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現場報道》作為一門應用性和實踐性都很強的課程,在廣播電視學科中占據著重要的位置,是廣播電視學學生必修的一門核心專業課。在教學活動開始之前,我根據這門課的性質(應用性和實踐性課程)設定了三個教學目標:
第一,基本目標:使學生掌握電視現場報道的基礎理論知識。學生在掌握了這些理論知識之后,能擁有欣賞鑒別新聞業界的電視現場報道作品的能力。學生在學習本門課程的時候,應該漸漸地明白什么樣的現場報道是好的,什么樣的現場報道是不好的。
第二,中級目標:使學生體驗自己的專業實踐課,帶領學生真正地體驗電視現場報道,在體驗中領悟電視現場報道的規律。為了達到這一層次的目標,教師在教學中設置了以下兩個小目標:首先,鍛煉學生在眾多人面前進行即興口語表達的能力,為將來(不管是課程作業中,還是未來進入電視新聞行業)出境報道做準備。其次,鍛煉學生在鏡頭前描述新聞現場以及對新聞事件進行口語短評的能力。
第三,終極目標:培養未來電視新聞的從業者。這門課程要致力于發現學生對電視新聞記者這一職業的向往和熱愛,然后通過課程教學鍛煉他們電視現場報道的能力,同時教師要在教學過程中鼓勵他們的進步,保護他們的新聞夢想,為他們畢業后從事電視新聞記者這一職業打下基礎。
為了實現這三大目標,我的教學活動便有了清晰的思路——以學生為主體,以實踐為重點。為此,我做了這樣的課堂教學設計。
一、以學生“說”新聞的形式做課堂導入
每一次課我都會在開始上課之前,請一位同學到講臺上來“說”新聞,“說”新聞的內容可以是最近社會上發生的熱點新聞事件,也可以是該同學自己關注的、感興趣的新聞。要求學生用主持人的身份來完成“說”新聞的活動,要求脫稿,注重“說”新聞的口頭語言表達、肢體語言表達,注重所“說”內容與“說”的方式的協調。如果是嚴肅的政治新聞,那么“說”的方式就要正經嚴肅一點;如果是輕松的娛樂新聞,那么“說”的方式便要輕松活潑,最好是要表達幽默。
這樣的“說”新聞環節,在每次課堂上占用的時間一般在5分鐘左右,不會超過10分鐘。短短的幾分鐘,卻能給“說”新聞的同學帶來一次難得的當“主播”的鍛煉機會,使他們體驗了“口說新聞”的難度。有的學生很用心,會準備精美的PPT,或者輔助性的視頻資料,一邊“說”新聞,一邊配合播放相關的視頻,視頻資料很好地烘托了現場的氣氛,使得教室里的其他聽眾相當投入,并隨著那位同學有趣的表達,不時冒出一片笑聲。
二、課堂教學堅持用案例輔助理論知識的講解
在理論知識的講解過程中,我會注重使用案例做輔助,而且我要求自己找的案例具有時新性、典型性,其中大部分都是上課日期前一周以內的,但也會使用業界已有的十分經典的案例。關于案例的來源,主要是央視新聞頻道的現場報道,同時還會通過新媒體平臺尋找可以使用的案例。央視新聞頻道的案例偏嚴肅,但它的很多現場報道都可以作為現場報道教科書式材料使用。通過微博尋找到的一些案例則偏輕松,是課堂氣氛的調節劑。央視新聞頻道蔣林的現場報道一直是業界和學界公認的教科書式報道,在我的課堂中,我也多次給學生播放蔣林的報道案例,比如天津港爆炸事件的報道、四川雅安地震的報道、2017年元宵節四川場的連線等等,引導學生分析蔣林的口頭語言表達、肢體語言表達、突發情況應對等等。
使用案例的目的是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理論知識,是實踐操作方法的現場傳授。經典的、最新的案例,使我的課堂理論知識講解也變得生動有趣了。
三、課堂實踐與課外實踐相結合
《電視現場報道》課程一定要注重鍛煉學生的實踐能力,為此,我設計了課堂實踐與課外實踐相結合的方案。
首先,我安排了兩次課堂實踐。第一次是學期伊始,第一堂課上,請全班同學兩個人組成一組,相互采訪,了解對方,然后到講臺上用口頭播報的形式介紹對方。有的學生是一個人上臺介紹他的同伴,有的學生會拉上同伴一起上臺,做現場采訪式報道。兩種形式都鍛煉了學生在眾人面前的口頭表達能力和控場能力,也加深了學生之間相互了解的程度,課堂氛圍十分融洽。另一次課堂實踐,恰逢央視新聞頻道推出《春天的中國》系列報道,央視的報道中沒有記者出鏡,只有畫面解說。看完央視的節目之后,我也萌生了用這個片子來鍛煉學生的畫面解說能力的想法。在課堂上,我將視頻的原聲關掉,讓學生上臺給畫面做解說,鍛煉了學生的即興表達能力。
兩次課堂實踐是安排在理論學習階段,及時給學生練習的機會。
其次,我還安排了兩次課外實踐。這兩次課外實踐充分利用了永州當地的自然景觀和文化景觀,學生們做出了真實的獨特的現場報道作品。第一次是5月26日的“陽明山探春之旅”現場報道,第二次是端午節期間的“永州民俗文化報道”。學生從中得到了現場報道的實戰練習機會,鍛煉了他們“新聞選題、電視攝像、出鏡報道、新聞寫作、演播室播報”等方面的能力。
學生的兩次實踐都經過了前期策劃、中期拍攝剪輯、后期展示聽取領導點評意見的環節,我在每個環節中都和學生在一起并肩作戰,和他們一起體驗了這一段既辛苦又快樂的學習旅程。
《電視現場報道》課程的教學中,我首先設想好課程的教學目標——培養學生的現場報道實踐能力,然后緊緊圍繞這一目標,設計各個教學環節,始終堅持“以學生為主體,以實踐為重點”。在課堂上,創新性地讓學生通過“說新聞”的形式參與課堂,成為課堂的主人;在課堂外,帶領學生結合學校當地實際,到大自然中、到百姓中去做主題性現場報道,鍛煉學生實踐的能力。
作者簡介
許麗君(1992—),女,漢族,湖南衡陽,碩士研究生,湖南科技學院傳媒學院,研究方向:新聞業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