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芳婷+賈婷婷
摘 要:《漢語大詞典》卷帙浩繁,一共12卷,是目前規模最大的漢語語文工具書。詞條所涉及的內容十分廣博,包括社會生活、古今習俗、中外文化乃至各種宗教的教義等等。目前,詞典已收詞目約三十七萬條,計五千余萬字。但是《漢語大詞典》有些詞目的首條書證考證過遲,有些甚至缺乏書證的支持,這對詞語語義發展的判斷產生影響,在此以第十卷為參考文本,對前人的論述成果進行補苴罅漏,供方家指正,也可供《漢語大詞典》修訂時參考。
關鍵詞:《漢語大詞典》;書證過遲;書證缺失;補苴罅漏
一、詞目書證過遲
【辰砂】礦物名。俗稱硃砂、朱砂,又稱丹砂。按:《漢語大詞典》第十卷(第13969頁)清孔尚任《桃花扇·截磯》:“想是中惡,快取辰砂灌下。”中華書局出版明沈德符的《萬歷獲野編》第二十一卷(第547頁)已有先例:“嘉靖間,諸佞幸進方最多,其秘者不可知,相傳至今者,若邵、陶則用紅鉛取童女初行月事煉之如辰砂以進。”由此可見,《漢語大詞典》中該書證過遲。
【農子】農家子。按:《漢語大詞典》第十卷(第13972頁)清蒲松齡《聊齋志異·毛狐》:“農子馬天榮,年二十餘,喪偶,貧不能娶。”華夏出版社出版發行的《初刻拍案驚奇》第三十九卷(第466頁)已有先例:“淋漓無已,只教農子心歡;震疊不停,最是惡人膽怯。”由此可見,《漢語大詞典》中該書證過遲。
【農舍】指農民的房舍。按:《漢語大詞典》第十卷(第13974頁)葉圣陶《曉行》:“靠著池的東南岸是一所破舊的農舍,屋后有一個水埠通到池面。”中華書局出版明沈德潛的《萬歷獲野編》第二卷(第41頁)已有先例:“先是,工部蓋農舍,筑牛宮,造倉庫,順天府歲進谷種。”由此可見,《漢語大詞典》中該書證過遲。
【象玄】指佛經的精義微旨。按:《漢語大詞典》第十卷(第13983頁):元柳貫《送南竺澄講主校經後卻還杭州》詩:“鹿苑開鴻妙,龍宮閟象玄;間關來幾譯,披發露雙詮。”中華書局出版發行的《全唐詩》中已有孟浩然的《來闍黎新亭作》為先例:“棄象玄應悟,忘言理必該。靜中何所得,吟詠也徒哉。”由此可見,《漢語大詞典》中該書證過遲。
【象兆】跡象,征兆。按:《漢語大詞典》第十卷(第13984頁):近代李大釗《桑西門的歷史觀》:“現在已有趨向幾分屬于此類者的象兆,他的實現,必不是由革命而得,乃是由漸進的改革而得。”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發行由張宗祥校注的《論衡校注》(第527頁)已有先例:“圣人據象兆,原物類,意而得之。”由此可見,《漢語大詞典》中該書證過遲。
【象局】象棋的棋局。按:《漢語大詞典》第十卷(第13984頁):明唐順之《吳南圃像贊》:“終日執籌,夜苦不足;誰能爲逸,庭有象局。”中華書局出版的《全宋詞》第五冊(第4133頁)已有周密《浣溪沙》為先例:“象局懶拈雙陸子,寶弦愁按十三徽。試憑新燕問歸期。”由此可見,《漢語大詞典》中該書證過遲。
【象龜】象和龜。古謂象、龜皆為祥瑞,帝王有道則現。按:《漢語大詞典》第十卷(第13990頁):唐康駢《劇談錄·桑道茂》:“建中元年,道茂請城奉天,爲王者居列象龜……至播遷都彼,乃驗。”中華書局出版由王明撰寫的《抱樸子內篇校釋》(增訂本)第三卷(第48頁)已有先例:“《仙經》象龜之息,豈不有以乎?故太丘長潁川陳仲弓,篤論士也。”由此可見,《漢語大詞典》中該書證過遲。
二、詞目書證缺失
【農畜】按:《漢語大詞典》(第13975頁,第十卷):“指與農業有密切關系的家畜。通常指豬、牛、羊、馬等。”缺乏書證。試補:當代應用文《西藏的主權歸屬與人權狀況》:“農畜產品的銷售以市場調節為主。”當代報刊《1994年報刊精選》又有:“發展農村牧區經濟,主要是進一步解放和發展生產力,增加農畜產品產量,提高效益,尤其要重視增加農牧民的收入。”
【農諺】按:《漢語大詞典》(第13977頁,第十卷):“有關農業生產的諺語。是農民生產經驗的概括和形象的反映,對于農業生產有一定的指導作用。”缺少書證。試補:中華書局出版清趙慎畛《榆巢雜識·先秋麥》(第219頁):“北方麥收最重,故農諺云:‘一麥抵三秋。有一種早穗者,謂之‘先秋麥。”
三、某些詞目漏收
【辰河】湖南沅江中游一帶,該地區屬于古辰州。《漢語大詞典》第十卷(第13969頁)在對“辰河戲”的解釋中提到,“辰河”是指湖南沅江中上游一帶,包括懷化地區、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以及貴州省的銅仁地區、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四川省的酉陽、秀山,湖北省的來鳳、咸豐等縣。相當于是辰水流域。其最早的書證應是:由中華書局出版的《二十五史·清史稿·卷六十七》:“東有佛塘崖,下有佛塘河,即宣恩之白水河也,流合眾川,逕峒東流,入於辰河。”《漢語大詞典》沒有收錄這個地理名詞。
【象山】今江西省貴溪縣西南象山。按:《漢語大詞典》第十卷(第13982頁)在對“象山書院”的解釋中提到,該書院故址在今江西省貴溪縣西南象山。為南宋陸九淵講學之所。其最早的書證應是:由吉林出版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出版發行的《通典》(欽定四庫全書薈要)(第2101頁):“臨海臺六縣臨海,始豐、樂安、寧海、黃巖、象山。”《漢語大詞典》沒有收錄這個地理名詞。
四、總結
通過本次書證補苴罅漏,我體會到了編纂修訂者的辛苦,尤其是詞目辨義與書證對校過程,這需要參與者投入許多時間和精力。《漢語大詞典》在我們學習生活中的作用是無可替代的,期待將來會有更多人投入大詞典的修訂中。
參考文獻
[1]鄭賢章.《漢語大詞典》書證初始例試補[J].古漢語研究,2000,6.
[2]柴紅梅.《漢語大詞典》瑕疵補正——以《現代漢語詞典》C字條為例[J].古漢語研究,2005,9.
[3]網站主要責任者.國學大師[DB/OL].http://www.guoxuedashi.com/.
[4]北京語言大學.北京大學中國語言學研究中心(CCL)語料庫[DB/OL].http://ccl.pku.edu.cn/corpus.as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