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秋麗 楊曉賓 俞信光 江建銘 王忠華
摘 要:中藥材加工及貯藏過程中的蟲蛀、腐敗發霉等現象是中藥生產中面臨的難題。采用熏硫加工中藥后,對延長貯藏保質期具有較大的作用,能夠防止藥材褐變,抑制微生物的生長。然而,過量使用硫黃熏蒸會造成中藥材化學成分和藥理作用的改變及二氧化硫殘留量超標?,F代藥理研究表明,長期服用硫熏中藥材可能對人體肝、腎等臟器造成較嚴重的危害。因此熏硫加工這一傳統中藥材加工法需慎重應用。本文綜合論述了關于用硫黃熏蒸中藥材的歷史沿革、二氧化硫殘留檢測方法及無硫加工技術的研究進展,為進一步研究、開發和利用中藥材提供科學依據。
關鍵詞:中藥材加工 硫黃熏蒸 無硫加工技術
中圖分類號:R2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7)11(b)-0079-03
中醫藥學和中醫臨床用藥有個條件:調配湯劑,制備中成藥必須得將中藥材經過炮制制成中藥飲片后才可[1]。硫磺熏蒸中藥材是一種傳統的藥材養護方法,在藥材的儲藏和保管上發揮著一定的積極作用,如漂白、防腐爛、防霉變、防蟲蛀等[2]。但研究表明,經硫磺熏蒸后中藥材中的二氧化硫對人體健康會產生較大的危害[3],尋找安全高效可控的硫磺熏蒸替代技術——無硫加工技術,已成為控制非法硫熏的當務之急。本文綜合論述了關于用硫黃熏蒸中藥材的歷史沿革、二氧化硫殘留檢測方法及中藥材無硫加工技術的研究進展,以為進一步研究、開發和安全利用中藥材提供科學依據。
1 硫磺熏蒸的歷史沿革
早在1900年,河南道地產地縣志《溫縣志》中對光山藥加工與貯藏養護技術中描述了硫黃熏蒸方法,該方法的引入與當時西方醫藥知識和技術的傳播有密切的聯系,被認為是中藥材加工和貯藏保護技術進步的體現[4]。自20世紀以來,硫黃熏蒸中藥材的相關研究呈上升趨勢。本文對其歷史沿革進行了簡要的綜述。
早在20世紀90年代初,應必文等發表了《淺析浙貝母的硫磺熏蒸法》認為硫黃熏蒸法可以作為浙貝母的產地加工與傳統方法并存,這是較早的硫磺熏蒸中藥材的研究。1999年,田玉軍在《硫磺熏蒸法炮制浙貝母的工藝探討》一文中對分別使用傳統方法和硫磺熏蒸法加工處理的浙貝母在藥材的性狀、總生物堿的含量等方面進行了比較研究,結果發現傳統方法加工處理后浙貝母的總生物堿含量要低于硫磺熏蒸法加工處理[5]。2000年,王兆基等[6]以30種香港常用中藥材為樣本,采用酸蒸餾碘滴定法檢驗30個樣本的二氧化硫殘留量,結果發現含有二氧化硫的樣本有24個,其中二氧化硫量超出500μg/g的有9個,由此表明硫磺熏蒸法存在二氧化硫含量超標現象。2003年,唐遠等[7]對產自南充和山東的半夏檢測了總生物堿含量,結果發現經硫磺熏蒸的不同產地半夏總生物堿含量都明顯降低。2004年,張獻菊等[8]研究表明直接經硫磺熏蒸的鮮冬花無腐爛、霉變現象,成品優質率由傳統加工方法的不足20%提高到100%,表明了硫磺熏蒸法具有很好的防腐爛、防霉變的作用。陳琴鳴等采用改良的Monier-Williams法對23種76批中藥材樣品進行二氧化硫測定。由此表明,人們已慢慢開始往硫磺熏蒸的殘留物——二氧化硫研究方向發展。2006年,車鎮濤等以香港地區15種常用的經硫磺熏蒸藥食兩用中藥材為樣本,采用離子色譜法測定了中藥材中二氧化硫殘留量。吳衛平等在《食品中二氧化硫殘留快速檢測方法的研究》一文中用改良的碘量法快速檢測食品中二氧化硫的殘留量,改良的碘量法做出的試劑盒具有操作簡易、省時省力、準確性高等優點,適用于各級食品衛生監督部門和食品生產加工單位。2007年,趙花榮等以經不同加工方法處理的祁菊和大懷菊為樣本,采用傅里葉變換紅外光譜法快速鑒別分析菊花是否有二氧化硫殘留。2009年,趙海霞等選擇熏蒸時間、硫磺用量、熏蒸次數3個因素為自變量,采用不同熏蒸工藝檢測尿囊素的量,并與未熏蒸山藥進行比較,結果發現不同熏蒸工藝對山藥中尿囊素有一定影響,有隨熏蒸時間延長、硫磺用量增加次數增加而減少的趨勢,由此不難發現硫磺熏蒸法也存在著一定的弊端。
有關硫黃熏蒸中藥材文章的數量雖然每年不斷增長,但是重復性的研究甚多,關于尋找到一種高效、安全、合適的方法來替代硫黃熏蒸方法的研究較少。硫黃熏蒸中藥材的研究的重心從硫黃熏蒸工藝的研究轉移到硫黃熏蒸的中藥材對人體健康的影響方面研究。國家在《中國藥典》2008年版增補本中增加了二氧化硫殘留量的檢測,這表明我國目前對于中藥材及飲片的加工貯藏的態度是不再建議使用硫磺熏蒸的方法。因此有必要加強開發中藥材無硫加工技術及尋找替代硫黃熏蒸方法的研究,從而選出最佳的替代技術。
2 二氧化硫殘留檢測方法研究
傳統的硫熏法在我國中藥加工炮制行業內延續了多年,但是,二氧化硫殘留所帶來的危害遠大于其殺蟲防腐漂白的作用,熏硫所產生的二氧化硫不但會危害人體健康,破壞中藥的藥用成分,而且也會嚴重污染環境。因此,對于當前硫熏方法的普遍和過度使用的現象,相關職能部門應加大監管抽驗力度,要嚴格控制炮制、加工和儲存等環節,更加需要裝置簡單、快捷、易操作、適于現場執法的快速測定法。本文對近年來硫磺熏蒸法二氧化硫殘留的檢測方法進行了簡要的綜述。
藥典規定的電化學法、化學發光法、氣相色譜法、離子色譜法、Monier-Williams法和電導滴定法,這些都是測定二氧化硫含量的方法。但是大多測定二氧化硫含量的方法具有操作要求高、檢測成本高、步驟繁瑣復雜、專屬程度高、試驗周期較長等特點,所以容易受到多方面的干擾。
吳衛平等采用改良后的碘量法快速檢測食品中二氧化硫含量,這是一種靈敏度較高的快速篩查方法。劉宏芳和郎濤等采用鹽酸副玫瑰苯胺比色法測定食品中的含硫量。以上兩種方法完全可以運用到中藥材的含硫快速檢測。還有,馬雋等研制了一種中草藥中二氧化硫的快速檢測儀,為流通環節二氧化硫殘留檢測提供了極大的便利。
本課題組采用熒光衍生法研究了浙貝母不同品種、儲藏時間和輻射處理對成熟鱗莖二氧化硫含量的影響,結果發現不同品種的浙貝母二氧化硫殘留相差不大,但儲藏時間和輻射處理會影響二氧化硫的殘留,其中6月份浙貝母二氧化硫含量為3.29×10mg/kg~4.98×10mg/kg,而10月份浙貝母二氧化硫含量明顯下降為8.6mg/kg~1.19×10mg/kg;100Gy輻照處理的浙貝母二氧化硫含量為1.01×10mg/kg~1.59×10mg/kg。由此表明,可采用輻射處理的方式來降低浙貝母成熟鱗莖的二氧化硫含量。endprint
這些二氧化硫殘留檢測方法在不同時期我國中藥材安全生產中起著重要的作用,當前隨著中藥材銷售與流通環節的多樣化,如何采用快捷方便的二氧化硫檢測技術已成為目前急需解決的課題,因此高校、科研院所有必要與龍頭企業開展聯合攻關,開發出類似于酸堿度試紙檢測的快速檢測方法,為保證我國中藥材的安全生產與促進廣大患者的身心健康提供技術保障。
3 中藥材無硫加工技術研究進展
近年來人們在中藥材無硫加工技術方面進行了積極的探索并取得了一定進展。
3.1 冷凍干燥加工技術
傳統的干燥方式多采用曬干和煤炭火烘干。吳發明等以藥材性狀特征、有效成分含量、加工成本為主要指標,結合耗能、環保等綠色因子對不同加工方法進行綜合評價。實驗數據表明不同干燥方法對麥冬的品質影響不同,其中以冷凍干燥、曬干麥冬質量最好;置換熱風爐烘干(無硫烘干)和蒸制后干燥,干燥速率快、藥材質量好;微波干燥、遠紅外干燥、煤炭火烘干和煮制均能較大程度地降低麥冬藥材質量;曬干和蒸制后干燥具有節能和環保的特點。陳艷珍等以新鮮懷山藥為試驗材料,對其進行無硫護色及熱風干燥研究。通過研究多酚氧化酶活性的最適pH值、最適溫度及不同護色方案對懷山藥的護色效果,得到懷山藥多酚氧化酶的特性及抑制劑對其活力的抑制作用。
3.2 輻照加工技術
輻照加工技術是一種較為理想的殺菌方法。該方法已在川貝、當歸、天麻、黨參、元胡、地黃、苦杏仁、膽南星、桔梗、銀翹解毒丸和大山楂丸多種中藥材成功地使用。如鐘海洛等選用7種有代表性的川產道地中藥材(川貝、川芎、黑附片、白芷、鉤藤、益母草和黃柏)進行了輻照加工技術研究。結果發現,上述7種中藥材經8000Gy輻照后,不但能有效防止藥材的霉變和蟲蛀,其主要有效成分、感觀形態和組織形態也未發生顯著變化。由此表明,應用60Co-射線輻照保存川產道地中藥材是一種經濟安全的好方法。劉瓊英等應用類似的技術處理邊條紅參、當歸和檳榔等21種中藥材, 進行射線殺蟲、滅菌效果及其主要有效成分變化的研究。結果發現,輻照殺蟲劑量范圍為1.5~2.3kGy;滅菌劑量范圍為3.8~7.6kGy,且殺蟲、滅菌效果顯著。輻照后貯藏一年仍可達到色鮮、味正、不生蟲和不發霉的良好效果。但至今未見浙貝母輻照處理方面的研究。因此,有必要加強這方面的研究與探索,為實現浙貝母的無硫加工與中藥材產業的健康發展提供技術保障。同時,影響中藥材加工品質的影響因素也眾多,主要包括藥材的成熟度、藥材水分含量和化學成分、加工溫度及加工輔助材料等,也值得進一步研究與探討。
4 結語
中藥材作為我國傳統中醫藥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品質好壞直接決定中醫的治療效果。硫熏熏蒸所產生的大量二氧化硫會危害人體健康,因此,在中醫藥領域,中藥材無硫加工工藝已成為人們關注的重大問題之一。鑒于大多數中藥材普遍具有水分高、粘性強、易氧化褐變等特點,若不進行后續處理,藥材則不容易儲藏和保管,從而會影響藥材的品質。許多學者研究了真空冷凍干燥、噴霧干燥、微波干燥和輻照加工等中藥材的多種干燥方法。加強這些技術在中藥材原產地加工中的應用研究,不僅具有一定的科學理論意義,而且具有良好的市場應用前景。從當前的研究現狀來看,探索具有操作簡單、成本低、有效成分流失少、不影響藥效、不產生也不帶入有害物質等優點的無硫中藥材飲片加工工藝,仍然是生產中亟待解決的問題。
參考文獻
[1] 蔡寶昌.中藥炮制學[M].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08:1.
[2] 趙錚.硫磺熏蒸中藥材問題歷史文獻考察[J].遼寧中醫藥大學學報,2012,14(10):154-156.
[3] 段金廒,趙潤懷,宿樹蘭,等.對硫磺熏蒸藥材的基本認識與建議[J].中國現代中藥,2011,13(4):3-5.
[4] 應必文,姿曉芬,林海倫.淺析浙貝母的硫磺熏蒸法[J].中國中藥雜志,1992,17(11):663.
[5] 田玉軍.硫磺熏蒸法炮制浙貝母的工藝探討[J].山東醫藥工業,1999,18(2):5-6.
[6] 王兆基,關錫耀,汪潔,等.中藥材中二氧化硫的含量測定[J].中草藥,2000,31(2):97-99.
[7] 唐遠,吳秉真,李敏.不同生境和加工方法對半夏質量的影響研究[J].現代中藥研究與實踐,2003,17(6):22-25.
[8] 張獻菊,沈力,付紹智.款冬花產地加工新技術研究[J].實用醫技雜志,2004,11(6):1024-102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