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發展的“三味藥”
中國領導層通過規劃讓小漁村成為國際大都市,讓農民變為產業工人。中國是世界上財富增長最快的國家。如今,北京正希望復制經濟騰飛的方法,盡力推動今后十年的技術進步。第一味藥是金錢。中國政府降低了創業的門檻,并用巨額資金資助初創企業。2016年,中國投入的科研資金已居世界第二。瑞士信貸銀行預測,到2020年,中國的年度科研資金將比現在再增加73%,從而超越美國。第二味藥是競爭。在北京確定了電動汽車和機器人等十個重點行業后,中國的31個省份開始相互競爭,各地方政府都努力制定戰略,以便最好地促進當地產業的發展。第三味藥是產業園區。其他國家正羨慕地看著中國的創新政策。經濟學家認為,對于大型項目來說,中國的計劃經濟手段可以成為一個優勢,不論是高鐵還是航天計劃,政府能夠在各企業之間協調,能夠提高效率。(德國《經濟周刊》)中國或提前兩年成為高收入國家
中國的收入差距自2008年以來有所縮小,獲益于社保投入增加、農村收入迅速上升等因素。摩根士丹利預計,中國將在2025年邁過世界銀行制定的人均1.37萬美元的高收入國家門檻,較其之前的預測提前兩年。專家指出,“收入差距的改善正成為中國消費和經濟增長一個日益重要的推動力。”(英國《金融時報》網站)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