信息、醫(yī)藥衛(wèi)生、家電維修等方面書刊資料。送書活動不僅送來了知識和信息,也送來了圖書館工作人員的一片愛心,充分體現了社會對弱勢群體的關愛,從而延伸了圖書館的服務。
(七)強化為弱勢群體服務的意識 。圖書館的一切工作都要以讀者為中心,以讀者的需要為出發(fā)點。由于弱勢群體在心理上比一般讀者會更加脆弱、敏感,因此,圖書館工作人員在為其服務過程中要從人性層面去滿足讀者的需求,理解、尊重他們,為他們投入一份深厚的感情和關懷,努力營造一個充滿人文關懷的文化環(huán)境,讓他們親身體驗到神圣的平等權利,沒有歧視、沒有等級,在自由平等的氛圍中學習新知識、獲取新信息。讓他們感受到館員的溫暖與人文關懷,使圖書館成為他們的精神家園。
三、結語
圖書館為弱勢群體提供特殊服務是長期、持續(xù)的課題,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作為在圖書館工作的文化工作者應力求最大限度地完善服務,特別是對弱勢群體讀者給予特殊的關心和幫助,讓他們與普通人一樣自由地享受閱讀和學習的快樂是圖書館工作的恒久目標。為弱勢群體服務更體現了圖書館以讀者為中心的宗旨,關注弱勢群體的文化需要、關心幫助弱勢群體也是黨和政府關愛民眾的一項舉措,加強圖書館對弱勢群體的服務有助于和諧社會的形成,促進社會進步,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fā)展大繁榮。
參考文獻:
[1]趙伯純.論加強圖書館的為弱勢群體服務[J].圖書館,2005(3).
[2]王新利.公共圖書館為弱勢群體服務的探索[J].圖書館雜志,2003(10)
[3]崔立彬.公共圖書館為弱勢群體服務的思考[J].圖書館工作與研究,2006(5).
[4]鄭倩婕.談談圖書館為弱勢群體服務[J].內蒙古科技與經濟,20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