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穎+任山
鄭州建設國家中心城市,既是國家的重大戰略布局,也是億萬河南人民的期盼,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再次明確2018年要科學編制中原城市群發展規劃,支持鄭州建設國家中心城市,啟動鄭州大都市區規劃建設。河南省人大代表、省人大財經委委員、中原發展研究院院長耿明齋建議,要進一步明確鄭州在國家中心城市格局中的定位,拓展和提升其國家層面的功能。
《決策探索》:2016年12月國務院先后審議通過的《促進中部地區崛起規劃(2016—2025年)》和批復的《中原城市群發展規劃》,明確提出要支持鄭州建設國家中心城市。您怎樣看待鄭州國家中心城市功能定位?
耿明齋:現有表述和評論中有關鄭州國家中心城市功能定位有些單薄。所謂國家中心城市,一定意味著該城市的某些功能是屬于國家層面的,也就是其服務對象和服務范圍是超出城市所在的行政轄區范圍的。目前關于支持鄭州建設國家中心城市的所有文件,也包括各種民間的評論和討論,對于鄭州的國家功能表述,都是只有“樞紐”和“物流”兩項。不說京、上、廣、津,就是與同列為國家中心的中西部城市武漢、重慶及成都相比,鄭州的國家功能也顯得單薄了許多。
《決策探索》:拓展和提升鄭州的國家功能,鞏固鄭州國家中心城市的地位,您有什么樣的建議?
耿明齋:我認為,未來鄭州在兩個方面具備發育成為國家功能的潛力:一個是醫療服務中心,另一個是文化和體育活動中心。
就醫療服務來說,首先,河南作為第一人口大省,有最大的醫療市場需求,作為內陸地區最大的交通樞紐,輻射的人群數量較大;其次,鄭大一附院號稱是全球最大的醫院,鄭州醫療服務有較好的基礎;再次,北京阜外醫院華中心血管中心已經在鄭州落地,北京兒童醫院鄭州分院等其他外地優質醫療資源也正在陸續向鄭州匯集。所以,陳潤兒省長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要建設六大醫療中心是完全正確的,隨著北京非首都功能的逐步分流,鄭州成為具備國家層面功能的醫療中心指日可待。
就文化體育來說,隨著人們收入水平的提高和都市化發展,人們對文化體育活動的消費需求正在呈現爆發式增長態勢。鄭州因為人口和交通樞紐的優勢,注定會成為最大的潛在市場,應該未雨綢繆,加大謀劃、建設和培育力度,為未來鄭州文化體育國家功能的形成奠定基礎。
除了上述兩個具有潛力的國家功能中心之外,還應該通過加大金融建設力度傾力打造區域性金融中心,加大對“雙一流”大學、高水平大學和高端研究機構的引進力度,培養和吸引創新型人才,匯聚創新要素,打造科技創新中心。
《決策探索》:《政府工作報告》指出今年將繼續推進“鄭汴、鄭許一體化”,作為“鄭汴一體化”的首倡者,您對“鄭汴一體化”的發展還有哪些建議?
耿明齋:第一,以宋及漢唐文化為中心,打出四大古都聚集牌,整合省內各種文化資源,集中推介,把開封和洛陽塑造成全球知名的旅游城市,做大國際人流規模,促進外國商務辦事機構在都市區聚集,補上鄭州國際化程度不足的短板。
第二,突出開封現代服務業功能定位,依托自貿區開封片區、開封文化產業園區等國家戰略平臺,謀劃建設以文化交流為主題的大型國際化、現代化商務中心(CBD),促進文化、體育和創新要素在開封一側聚集,提升都市區核心區規模、品質和活力。這種布局至少可以滿足3個方面的需要:一是滿足都市區多中心發展的需要。隨著都市區規模的擴大,都市區內部功能合理布局和空間資源合理利用基礎上的多中心發展格局是必然趨勢。開封在都市區中最突出的比較優勢是現代服務業,建設文化CBD,可以對開封現代服務業形成良好支撐。二是可以更好地發揮高鐵樞紐和航空樞紐的輻射功能,加速提升鄭汴港核心區的規模和品質。三是作為具有國際一流水準的地標式建筑群和高端文化體育藝術活動中心,有助于促進國際人流聚集,提升都市區的國際形象。
第三,實現鄭汴之間城市道路快速化改造,進一步促進開封與鄭州深度融合,推動河南省“十三五”規劃與鄭州大都市區規劃已經確定的各項發展戰略布局,如鄭汴港都市區核心區、鄭汴創新創業走廊、開港產業帶、黃河南岸生態帶等,都應盡快落到實處。
具體來說,一是盡快啟動鄭開大道快速化改造工程;二是論證連霍高速公路北移和現有路線城市快速路改造的可行性;三是可以考慮310國道自蘭考至開封段整體南移至隴海鐵路以南,現有道路改造成快速城市道路,與以開封東京大道-鄭州科學大道為主軸的雙床走廊對接,帶動蘭考與都市區的一體化發展。
第四,在大都市區外圈乃至外圍區域培育以最終消費品為主要產品形態、以中小企業為主體的集群式先進制造業高密度聚集區,補足先進制造業短板,為鄭州國家中心城市及大都市區提供堅實的支撐。
《決策探索》:《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河南省經濟發展要實現從高速增長向高質量增長的轉變,對此,您怎樣看待?
耿明齋:過去的五年,我們抓住和放大區位交通優勢,做大樞紐,打造物流中心,培育新產業和新業態,保持了不錯的發展態勢。尤其是以“三區一群”為代表的一連串國家戰略平臺落地,極大地提升了河南在全國發展格局中的位置。陳省長在報告中詳細梳理了過去五年所取得的成就:GDP總量連跨3萬億、4萬億兩個臺階,2017年達到4.5萬億,年均增速8.4%;一產比重降至10%以下,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首次突破50%,結構優化實現了歷史性突破,使人振奮。
但是也要看到,經濟進入新常態以后,全國省域經濟在重新洗牌,突出特點是,沿海發達地區基本完成結構轉型,重拾發展優勢,在較好發展質量基礎上實現了較高的發展速度(2017年福建GDP增速達到8.1%,浙江全年預計8%,廣東也接近8%)。所以,我們發展的壓力一點也沒有減小。可以說,未來的發展我們既要高質量,也要有適當的高速度。要在結構優化的基礎上同時實現高質量和高速度發展目標,鄭州國家中心城市及大都市區建設無疑是最重要的抓手。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