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露
摘要:我國現已全面完成的營業稅改征增值稅的政策變更,在營改增政策變更之后,有些企業因為稅收負擔減少了而歡喜,有些企業因為稅收加重了而憂愁。我國的營改增政策屬于初始階段,在很多方面還有所欠缺,關于稅收的一些問題還沒有具體的政策去解決。因此出現了一些企業因為重復稅收的問題得到解決而減輕了稅收負擔的情況,但也有因為稅率的增高而加重了稅收負擔。所以,為了公司的長遠發展,結合營改增的政策制定新的稅務籌劃成為企業的當務之急。而本文主要是針對營改增政策頒布后出現的問題進行稅務籌劃分析。
關鍵詞:營改增政策;企業;稅務籌劃
營業稅和增值稅,本是我國兩大主體稅種,在稅收體系中占到相當大比重。營業稅是中國獨有的一個稅種,是中國特色經濟的一個產物,長期以來由于計算簡單,征稅成本低以及管理方便一直使用。但是營業稅也有其弊端,例如說重復征稅以及瞞報偷稅漏稅,這些都是營業稅的顯著缺點。從2012年1月1日起,營業稅改征增值稅,以下簡稱營改增,在上海交通運輸業和部分現代服務業開展營業稅改增值稅試點,隨著時間的推移營改增試點范圍和區域不斷擴大并向全國推廣。從2016年5月1日起,中國已全面推開營改增試點,將建筑業、房地產業、金融業、生活服務業全部納入營改增試點,至此,增值稅全面取代營業稅,營業稅退出歷史舞臺。現行的營改增政策將營業稅改為增值稅后,由于增值稅制度將更加規范,讓重復收稅和稅收偷稅漏稅這些不合理的情況得到了解決。這是自1994年分稅制改革以來,財稅體制的又一次深刻變革,這也是政府在稅收方面的一大重要、惠民的改革。
一、營業稅和增值稅間的區別以及比較
(一)營業稅
營業稅簡單來說是根據企業的營業額征收的稅,一般稅率為5%。這種稅收方式只需要看企業的最終營業額,不需要關注生產資料的購進,過程簡單,容易計算,也方便管理。很多營業稅稅戶不需要請會計,自己也可以計算應交的營業稅額。但營業稅存在一個問題,就是在流通過程中要重復征稅,因為他只看營業額不看營業的增值部分。舉例來說,某企業用100萬元購買一項服務,這個100萬的價款中包含95萬的營業額和5萬的營業稅,如果此時我以120萬的價格把這項服務賣出去,我還要再根據120萬的營業額再交6萬的稅(120*5%)。也就是說一項產品流轉次數越多,要重復繳納的營業稅就越多。一個產品如果流轉十次才到消費者手里,消費者實際負擔了十次消費稅。這便是營業稅的不合理之處。
(二)增值稅
增值稅,如其名字他是對“增值部分交稅”,他與營業稅有著很大的差別,它是將企業的營業收入減去購入成本后,多出來的收入作為增值,是只需要交納增值的稅收。舉例來說,像上面的企業一樣,如果100萬購入A產品,然后以120萬賣出,稅率為17%,只需要繳納3.4萬元的稅金(120*17%–100*17%=3.4萬元),遠少于營業稅。所以雖然表面上看增值稅稅率為17%,營業稅稅率為5%,覺得增值稅交稅多,但其實增值稅稅率高恰恰是因為增值稅交稅比較少。對于大部分的行業來說,增值稅所帶來的稅負,遠低于營業稅。更何況企業如果是小規模納稅人,稅率只有3%,還可以代開發票,比起營業稅來說優勢不小。
(三)增值稅的利弊
在營改增政策實施后,增值稅有利有弊。好的是讓企業只需要按照增值部分繳納稅收,從而降低了企業的稅收。可以讓企業在商榷物品定價的時候不用過多的考慮到稅收方面的支出,從而降低物品的定價,進而降低了消費者的消費壓力,實現企業與消費者雙贏的局面。增值稅與營業稅有一個不同點,便是營業稅第一手征收的是地稅局,而增值稅第一手征收的就是國稅局了。第一手是國稅局可以省去很多環節,減輕了稅收員的工作負擔,也減少了貪污腐敗事件。
但是增值稅也有不足之處,它從成本上減少重復稅收進而減輕了企業的稅收負擔,但是在其具體的項目成本范疇沒能得進一步的完善,也沒有詳細的說明。像有些項目支出可以算是項目成本,但是不在規定的成本范圍內,導致企業仍需要繳納這部分的稅費。
二、稅務籌劃在“營改增”政策下的具體實施
面對這些問題,企業需要采取合法、正當的方式對企業稅務進行籌劃,從而讓企業合法合理的少交稅。而稅務籌劃可以從以下幾點開展。
(一)納稅人身份籌劃
納稅人可以根據無差別平衡點增值率分為一般納稅人和小規模納稅人,兩者在納稅上是有區別的。小規模納稅人的納稅費=銷售額×稅率,小規模納稅人稅率一般為3%,相比一般納稅人來說稅率較低。一般納稅人增值稅稅率為17%,稅率高于小規模納稅人但一般納稅人實行的是抵扣制即應納稅額=銷項稅-進項稅,一般納稅人有一些項目可以與稅費相抵消。因此兩個不同的納稅人有著不同的納稅政策,在稅收籌劃的時候可以結合企業情況選用合適的納稅人身份。
(二)納稅時間籌劃
在企業納稅時,時間點的選擇不同會影響到企業的資金使用成本。企業的進項稅認證時間點和銷項稅發票的開具時間的企業是可以選擇的,企業可以通過對這兩個時間點的籌劃,合理合法的推延納稅時間,從而降低企業的資金使用成本。比如說企業可以根據當期銷項稅額來確定當期需認證的進項稅,當期銷項稅額為10萬,如果當期認證10萬元的進項稅,則當期實際應納稅額為0。當期企業不需要交增值稅,這為企業減少資金占用,則贏得了資金的使用成本。再例如說我們推遲開具銷項稅發票會減少當期銷項稅額,從而減少當期應納稅額,這也同樣減少了因交稅而對企業的資金占用。所以從資金使用成本這個角度來說納稅時間籌劃也是一個可以考慮的方面。
(三)采購業務籌劃
在確定納稅人身份后,結合納稅人身份制定采購計劃。在籌劃的時候優先選用納稅人為一般納稅人的材料供應商,因為這種供應商是一般納稅人的話會讓企業取得17%的進項稅,在企業交增值稅的時候就多了可以抵扣的進項稅,因而少交一些增值稅。當然這個的前提是供應商提供的材料有質量保證。
(四)銷售業務籌劃
銷售業務可以從多方面進行籌劃,比如同行外包的勞務可以增加進項稅款,從而降低企業稅收負擔。還有在最后結算的時候不采取一次付完的方式,而是分期進行結算,這樣可以降低稅收壓力。同時了解國家規定的不同經營方式的不同稅收,來選擇一個比較劃算的方式來減少企業的稅費。
(五)優惠政策籌劃
動態掌握國家的各種優惠政策,并合理的利用這些政策來開展籌劃工作,從適合企業的優惠政策中合理確定企業的進款項目、尋找更多適合企業的免稅項目、選擇合適企業的稅種等等。從而讓企業在有法可依的條件下最大化的合理、合法避稅,進而降低企業的稅費支出。
(六)稅務申報籌劃
財政部稅收司對申報納稅的方式分為合并申報和各自申報兩類。這兩種申報方式的稅費同樣是有區別的,因此,在向地稅務機關申報之前需要對企業的實際情況進行考察,經過考察之后確定適合企業的最低稅費的申報方式。
三、結語
營改增政策是我國稅收政策上的一大進步,也代表了我國稅收的合理水平。因此企業想要通過合法的避稅方式來降低企業自身的稅費,需要對營改增政策進行詳細的鉆研,從而制定出一份適合企業發展的稅務籌劃。要想利用好政策的優勢還需要根據企業的實際情況進行研究。因此一份好的稅務籌劃不僅需要政策的支持,還需要企業合理得當的統籌。
參考文獻:
[1]張如意.營改增對建安企業的稅務籌劃影響[J/OL].財會學習,2017,(15):175+177.
[2]張小會.營改增政策背景下的企業稅務籌劃研究[J].經貿實踐,2017,(06):111.
[3]卞征峰.“營改增”背景下施工企業的稅收籌劃[J/OL].財會學習,2016,(12):153+155.
(作者單位:云南交通職業技術學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