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元紅


在《學與玩》2017年第3期的《窺探天機的人》中,我們和氣象觀測員一起飛上云霄、腳踏大地,采集了豐富的氣象數據信息。那么這些數據是怎樣轉變為大眾都能聽懂的語言的呢?這就需要天氣預報員的加工了。
天氣預測古已有之
現代天氣預測學是運用物理、數學等方法和原理,對變幻不定、神秘莫測的大氣的發展趨勢進行預測的一門學科。要成為一名合格的天氣預報員,首先要掌握扎實的專業知識。天氣預測是人類最早從事的科學活動之一,早在公元前3000多年的黃帝時代就出現了。在公元前2000多年的堯帝時代,還設立了專門掌管天文和氣象的官職(我國古代天文和氣象是融為一體的),這一官職歷代相沿。
幾張圖濃縮大數據
天氣預報員收到氣象數據后,首先要運用相關專業知識繪制出天氣圖。地球上包裹著厚厚的大氣層,我們所感知到的天氣情況來自于對流層不同高度大氣運動的狀態。在不同的層級上,用溫度和氣壓作為主要因子來表述大氣的狀態,就會了解不同區域的天氣系統,以及它們的運動趨勢。
不同高度的大氣情況濃縮在一張圖上,怎么能看出區別呢?這就需要把數值相同的點,用線連起來,也就是等溫線和等壓線,然后我們就能看清楚每個地方溫度和氣壓的高低。在繪制的過程中,還要注意參考其他氣象要素的變化特征。
同學們可能會想到,電腦能代替人工做很多事,難道不能用電腦繪圖嗎?答案是能,但不能完全替代人工,因為電腦繪制天氣圖難免有偏差,需要人工修訂。修訂的過程,則更加考驗天氣預報員的專業知識和細致程度。
繪制好一張精準的天氣圖,只是完成了天氣預報工作的基礎。說到圖,天氣預報工作還涉及水汽通量圖、大氣垂直運動圖、衛星云圖、雷達回波圖等多種圖形,這些圖分別反映天氣的不同測量指標。
大氣中的水汽充足與否,關系到是否會下雨,以及雨量的大小。這些信息來自水汽通量圖。預測天氣不光要了解大氣的水平運動,還需要掌握大氣垂直方式的運動狀況,對大氣有了立體的了解,才能預測大氣的變化趨勢,這就要參考大氣垂直運動圖。
再說衛星云圖,它能幫助天氣預報員獲得高空的大氣狀況,比如臺風在衛星云圖上一下子就能看出來,一旦發現氣團中間有個眼,就極有可能是形成臺風了。雷達測定的范圍相對小一些,但更精細,運用它能預測出較小區域內的天氣狀況,這些信息包含在雷達回波圖里。
這和看病有點像,中醫要“望聞問切”,西醫要化驗、做超聲波檢查等,參考的依據越多,對病情的把握越準確。預測天氣也一樣,參考的數據越多,對天氣變化的預測越精準。天氣預報員的工作可以說是在給天氣“把脈”。
預測并不是定論
雖然天氣預報員在正式發出天氣變化趨勢預報前,要經過上述若干嚴謹的分析才能得出結果,但預測并不是定論。因為地球大氣的變化是神秘莫測、瞬息萬變的,人類目前掌握的知識尚不足以完全揭示其奧秘。
天氣情況影響著人們的生產生活,惡劣甚至災害性的天氣還會危及人們的生命財產安全。這對天氣預報員的責任心和敬業心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比如一般每年進入汛期的時候,天氣預報員往往要24小時值班,時刻關注著天氣變化,及時發出警報。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