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旅游與財經高等職業技術學校,江蘇 蘇州 210104)
近年來,隨著電子商務的發展以及跨境電商的興起,網絡日漸成為人們不可或缺的基本需要,網上購物的方式也不斷吸引越來越多的人群,收取快遞已成為日常生活中的一景。2018年1月16日,阿里巴巴集團在其官方網站上發布了一則招聘信息,以35-40萬元的高年薪招聘2名年齡大于60歲的淘寶資深用戶研究專員,引發社會的廣泛關注。從招聘要求中的“需有1年以上網購經驗,3年網購經驗者優先”,可以看出阿里意圖擴大老年消費人群,也充分說明網購將會越來越普及。與日益高漲的網購熱情相比,消費者對于快遞配送的詬病也越來越多。既然電子商務與物流相互依存、共興共衰,網購與快遞配送也必須相互協調、共生共存。如何讓末端配送更符合消費者的要求,讓消費者更滿意,是當前物流配送業亟待解決的問題。
末端配送是直接面對消費者的配送活動,被稱為“最后一公里配送”。目前,末端配送是以快遞員將物品直接傳遞到消費者手中為業務完成形式,屬于勞動力密集型行業。2018年全國郵政管理工作會議上公布,2017年快遞業務量完成401億件,同比增長28%;業務收入完成4 950億元,同比增長24.5%。這么多快件都是依靠人力送到消費者手中,也就難怪社會對快遞員的普遍認知是“太累、太辛苦”。
基本上,末端配送的現狀可以概括為以下幾點:
(1)員工整體素質偏低。因為快遞從業人員普遍工作時間長、工作環境較惡劣,使得快遞企業經常面臨招工難,人員流動率高,高素質人才更是招不進也留不住,使得配送質量不易保證,客戶投訴率較高。
(2)配送成本較高。除了人力成本居高不下之外,還有其他一些突出因素:網點建設不合理,導致配送覆蓋范圍和配送路線不合理,從而造成配送成本偏高;首次配送不成功所引發的二次配送占用了快遞員的工作時間,增大快遞員工作量,直接增加了企業配送成本;城市配送中,缺乏有效的配送工具應對復雜的城市道路和交通管制,降低了配送效率,增加了配送成本;農村末端配送的覆蓋范圍廣、配送量不足帶來配送的高成本、低收益。
(3)安全隱患多??爝f員的工作性質要求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配送任務,當快遞員的交通工具安全性不足時(如電動自行車、電動三輪車或改裝的電動車等),在惡劣天氣及較差的外部配送環境下,容易造成配送過程中的事故,影響快遞員的人身安全及貨物安全。
(4)相關國家政策的欠缺。雖然國家陸續出臺了《快遞業務經營許可管理辦法》、《快遞業務操作指導規范》、《國家郵政局關于提升快遞末端投遞服務水平的指導意見》、若干快遞標準與行業規劃等等。但是相對于飛速發展的快遞行業來說,很多政策仍然不明確、不充分,如資金籌措、快遞專用車輛等方面,影響了末端配送的效率。
無人駕駛飛機又稱“無人機”,起源于一戰時期,最初應用于軍事領域。20世紀80年代,我國民用無人機開始出現,由中國西北工業大學研制的D-4無人機開創了民用先河。發展到目前,我國民用無人機企業已近400家,民用無人機的用途也已超過600種。無人機在快遞配送方面的嘗試,受到快遞行業的熱切關注,引發眾多行業人士的猜想:無人機能不能替代快遞員?會不會進入無人機配送時代?以下從優勢、劣勢、機會、威脅四個方面分析在我國末端配送中應用無人機對當前配送方式的沖擊與對比。
通過近幾年的嘗試開發和實際運用來看,與傳統的末端配送方式相比,無人機凸顯出獨特的優勢:
(1)具有強大的技術優勢,可以精準定位。怎樣將物品送到消費者手中,完成“最后一公里”配送,一直是快遞配送的難題。尤其面對地廣人稀的農村地區、道路崎嶇難行的山區、交通擁堵管制復雜的城市中心地區,人力配送要快捷、及時、經濟地完成任務都是非常困難的。載貨無人機根據精準定位選擇最短行進路線,可以在空中飛行,完全不受地面道路影響,是農村、山區、城市中心配送的最佳選擇。
(2)靈活性強,創造時間價值。在末端配送中使用的無人機,體型較小,載貨量小,即使是一張訂單也可以經濟靈活地進行配送,不用匯總訂單后集中配送,減少了消費者的等待時間。例如,京東的無人機時速可以達到100km,運送5-15kg的貨物,接到訂單后立即執行配送任務,迅速抵達預定位置,大大提高消費者的購物體驗。特別是對于餐飲外賣來說,無人機配送的優勢無可比擬。
(3)優化末端配送流程,提升效率。無人機在配送中大量使用必將減少配送的中間環節,快遞包裹到達配送站后,無需再次分揀裝車,而是可以直接使用無人機送貨到家。2012年,順豐速運的王衛曾提出過建立“大型有人運輸機+支線大型無人機+末端小型無人機”三段式空運鏈條,實現36h通達全國的物流網絡。相信未來的無人機應用的發展將引發末端配送方式改革。
(4)節約人力,緩解企業用工壓力。當前我國的人力成本已處于較高的水平,對于勞動密集型的配送企業來說生存壓力很大,也嚴重影響了企業的未來發展。用無人機代替人力進行配送,既減少了配送企業的人力成本,又提升了配送企業的技術水平。
從無人機目前的發展情況以及無人機在配送方面的應用來看,還存在以下缺陷:
(1)對飛行環境有一定的要求,適應性不夠廣。無人機的起飛點和降落點要有一定面積的空曠區域,飛行途中也要求空間無阻擋,對于農村和山區沒有問題,對于建筑物密集的城市來說很難滿足條件。另外,惡劣天氣條件下,無人機難以正常作業,使用會受到很大限制。
(2)當前設備本身的局限性。無人機在配送方面的應用開發還在進行中,技術上還不能完全滿足配送作業的各項要求。無人機的續航時間目前一般在半小時內,無法勝任較長的配送距離。無人機的體積較小、載荷有限,對貨物的體積和重量都有要求。此外,無人機的購置成本還較高,在沒有大量使用的情況下,與人工配送相比成本上不具有競爭力。
In this study,the multidisciplinary analysis section consists of the following modules:input,geometry,performance,weight,aerodynamics,center of gravity,trim,and dynamic stability.Fig.7 shows the relationship among these disciplines.
(3)專業人才短缺,有一定的操作風險。雖然中國現在是無人機的消費大國,但能夠熟練操控工業級無人機的專業人才還是很少。不同的行業又有各自的行業特點,能夠承擔配送無人機飛行任務的更少。由于無人機自身系統的穩定性、人員操控的熟練性、其他空中干擾因素等影響,無人機在飛行中也有一定的操作風險,一旦發生墜機事件,勢必帶來較重的損失。
縱觀國內、國際形勢,應用無人機配送將是大勢所趨:
(1)無人機自進入民用領域以來,發展十分迅速。國內、國外眾多快遞配送企業大力投入、積極開發無人機配送技術,如國內的順豐和京東積極推進無人機在快遞配送方面的應用,已經獲得了明顯的成果。2017年6月21日,順豐與贛州市南康區聯合申報的物流無人機示范運行區的空域申請得到了正式批復,并于8日后進行了首次業務運營飛行。2017年8月29日,京東獲得覆蓋陜西省全境的無人機空域書面批文,也是國內第一張覆蓋全省范圍的無人機空域批文。國外的亞馬遜、沃爾瑪、谷歌等也都努力開發無人機配送技術,以便早日替代人力配送。
(2)電子商務的發展如火如荼,快遞配送量逐年增加。國務院提出,到2020年,我國快遞市場規模穩居世界首位,快遞年業務量達到500億件。這將對快遞配送行業造成很大的壓力,再加上消費者對配送的及時性準確性要求越來越高,無人機配送將是必然選擇。
(3)國家對產業升級提出了宏觀要求,對于快遞行業來說,通過無人機配送替代人力配送,符合科技化、智能化趨勢,也更容易加入到物聯網中,在開發無人機配送技術中的不斷創新更是國家大力扶持提倡的。
(4)我國的人口紅利逐漸消失,人力成本越來越高。對于快遞企業而言,要靠招聘更多的人員跟上逐年增加的配送量越來越困難,尋找更好的配送方式才是明智之舉。無人機配送的高科技、智能化特點,既能滿足配送的要求,也能減少人力的需求,將是企業的替代方案。
(1)安全管理問題。2017年全國發生多起無人機干擾民航客機的情況,引發社會各界對無人機安全飛行的關注。大疆公司在2017年2月9日以企業名義發布《大疆創新對于國內無人機安全飛行技術的若干思考》,提出從技術角度把無人機和無人機機主綁定以監管無人機安全飛行。2017年5月16日,中國民航局航空器適航審定司發布《民用無人駕駛航空器實名制登記管理規定》,對無人機進行初步管理。當然,無人機飛行監管制度的建立健全還需要一定的時間,但基礎應該是保障空域安全的條件下讓無人機飛行空間最大化,以促進無人機行業的健康發展。
(2)現有制度的制約和無人機飛行制度的缺失。2009年我國民航局下發的《民用無人機空中交通管理辦法》并未涉及商業應用的相關內容。此外,無論是《民用無人駕駛航空器系統駕駛員管理暫行規定》還是《輕小無人機運行規定(試行)》等文件,都尚未形成完整的針對民用無人機的制度及管理體系,對配送無人機的發展就缺少政策的引導和保障。
(3)現階段其他配送方式仍具有競爭力。無人機配送在技術上和經濟上都還需要時間才能達到廣泛應用的程度,當前的人力配送方式仍是主流。除了經濟實力雄厚的行業領導企業積極進行無人機配送的開發和嘗試,大多數快遞企業對無人機配送還持觀望和懷疑態度,沒有參與到無人機配送的開發使用中,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無人機配送的發展速度。
可見,無人機這種獨特的配送方式,不僅能夠迅速準確完成任務,提高網購顧客的滿意度,而且降低了配送企業的用工壓力,優化配送流程,有效地節約了各種社會資源。雖然現階段無人機配送對飛行環境的適應性不夠廣泛,設備功能上還不能適應配送的多種要求,現有專業人才缺乏,這些方面還需要改進和完善。無人機目前仍處在開發運用的初期階段,國內外的領導企業已經預見到無人機在配送中應用的巨大效益,努力地進行各種嘗試和創新,并取得了很大的進展。如果說無人機配送完全替代人力配送還為時尚早,但無人機配送在農村地區、偏遠山區很顯然具有極大的優勢,而在城市中心地區的配送中,只要能夠合理規劃無人機配送的站點和路線,將無人機的使用與人力配送有效結合,必然能實現更大的經濟效益。今后,隨著無人機技術的不斷開發提升、快遞企業的積極努力以及國家政策的健全完善,相信無人機必將在物流配送領域大放異彩。
[參考資料]
[1]朱曉軍,楊麗萍.快遞中國[M].重慶:重慶出版社,2016.
[2]燕鵬飛.智能物流:鏈接“互聯網+”時代億萬商業夢想[M].北京:人民郵電出版社,2017.
[3]廖力鋼.無人機應用于餐飲快遞淺析[J].物流技術,2017,(3):35-38.
[4]宇辰網.中國民用無人機發展概況[J].機器人產業,2017,(1):52-58.
[5]一冰,李鵬.無人機配送,看上去很美[J].中國儲運,2016,(4):5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