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志剛
(黃山市黟縣林業局 安徽 黃山 245500)
黟縣的地勢地貌以丘陵和山地為主,處于北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特點是四季分明,氣候溫和,濕度適宜,溫差小。黟縣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與濃郁樸拙的人文氣息完美融合,生成獨特的風光和景致,享有“中國畫里鄉村”“桃花源里人家”的美譽。
近年來,中央強調實現城鄉一體化、建設美麗鄉村,是要給鄉親們造福,不能大拆大建,特別是古村落要保護好。農村絕不能成為荒蕪的農村、留守的農村、記憶中的故園。城鎮化要發展,農業現代化和新農村建設也要發展,要推進城鄉一體化發展[1]。
建設美麗鄉村,必須結合當地的實際情況,緊緊依托農村現有產業和文化底蘊,進行大力發掘、廣為宣傳,對具有農村本地特色的產業和產品進行創新和包裝,使其發揚光大。黟縣油茶種植歷史久,盛產的高品質油茶聞名遐邇。在黟縣大力發展油茶產業,是一條綠色發展的生態大道、是一條富民強縣的金光大道、是一條脫貧致富的示范大道。
油茶樹,當地俗稱為茶子樹,植物學分類為山茶科常綠小喬木。油茶樹一般高3-6m左右。我縣栽培的油茶樹多為普通油茶,多栽培于海拔500m以下丘陵和緩坡的地帶,符合我縣地理特點。當每年秋季節氣“霜降”來臨時,油茶果迎來成熟,可以大規模采收。此時可以看到一種奇特的現象,既見油茶枝杈上茶果累累,又可見枝杈間花蕾點點。這種花果并存的現象,當地百姓給起了一個詩意的名字:“抱子懷胎”。油茶果呈桃狀,果徑約3cm,每個果內含有油茶的茶籽3-10粒。核算下來,100kg油茶果產出子33-39kg,100kg油茶子出仁64-71kg,100kg種仁出油38-45kg[2]。一般情況下,一棵中等的油茶樹每年可采收約50kg油茶果;如果擁有11-14棵正常生長的壯年期油茶樹,就可解決一個四口之家的食物用油。
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受壓榨技術和提煉技術的限制,黟縣農村只能沿用土法榨油,稱為毛油,其色發暗,味道苦澀,無法進行推廣和食用。隨著技術的發展,引入現代加工設備和技法,將山茶油進行精煉提純、脫色脫臭、脫水脫酸等工序。山茶油成為聞名中外的精品食用油之一,油的品質更是獨占鰲頭。
黟縣是油茶傳統產區,在2009年就已確定為我國百個油茶產業重點之一,也是全省油茶產業發展的重點縣。黟縣林業局通過墾復和低產林改造,使全縣油茶林逐漸恢復產量。同時,依靠長勢良好的老油茶林的基礎,加強管理措施,使產量連年増加,從而快速獲得效益[3]。
黟縣的漁亭鎮、碧陽鎮和宏村鎮種植的老油茶林,過去因交通不便、農民無心經營,致使油茶的產銷處于低谷。雖然油茶樹存活,但整片茶林無人打理,基本處于荒廢狀態。進入新時期,中央提出了鄉村振興戰略,切實關懷農民農村和農業,大力開展實施精準扶貧。林區通過拓展招商引資,修路架橋,引導宣傳,使廣大人民群眾逐漸對油茶林進行修繕整治,使得老油茶林舊貌換新顏,逐漸形成產業化,茶油銷路供不應求。同時山間蜂農逐漸也多了起來,進行繁養土蜜蜂(土蜜蜂是油茶授粉昆蟲),帶動了蜂產品的發展。漁亭鎮、碧陽鎮、宏村鎮等的茶籽產量逐年上升,油茶林內被打理地清潔平整,成了山村獨特風景,帶動了鄉村旅游業的快速發展,把黟縣綠水青山的自然條件變成老百姓“金山銀山”的財富之源。
自然生態的進一步好轉,加速了村民致富的步伐。將土法榨油的過程向游客免費開放,開發旅游民宿項目,保持山鄉生態原貌。近年引進油茶新品種進行嫁接,以提高出子率、出油率和油茶品質,并逐步改變油茶結實大小年的狀況。采取“企業+基地+農戶”模式,堅持栽一片成一片,鞏固油茶發展成果,建設油茶林生產基地。近年來,引入各類資金,投資營建油茶林,并帶動周邊林農造油茶林的發展。從山場流轉到整地種植、良種優苗、適當施肥、連續撫育兩年,油茶基本成林,初見成效。同時大力發展油林套種中藥材,將土地的利用最大化,促進油茶林增加效益,努力成為農村科技示范基地和社會經濟發展觀摩點,為黟縣油茶發展做出表率。
實施油茶產業化、規模化、集約化發展,一定要保障前期種植基地的標準化和適度規模化,要保證優質的油茶子資源供給,更要保證后期油茶加工技術、方式方法的相應跟進;要緊跟時代發展,走精加工、現代化、科技化的道路,形成產業規模,集成產業優勢,促進產業鏈的形成;要不斷的擴大科技開發投入,對油茶相關的產品進行綜合研發,打造除高端食用山茶油系列之外的高科技含量茶油系列產品,同時調整油茶的市場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讓油茶產業逐步發展,盡快適應并滿足人民群眾對于高品質、高營養的綠色原生態食用油品迅速擴大的需求。同時,要順應當前油茶生產大好形勢,鞏固已取得成果,協調配合,著力推動油茶產業向好發展[4]。
發展油茶產業、建設美麗鄉村,需要我們不斷發現和創造新的收入增長點。一些消費者熱衷于到油茶產區,自己前往市場購買去殼的油茶子,親自送到榨坊進行土法現榨。用去殼的油茶子仁榨岀的茶油色澤亮麗、品相好,同時能夠保證質量。這部分消費者這樣做,既可買到純油,又體會到飽含當地“人種天養”自然生態的享受,還增加了對山鄉民宿生態旅游的美好記憶。所以,黟縣傳統的油茶產區在突出地域優勢的方面,要優化配置資源,進一步提升全縣茶油產業的核心競爭力[5],促進和帶動相關村鎮的旅游、養生、觀光、產業融合互動,不斷創新發展,増強可持續性發展后勁,讓林農分享到油茶產業市場擴張和產業發展的成果。同時要保證茶油油品的質量過硬,重點打造一批市場認可度高、產品質量優秀的企業品牌,形成品牌效應,努力在竟爭中創新,實現更高的發展。
如今的黟縣鄉村,生活祥和、人民富足,基礎設施日益完善,村容村貌良好,群眾經濟效益和收入不斷提高。大力發展油茶產業,圍繞油茶產業進行產業布局和協同發展,加快建設美麗鄉村,將發展、綠色、和諧、生態、自然、健康的概念集合到一起,為世人展示一個完整、立體、生動的美麗鄉村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