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我國橋梁工程中一般采用混凝土結構,而混凝土外觀缺陷是經常出現的通病,混凝土外觀存在缺陷,輕則會影響工程形象,重則會影響工程質量。本文對常見混凝土外觀缺陷的成因進行分析,并提出了針對性的預防措施。
關鍵詞:混凝土;外觀缺陷;成因;預防措施
DOI:10.16640/j.cnki.37-1222/t.2018.05.095
1 概述
橋梁混凝土結構外觀缺陷會對混凝土的強度和耐久性產生不利影響,更會影響結構安全。因此,對混凝土結構易產生缺陷的部位和施工工藝,必須加以重視,分析其產生的原因,采取有效的預防措施,避免缺陷或少出缺陷,確保混凝土結構的耐久性和安全性。
2 蜂窩空洞
蜂窩是混凝土結構表面出現疏散、無強度狀態,其骨料間存在空隙,形成的大小坑洞,形如蜂窩,形態不規則。空洞是無混凝土或混凝土很少,相鄰兩根以上鋼筋完全露出,面積較大,形狀不規則,嚴重者局部深度貫通。
(1)產生原因。1)混凝土水灰比較大過振模板,導致漏漿嚴重,膠凝材料及細集料流失,坍落度較小、鋼筋密度過大、鋼筋波紋管間距過小、集料粒徑偏大;
2)混凝土攪拌時間過短,不均勻,若振搗不足,容易使混凝土不密實,造成局部砂漿過少。
(2)采取措施。根據結構部位與施工方法,確定混凝土的合理水灰比。根據結構鋼筋分布情況,選用合理的混凝土級配。澆筑過程中派專人檢查模板的支撐和接縫情況,避免澆筑混凝土時模板變形或跑漿。振搗施工應選派經驗豐富的人員操作,并嚴格控制振搗時間。
3 麻面
麻面是混凝土表面局部粗糙,不規則的面積內呈現出大量深度小于5mm,或大或小的凹凸現象,表面集料外露。
(1)生產原因。1)模板表面未清理干凈,表面附雜物,若澆筑前,模板上未撒水濕潤,混凝土失水;
2)混凝土配合比計量不準確,混凝土細集料不能充分填充其空隙而形成麻面,入倉后振搗不到位,氣泡未能完全排除,拆模后表面殘留細小氣;
(2)采取措施。混凝土施工時,模板表面應清理干凈,脫模劑要涂刷均勻。澆筑混凝土前仔細檢查模板接縫,對可能漏漿的部位封堵密實,對模板或已澆構件表面灑水濕潤。混凝土拌合時,投料順序要正確,攪拌時間要充足,添加外加劑時攪拌時間應適當延長。施工前和施工過程中,對計量系統進行校核,并對每批進場材料嚴格檢查,杜絕不合格材料進場。
4 施工縫、層跡
施工縫是因設計要求或施工原因分段澆筑時,在先、后澆筑的混凝土之間所形成的接縫,主要體現在大體積混凝土施工。
(1)生產原因。1)混凝土未按順序澆注,混凝土等待時間過長,或前后澆筑混凝土坍落度懸殊過大,混凝土出現明顯痕跡;
2)混凝土在拌制、運輸、澆注環節中出現故障停歇后繼續澆筑,而未按照施工縫要求進行檢查處理;
3)分層澆筑時,混凝土振搗過度造成石子下沉,水泥漿上浮,漿多的部位顏色發青,石子多的地方發白,形成色差;
(2)采取措施。施工時對進場混凝土進行檢查,注意混凝土振搗密實,振搗棒插入下層混凝土5-10cm,避免混凝土發生離析。若混凝土停歇后繼續澆筑,如未超出施工縫停歇時間,要參照施工縫的要求進行檢查,情況嚴重時應嚴格按照施工規范的規定進行施工縫處理。選用優質脫膜劑,涂刷脫模劑應均勻以模板現油光為準。宜選用同品種同一批次水泥,采用同一規格的粗細集料和同一配合比進行混凝土拌制。
5 裂縫、表面破損
裂縫是構件表面所出現不規則的或寬、或窄、或淺、或貫通的網狀的裂紋。表面破損指由于拆模安裝等原因導致砼表面損壞。
(1)生產原因。1)混凝土凝結過程中產生大量水化熱、失水干縮,體積減少,振搗過度,造成離析,其內外溫差過大而產生表面溫度裂縫;
2)拆模過早或養護期內混凝土受擾動等因素,可能引起混凝土裂縫的發生;
3)混凝土養護不到位,表面失水過快,造成混凝土內外收縮不均勻,而引起表面干裂;
(2)采取措施。施工時正確設計混凝土配合比,提高集漿比,使集料在混凝土中形成密實骨架。采用彈性模量較高的集料,采用較低用水量和低水灰比,選用鋁酸三鈣含量低的水泥。正確選用外加劑,不摻加氯鹽早強劑。
澆筑完成后加強混凝土養護,混凝土澆筑完成后及時覆蓋,約6h后開始灑水養護(當氣溫低于5℃時,采取保溫措施,不得灑水)。養生時應根據水灰比、氣溫、大氣濕度、有風無風、有無陽光直射確定。
6 錯臺、跑模的缺陷現象
錯臺、跑模是構件相鄰模板接縫處構件表面高差超出規范要求,或后續混凝土澆筑時模板發生移動。
(1)生產原因。1)模板制作過程中存在偏差或模板接縫經過反復拆裝企口變形或支模時相鄰兩塊模板面不在同一平面;
2)模內未加內支撐,保護層墊塊綁扎不牢固、受到擾動脫落,相鄰兩塊模板支撐不均勻,在受到振動后脹開程度不一致。
(2)采取措施對新進場模板進行試拼裝并做好編號。盡量避免使用舊模板。當使用舊模板時,在使用前應進行整修校正,確保模板四周平直,大面平整。模內合理布置內支撐,選用墊塊規格正確,位置分布合理,綁扎方法正確,對滑動脫落墊塊及時綁扎。加強對拉桿螺母檢查,對螺紋絲扣受損的部位予以剔除。派專人緊固模板,以便相鄰兩模板受力均勻一致。混凝土側壓力較大時,應增加模板外側加強肋桿的數量,拉桿兩端采用雙螺母,并在螺母下加置彈簧墊片。
7 結束語
在橋梁建設中,混凝土結構施工前,對以往同類工程出現的混凝土表觀缺陷進行整理,分析其產生的原因,在施工中采取相應的預防措施,能夠有效地提高混凝土結構的質量,確保其耐久性和安全性。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交通部.公路工程質量檢驗評定標準[S].
[2]王國清.公路工程質量問題及防治措施百問[S].人民交通出版社.
[3]李福強.公路橋梁工程混凝土外觀缺陷的成因和防治措施[J].河南建材,2012(01):115-116.
作者簡介:陳飛達(1978-),男,遼寧喀左人,本科,工程師,從事市政道路設計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