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雄淵
摘 要:伴隨人們用電需求的不斷增加,供電系統隨之面臨較大挑戰和壓力,即供電模式是否具有科學性,直接關系到人們日常生活,如何才能避免我國用電問題的出現,以實現供電系統的優化,已經成為當前電力專家重要研究話題。由于低壓配網屬于系統供電關鍵,因此,為了對其進行深入研究,文章首先分析影響低壓配網運行的因素,然后對供電所低壓配網供電模式進行闡述。
關鍵詞:供電所;低壓配網;供電模式
DOI:10.16640/j.cnki.37-1222/t.2018.05.133
在經濟迅速發展、科學逐漸完善的背景下,人們用電量隨之呈現逐年上升的趨勢,從而對供電系統造成直接影響。在此基礎上,相關電力專家進行電力系統研究發現,電作為人們生活主要構成部分,伴隨電力系統不斷改革,人們在供電所的低壓配網供電模式方面提出較高要求,即保證低壓配網的可靠性、效率性,以促進電力系統的穩定運行,使其供電過程更具安全性特點。
1 供電所低壓配網運行的影響因素
當低壓配網出現不合理現象時,其產生原因相對較多,在對主要因素進行分析得出,其具體表現為外部環境影響、相關設備影響等,詳細總結如下。
1.1 外部環境影響
在低壓配網的運行過程,外部環境可能會對其合理性造成直接影響,此類因素具體分為兩種,即人為因素、自然因素。其中人為因素是指:由于人類惡意造成的破壞與損壞,如有目的性的進行破壞、竊取電線或電纜等,導致供電系統出現斷電情況,甚至造成整個系統的癱瘓。自然因素則是自然災害,如泥石流、臺風與地震等,此類災害具有較強不可控性特點,同時還會帶來較大破壞性,極易發生供電系統的破壞,最終對供電系統正常運行造成阻礙。
1.2 設備影響
對于供電設備來講,如果出現老化或者故障情況,通常會對低壓配網運行造成直接影響,若是未對其進行有效維護、更換等處理,則會直接影響設備參數性能。在此基礎上,供電系統會出現不同程度故障,如跳閘等,從而對低壓配網造成影響。另外,當設備發生老化情況后,參數靈敏度也會隨之不斷下降,很難進行供電指令的實施。而對于部分使用年限比較久遠的設備,經常會出現較為嚴重的內部絕緣、外部風化的情況,經過一段時間露天暴露后,其發生故障的幾率也會隨之提升,使供電質量受到不利影響。
1.3 低壓配網尚未完善
當低壓配網出現不完善情況時,通常會對低壓配網可靠性造成影響,屬于客觀原因的一種。隨著社會進步與科學發展,生活水平隨之不斷提升,傳統低壓配網已經不再適合人們用電需求,使其供電過程經常出現供電不足和電能損害較大等情況,并不符合當前時代發展需求,在增加人們經濟負擔的同時,還會發生較為嚴重的資源浪費情況。
1.4 用電負荷不均勻分布
國家人口地域的分布比例缺少均勻性,且呈現多城鎮少農村特點,從而造成用電負荷的不均勻分布。如果用戶密度相對較多,則會造成線路末端分布模式較差,即供電系統呈現分段平衡基礎上,用戶的增加會造成用電需求的提升,若是沒有提高整體電力水平,極易造成電力不足的情況,反之用戶較少區域會出現電力過剩。因此,當用電負荷的分布缺少均勻性時,低壓配電可靠性會隨之受到不利影響。
2 供電所低壓配網供電模式的研究
2.1 保護措施的貫徹落實
在供電系統的運行過程,對于保護措施的落實,需要將強化知識宣傳教育作為重點。在外部環境背景下,由于自然災害呈現不可抗拒特征,很難對其進行根本上的預防,對此,只有不斷提高自然災害的適應能力,對相關措施進行貫徹落實,才能對供電系統予以保護。例如:露天線路應展開絕緣加固處理,以此降低外界風化侵蝕。而加大宣傳教育力度,可以利用當地電視臺等方式向公眾予以普及,使公眾正確認識到自然災害的危害,避免出現供電系統的人為破壞,從而保證低壓配網的穩定運行。
2.2 構建完整低壓配網系統
基于我國社會迅速發展,配網系統需要進行不斷完善和優化,具體是指;前期由相關部門展開調研與數據研究工作,以便于對當前用電情況進行全面了解,根據國家用電情況制定相應改進措施,確保技術、管理方面均得以優化,保證低壓配網系統更加完整,同時具有合理性、協調性特點。另外,對于工作人員來講,當前供電系統的深入研究,能夠提高整體管理效果,并做好設備定期維護工作,以此降低系統設備故障,確保電力系統實現正常運行的目標。
2.3 對電網設備的更新
對于供電所低壓配網而言,若要保證其正常供電,需要將電網設備的更新、優化作為工作重點,即提升電網設備先進性,在提高供電質同時,避免供電障礙的出現,從某種程度上提升供電系統安全性。在此過程中,應該由專業人員根據地方情況,在進行供電系統各項參數的研討后,保證設備指令得到正確執行。除此之外,在電力系統的運行過程,還應該強化系統定期維護,通過加強財政投入等方式,對老舊與質量較差設備進行及時處理,在對此類設備進行及時更換后,確保整個施工質量得以提高,進而達到電網設備更新的目的。
2.4 對先進技術的引入
在電網配送過程中,為了使其具有智能化特點,需要將先進電網技術積極應用其中,以發揮各項技術的最大價值。根據當前用戶密度不均勻分布現狀,若是未對其進行及時處理,則會造成電網不及時、不合理配送等問題,基于此,通過對先進設備的應用,加大網絡的監控力度,以便于對網絡電路問題進行全面了解,從而實現相關解決措施的貫徹落實。對于電線分段隔離法的運用,能夠實現故障、非故障網絡電路的隔離處理,以此縮短停電范圍,在將其危害降至最低的同時,有利于工作人員采取相關措施進行解決,確保電力系統的穩定運行。
3 結束語
在低壓配網建設與改造過程,因其與地方經濟、日常生活密切相關,所以,保證低壓配網供電模式的穩定性、可靠性,能夠實現人們生活水平的提升。當對低壓配網進行分析發現,可能對其可靠性造成影響的因素包括:設備影響與外部環境、系統不完整等,在此類影響因素的基礎上,對先進電網技術進行積極引入,構建完成低壓配網保護體系,能夠有效提升供電系統可靠性。
參考文獻:
[1]廖瑞平.供電所低壓配網供電模式探討[J].科技展望,2015(14)
:00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