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碧玉
摘 要:思維導圖是教育發展創新的新名詞,思維導圖在教學中有效利用能夠提高教師的教學質量。本文根據思維導圖在小學綜合實踐活動中的應用的意義就如何在小學綜合實踐活動中有效運用思維導圖提出了有關策略,希望對提高小學綜合實踐活動的有效性能夠有所幫助。
關鍵詞:思維導圖;小學綜合實踐活動
一、思維導圖在小學綜合實踐活動中的應用的意義
(一)有利于轉變傳統的教學模式
傳統的教學模式就是教師利用粉筆和黑板以及對知識進行講述的方式讓學生了解小學綜合實踐的有關內容,這樣的教學模式不利于學生有效掌握其中的具體內容,但是如果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能夠充分使用思維導圖作為開展小學綜合實踐活動的重要教學手段,就能有效的轉變傳統的教學模式,讓教師以更新穎的教學方法開展小學綜合實踐的教學活動。
(二)有利于鍛煉學生的發散性思維
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充分的使用思維導圖能夠鍛煉學生的發散性思維,讓學生在思考問題的時候能夠從不同角度,不同層面進行思考,使教師的教學方法更加符合國家的發展要求,從而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三)有利于加深學生對知識的了解
在教學的時候充分的運用思維導圖能夠讓學生清楚的認識到教師的教學內容,同時還能從不同的層面產生不同的認識,從而提高了學生的認識能力。
二、思維導圖在小學綜合實踐活動中的有效應用策略
(一)利用思維導圖了解學生的薄弱點
如果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采用一概而論的教學方法就會出現學生不能有效掌握自己在學習的過程中較為薄弱部分的問題。針對這樣的情況,教師在開始教學活動之前可以利用思維導圖的方式了解學生較為薄弱的地方。例如,在教學《珠江考察》時,教師首先給每個學生發一張白紙,然后對學生說“同學們你們認為珠江考察具體應該從哪些方面進行,現在把你們的想法以思維導圖的方式在紙上呈現出來”,學生開始積極地思考、羅列,這樣,教師就能夠直接有效地掌握學生的不足,從而在教學的時候能夠將這些內容充分的展示在教學活動當中。學生在畫思維導圖的時候,教師發現學生對考察后的活動存在較大的問題,所以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也重點對這部分的內容和進行講解,這樣學生能夠加深對《珠江考察》的有關知識的了解,也能夠使教學內容更具有針對性。
(二)利用思維導圖展示教學內容
教師應該在開展小學綜合實踐活動的有關內容中積極使用思維導圖的方式完善教學內容,這樣能夠讓學生更加清晰的了解到教師的教學內容,還能對教師講課中沒有重點講解的內容有一定的了解。教師在教學《生活中的規則》的時候就可以利用這樣的教學方法,首先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之前為學生畫出有關的思維導圖,然后在開展教學活動的時候讓學生觀看有關的思維導圖并對學生說“同學們,這是我們要學習的《生活中的規則》的思維導圖”,這時思維導圖起到了讓學生對知識有初步認識的目的,這樣不僅能夠讓學生對教學內容產生濃厚的興趣,還能讓學生對教學內容產生直觀的印象。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通過讓學生觀看《生活中的規則》思維導圖的方式將思維導圖和小學綜合實踐活動進行有效結合,從而提高學生對小學實踐活動的認識。
(三)利用思維導圖鍛煉學生的發散性思維
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受傳統的教學模式的影響,在思維的發展過程中呈現思維定勢的問題,這樣不利于學生的客觀發展,針對這樣的情況,教師應該積極在教學的過程中使用思維導圖,從而鍛煉學生的發散性思維。教師在教學《過春節》的時候就可以采用這樣的教學模式,首先教師對學生說“同學們知不知道中國隆重的傳統節日是什么”,學生齊聲回答說“是春節”,教師接著說“同學們回答的非常好,在過春節的時候有哪些習俗,為什么會有這個節日的,同學們可以用思維導圖的形式展現出來”,然后教師又指導學生從春節的其他習俗入手,通過畫思維導圖的方式展現出來,學生在畫思維導圖的過程中鍛煉了自身的發散性思維。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通過讓學生對春節的有關習俗畫思維導圖的方式將思維導圖與鍛煉學生的發散性思維進行有效結合,從而轉變學生思考問題的角度。
三、結語
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通過利用思維導圖了解學生的薄弱點、利用思維導圖展示教學內容、利用思維導圖鍛煉學生的發散性思維的方式將小學綜合實踐活動的開展與利用思維導圖進行有效的結合,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水平。
參考文獻
[1]郭元祥主編.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設計與實施[M].北京: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2]康敏.研究性學習與學科教師素質提高[J].教育發展研究,2012(4).
[3]蔣少雄等.到社區中尋找教育資源[J].教育發展研究,201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