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直以來,土地制度問題都是我國“三農”領域改革的重點,也是難點。
隨著工業化、城鎮化深入推進,農村勞動力大量轉移進城,到二三產業就業,相當一部分農戶將土地流轉給他人經營,承包主體與經營主體分離,為順應這樣一個發展現代農業的趨勢,和農戶保留承包權、愿意流轉經營權的需要,就有了“三權分置”的制度創新。
如今,能夠巧妙實現權利平衡的“三權分置”這一制度創新,正在從承包地制度,延伸到宅基地制度。從農民對宅基地享有完全的所有權,到“兩權分離”下的宅基地所有權歸集體所有,農民只享有使用權,中國的宅基地制度也歷經了跟承包地頗為相似的變革。
宅基地制度復雜而嚴密,簡單概括有幾點原則:一是宅基地為集體所有,農戶只擁有使用權;二是“一戶一宅”,一家農戶只能使用一處宅基地;三是排他性原則,只有集體經濟組織的成員,才有資格申請宅基地,且 “無償獲得”,而非集體成員沒有資格申請宅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