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通過對普魯斯特所處的時代背景的介紹,以及小說創(chuàng)作背景的介紹,我們可以更清晰的認識作者以及作者的作品,從而找到小說人物形象分析中的突破口,時代的大背景和作者自身的遭遇都對小說人物形象塑造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小說注重在時間的流動中,在印象的疊加中去塑造人物形象,同時以一種“無為而有為”的方式,把人物形塑造成一個圓形的立體的形象,形成了獨特的創(chuàng)作風格。
關鍵詞:《追憶似水年華》;人物形象;藝術
一、創(chuàng)作背景與作者
(一)創(chuàng)作時代背景
19世紀末20世紀初的法國經歷著劇烈的變動,資本主義的迅速發(fā)展使社會各個方面都發(fā)生了變化,例如人們的思想觀念,生活方式,認識世界的方式都與之前有了很大的不同,尤其是法國的首都巴黎更是處在發(fā)展變化的十字路口之上。資本主義的迅速發(fā)展,使法國也得到了很好的發(fā)展,國力的不斷增強,使法國有能力舉辦一場世界博覽會,1990年的世界博覽會就在法國巴黎舉行并引起了良好的反響。人們的物質生活得到了很大的豐富,就是在這種豐富的物質生活下,人們認識世界的方式也發(fā)生了變化。《追憶似水年華》的作者就是在這樣的一種環(huán)境下成長起來。
20世紀意識流文學逐漸發(fā)展,這一點也被普魯斯特所借鑒吸收,這在他的作品《追憶似水年華》中表現尤為突出,尤其是關于文章中人物形象的塑造,運用了這種意識流的表現方式,使得其小說不同于其他小說的表現方式,傳統(tǒng)的小說主張在典型環(huán)境中塑造典型人物,而普魯斯特的作品《追憶似水年華》,與其他小說完全不同,它是在意識的流動中,在人物形象的變化中,來塑造人物,表現人物性格。
(二)普魯斯特的成長歷程
和社會的發(fā)展相比,馬塞爾·普魯斯特的個人命運就沒有那么好了,可以說馬塞爾普魯斯特的命運是多舛的,一生經歷了很多不幸,他曾長期失眠,是個重度的失眠患者,失眠對一個人來說是極其痛苦的。普魯斯特雖然生活在一個富裕的家庭,從小生活富足,但是他的內心是敏感的,而且他從小經受著病痛的折磨,當然,這還不算是最痛苦的,就在而立之年,他又失去了自己的父母,這對于他的打擊無疑是巨大的。正所謂國家不幸詩家幸,普魯斯特所經歷的這些不幸,也為他的創(chuàng)作帶來的靈感。
《追憶似水年華》這本書,普魯斯特寫了長達15年,他在病痛中進行創(chuàng)作,通過對往事的回憶,并結合他自己的生活經驗,先后發(fā)表了七部十五卷,長達300萬字的文章,在整個歐洲乃至全世界,都引起了廣泛的影響,普魯斯特也因此你被歐洲多個國家評為歐洲最偉大的作家之一,由此我們可以看出,這篇作品是有著廣泛影響力的,意義深遠的世界性名著。對于其中的,關于人物形象塑造的方法和藝術,也是值得我們去探究和學習的。
二、情節(jié)的推進與發(fā)展
人物形象的塑造,與情節(jié)的發(fā)展是密不可分的,因此,我們要想認識鮮明的人物形象,就必須從情節(jié)著手,來進行人物形象的剖析,從動態(tài)中去認識人物,以達到對人物形象的立體認識。
小說以第一人稱方式進行敘述,以“我”的回憶為主線,但是小說的主人公并不是“我”,而是注重“我”的回憶。小說的敘述者,注意一種疾病的狀態(tài),經常會失眠,甚至還患有嚴重的失眠癥。另外由于失眠對他的影響,使得他極度的敏感,內心非常的細膩,他在晚上也經常處于一種半睡半醒的狀態(tài)。小說以主人公的回憶入手,描寫了“我”在貢布雷的生活場景,外在事物的刺激,經常會使我們回憶往事,小說的主人公也不例外,泡在茶水中的小蛋糕使主人公回想起了自己童年時期的生活。另外,小說還描寫了馬塞爾逐漸愛上的阿爾貝蒂娜,當男主人公第一次見到阿爾貝蒂娜時,他對阿爾貝蒂娜的印象是非常好的,他把阿爾貝蒂娜想象成一個高貴的人,慢慢的他愛上了阿爾貝蒂娜,最終兩個人生活在了一起,但是故事并沒有就此結束,小說處于動態(tài)的發(fā)展之中,隨著兩人關系的逐漸變好,故事的情節(jié)出現了轉折,主人公發(fā)現阿爾貝蒂娜是一個同性戀,他覺得這是難以接受的,這時,馬塞爾又把阿爾貝蒂娜塑造成了一個反面的人物形象,主人公對阿爾貝蒂娜的印象壞到了極點,因而兩人最終分手,阿爾貝蒂娜從此行蹤全無,主人公失去了對于他的所有消息,后來還是從別人的口中得知阿爾貝蒂娜因為意外事件的發(fā)生不幸去世了。這對主人公產生了極大的負面影響,自從他得知阿爾貝蒂娜去世以后,他又開始尋找新的女人了。后來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爆發(fā),主人公由于體弱多病,需要長期住院治療,所以他在一戰(zhàn)期間一直待在療養(yǎng)院,在療養(yǎng)院,他見到了是同性戀的夏呂斯,夏品斯有很多的男性同伴,但不幸的是,他經常被他們鞭打,另外,夏呂斯還是一個親德分子。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結束后,男主人公從醫(yī)院出來,當他再次站在蓋爾蘭特王府門前時,他又回憶起了當年的往事,那段時光令他難忘,此時他想起的是那被茶水泡過的小蛋糕的味道。這讓他感覺到了世事的變遷,時間的流逝。過去的已經成為過去,已不復存在,而能擁有的只是回憶,所以他發(fā)出了自己的感慨,“真正的天堂是已經失去了的天堂。”
三、在時間的流逝與印象的變換中塑造人物
傳統(tǒng)小說注重在典型環(huán)境中塑造典型人物,然而普魯斯特卻與他們不同,他開創(chuàng)了新的風格,普魯斯特反其道而行之,他并不贊成把人物形象塑造成一個平面,這樣塑造出來的人物形象是不真實的,平面式的人物形象塑造雖然用一句話或幾句話就可以總結和概括出來,但是所表現為的人物形象難免會不真實。因而普魯斯特反對把人物形象塑造成一個平面,用一句話或幾句話總結人物形象。普魯斯特筆下的人物形象是多面的,他筆下的人物形象也并不是形象鮮明的,隨著情節(jié)的推動和發(fā)展,人物形象也在發(fā)生著變化,讀者對人物的形象的印象也是不斷的變化的。英國小說家福斯特把普魯斯特的小說中的人物形象描述為圓形人物形象,圓形人物形象是多面體的,人物形象是難以用一句話或者幾句話進行概括的,這與傳統(tǒng)小說塑造的人物形象有著很大的不同,傳統(tǒng)小說往往會運用夸張的手法片面的表現人物某一個方面的特征或者某一個方面的品質,這些人物形象都具有可概括性和可總結性。
(一)在印象的疊加中塑造人物形象
普魯斯特不是為了塑造人物形象而對人物進行描寫,他只是在描述人物。例如在小說《追憶似水年華》中的主人公的回憶中,斯萬這個人物形象,斯萬是一個富商的兒子,他過著富裕的生活,他父親的生活圈是證券商人,因而他的家人只讓他接觸他們這個階層的人,他們反對他去結交貴族人士,在他的家人看來,他應該也只能去結交他們這個階層應該去結交的人,他的父親是不允許它去越過這個階層的,在斯萬的家人看來,他并不活潑,也不帥氣,甚至也不聰明,在他們的眼中,這個小男孩只是這個家庭的繼承人而已,或者說是父親的替代品,甚至連平時的聚會,邀請他參加也只是由于他父親的面子而已,在別人的眼中,他什么都不是,由此可見,通過主人公的敘述我們可以看到,這個斯萬在家人的印象中是并不好的。普魯斯特并沒有把斯萬塑造成一個單一的形象,而是通過不同人對斯萬的印象來展現斯萬的形象。普魯斯特在對斯萬這個人物形象的塑造中,一直在變換著人物的形象,而且隨著時間的發(fā)展,小說中的人物形象和性格會向著一個相反的反面進行轉換,這就把小說中的人物形象從多個方面表現出來了。
《追憶似水年華》這部小說總是通過其他人的印象來表現人物的性格特征與形象,如斯萬的家人,斯萬的情人,還有和斯萬處在同一階層的人,他們對斯萬都有著不同的印象,而且這些印象也在隨著情節(jié)的發(fā)展而不斷的變化。另外,小說的主人公,還對他們家的女仆進行了塑造,也是通過這種印象式的塑造來展現人物的性格特征,從多個方面表現人物性格的。在主人公的角度來看,這位老女仆是非常有同情心的,當老女仆看到不幸的人的時候,或者是看到有不幸的事情發(fā)生的時候,這個老女仆總是會生出同情心,表示對這些人的同情,甚至她還會為這些人流淚,這在男主人公看來,這個老女仆慈悲的。可是男主人公也發(fā)現,當這位女仆回到現實生活中的時候,對待自己身邊的人,卻并沒有那么仁慈了,她總是為難下人,甚至對下人特別的殘忍。在外人的眼中,他們對這位老女仆并不了解,他們只覺得這是一位非常有氣質的女人,甚至會把她當成以為太太來看待。而男主人公的姨媽,卻對這位老女仆有著不同于別人的看法,這位姨媽有時覺得這個女仆非常的可靠,對男主人公的家庭也非常的忠實,是一位靠得住的女仆。可是男主人公的姨媽,也時常去提防這位老女仆,有時候也會表現出對這位老女仆的不信任。通過不同的人,對于女仆的不同的描述和印象,我們可以看出這位女仆是一個性格復雜的人,是一個和現實生活密切相關的人,她并不是束之高閣的,而是隨著情節(jié)的發(fā)展,時間的推移,在不同的環(huán)境中表現出不同的特點來,而普魯斯特,又通過不同的人對于這位老女仆的印象來立體的展現老女仆的性格特征。
(二)在時間的推移中塑造人物形象
普魯斯特也通過意識的流動與時間的推移來塑造人物。人物的性格特征是隨著環(huán)境的變化而不斷變化的,環(huán)境的改變帶來了人的思想意識的改變,通過思想意識的流動與時間的推移,把人物放在具體的時間流動中,情節(jié)的不斷變化中去塑造刻畫人物形象。文章中的主人公通過回憶的方式,在時間的長河中,展現了他和他的女友之間的關系。起初,男主人公和阿爾貝蒂娜素不相識,一個偶然的機會讓他們認識了,在男主人公的眼中,阿爾貝蒂娜是那樣的美麗,那樣的高貴,那樣的純潔,男主人公會去想象各種關于阿爾貝蒂娜的畫面,而此時的阿爾貝蒂娜也是一個單純的女孩子,也確實是純潔的。但隨著時間的推移,男主人公何爾貝蒂娜走到了一起,但是現實并不是那么美好,“有情人終成眷屬”也只是一種愿望,兩個人在一起的時候,經常會發(fā)生爭執(zhí),兩個人會為了這樣那樣的事情進行爭吵,再到后來,男主人公發(fā)現了阿爾貝蒂娜是一個同性戀,這是男主人公難以忍受的,于是他決定和阿爾貝蒂娜分手,兩個人分道揚鑣。另外,還有克雷西夫人,他剛開始也是一個單純的女孩,后來她成為了斯萬的情婦,緊接著,又由斯萬的情婦變成了福什威爾伯爵的夫人,這一系列的變化,也都在時間的流逝與情節(jié)的發(fā)展中展現出來,同時表現出來的還有人物性格的變化以及人物性格中的矛盾。
(三)以“無為而有為”的人物塑造方式
讀普魯斯特的這篇小說,我們會感覺到,小說的故事情節(jié)混亂,故事沒有連貫性,故事的發(fā)展也沒有高潮,更不用說跌宕起伏了,甚至在塑造人物形象的過程中,還會出現與人物形象相背離的成分。另外,小說以敘述者回憶的方式來展開,整個回憶的過程顯得沒有條理,給人一種作者無心去雕琢的感覺,這部小說也因此受到了當時批評家的質疑,認為這部小說沒有經過精心的構思,沒有中心思想,因而被普遍認為,這部小說的文學價值并不高。但是我們經過仔細的分析,會發(fā)現,事實并非如此。
在普魯斯特看來,時間是不斷的流逝的,時間的流逝是線性的,一經流走,便不可挽回。但是空間卻并不同,他認為通過外界事物的刺激,人的記憶是可以將過去發(fā)生的事情呈現在眼前的,就比如那個被茶水泡過的小蛋糕,使作者將過去的某一個空間浮現在了自己的眼前,所以普魯斯特更看重刻畫人物的內心世界,通過意識流的形式,展現人物的形象。這部小說看似是無心之作,實乃是匠心獨運,作者通過他人的印象,從多個側面來表現人物的特征,使得人物的形象煥然一新,形成了一個圓形的人物形象。作者雖然沒有直接去描寫某一客觀事物和對象,而是通過另一事物來反應,正是這種方式,使得人物的形象更加復雜,其實這是作者有意而為之的,所以這也是一種“無為而有為”的人物塑造方式,因此也可以說這是普魯斯特塑造小說人物形象的一個特點,可謂是一家之言,開創(chuàng)了小說創(chuàng)作的新模式。
四、結語
普魯斯特生活的時代,造就了他寫作的不同風格,這為小說的發(fā)展注入了新的元素,推動了小說的創(chuàng)新,普魯斯特小說的人物形象塑造,有其獨特之處,通過時間的流逝,通過印象的疊加,來展現人物形象,使人物的形象更加的豐富,更加立體。我們可以從其小說創(chuàng)作中,獲得新的靈感,不斷豐富和發(fā)展小說中人物形象的塑造方法。
作者簡介
遲曉旭(1995—),女,滿族,遼寧省沈陽市,渤海大學外國語學院,法語專業(yè),在讀本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