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聲音設計(Sound Design)是指在影視節目制作中對整個節目或片子的音響部分(包括對白、音樂和音效)作總體設計,以便使音響和其他藝術手段一起共同完成藝術形象塑造的工作。目前它被廣泛地運用到了電影、電視、戲劇、現場表演、廣播、電子游戲、聲音藝術、后期制作等諸多領域。
“聲音設計”這個詞最早源自WalterMurch在電影《現代啟示錄》《ApocalypseNow》(1979)中的聲音創作,為了強調他所設計的聲音對這部影片做出的巨大貢獻,導演Francis Coppola在片尾字幕中首次使用了“聲音設計師”這個稱謂。
Murch的創作使影片的聲音呈現出不同于以往由聲音支撐畫面的特點,在一定程度上發生了逆向轉變,將觀眾的觀影體驗從之前的“看到某個畫面,聽到某個畫面的聲音”, 變為在某些時刻“聽到某個聲音,看到與之相對應的畫面”,甚至是“聽到某個聲音,期待與之相應的畫面”。他對聲音的創造性使用改變了世人對電影的傳統看法,使聲音和其他電影要素一樣,成為影片設計極為重要的元素之一,可以說開創了現代電影聲音制作的新時代。
聲音設計師(Sound Designer)通常是指根據節目或片子的總體藝術構想,策劃、設計節目或片子的音響構成和錄制方式,并組織實施、錄制、合成節目的音頻工作者。
對于他們工作性質的解讀可以從三個層面來闡釋:第一,指的是對電影聲音從前期到后期、從剪輯到混錄、從技術到藝術等方方面面全部負責;第二,指的是聲音編輯總監所從事的工作,負責整部影片的聲音編輯包括人聲對白音效等第三,指的是制作特殊的聲音效果,包括到不同的場所去拾取各種各樣的聲音,然后使用軟硬件對這些聲音進行加工處理,也包括通過一定的聲音設計軟件,利用音色合成原理由計算機直接合成聲音。伴隨著電影行業的發展,聲音設計這一概念也逐漸被更多的人所了解。從初露頭角到鋒芒畢露,推動聲音設計不斷向前發展的動力主要來自于兩個方面。
運用燈光造型彌補和修飾演員形象,首先,電影聲音系統的發展,尤其是杜比降噪的出現,為高保真電影聲音制作提供了可能。早先的電影聲音系統保真度較低,聲音主要由對白和少量音效組成。新的電影聲音系統所提供的大動態、寬頻段的高保真效果,以及空間分布的多樣化為電影聲音設計提供了足夠的空間。其次,一部分導演開始認識到聲音媒介所具有的巨大潛力,如Martin Scorsese、StevenSpielberg、George Lucas等,他們開始嘗試在電影中創造性地使用聲音,為電影聲音設計帶來了足夠多的注意力。
電影的聲音設計是一個藝術化的過程。從聲音的整體表現來看,是對聲音風格的設計;從聲音的具體構成來看,是對聲音細節的設計。
聲音的風格大致可以劃分為寫實主義風格和表現主義風格。
寫實主義是指對自然或生活做準確、詳盡和不加修飾的描述。寫實主義的聲音設計以現實生活中的聲音為參考,但不是還原生活真實,也根本不可能完全照搬拍攝現場的聲音。一般從容觀視點出發,聲音的音色、音量、空間感等與它所處的空間環境一致,不做刻意的修改和變形。聲音的透視關系也遵循現實生活的原則,在混響聲、反射聲的變化上符合自然的特征。
表現主義指的是一種著重表現內心情感的聲音設計方法。既可以用來表現劇中人物的內心情感,即從主觀視點出發來揭示人物的內心世界,也可以是創作者的內心情感,即創作者的態度和傾向。表現主義聲音設計不以追求聲音的真實感為目標,不重視聲音的客觀再現,而往往表現為對現實的扭曲和抽象化。還有一些表現主義聲音設計沒有任何現實依據,其目的只是對情緒、氣氛的的渲染。
從主觀視點出發的表現主義聲音設計,是人物主觀視點心理感受的外化,它體現了人物的某種幻覺或潛意識,強調的是一種無意識狀態。這類聲音設計不拘泥于客觀聲音的真實面貌,在聲音的音色、音量、空間感方面,在各種聲音的層次組成方面,可根據影片表現的內容、情緒、情感等進行修改、夸和變形。
故事所提供的時間、地點、人物、情節、故事的類型或基調等,是聲音細節設計最基本的出發點,同時也可為聲音細節設計提供思路,具體表現可以從以下幾點理解。
第一:敘事視點。對敘事視點的判斷或選擇在電影聲音設計中至關重要,視點決定了觀眾從什么樣的角度來觀看,也就決定了觀眾對于聲音和畫面的理解。
第二:片頭和片尾。對片頭的聲音設 計可以針對片頭的功能來考慮,是設定氛圍還是帶有簡單的情節提示,是否需要強調某種聲音動機,或者利用聲音來強調某種意圖。可以充分利用音樂的風格特征,通過節奏、調式、音色等來表情達意。
第三故事發展對于故事的發展方向,可以利用聲音設計給出暗示,或者反其道而行之,讓觀眾無法提前預知故事發展的方向,以制造更強的懸疑感。也就是說,聲音對于故事的表現可以考慮揭示什么、隱藏什么。
第四:動機。聲音動機指的是用來傳達某種含義、表達某種意圖的聲音細節。故事中包含有哪些重要的聲音元素,各個場景想要告訴觀眾些什么,對于這些問題,可以通過聲音動機的運用來引導觀眾的關注焦點,把觀眾的注意力吸引到某些細節上。
第五:過渡。聲音可以隨著畫面的剪接直接切換,也可以采用更富戲劇性的過渡方法。從聲音剪輯點來看,聲音提前和滯后是比較常見的,會給觀眾帶來某種預見性、期待感或者留下回味的空間。聲音可以縫合畫面經過剪輯所產生的斷點,減少斷裂感,讓剪輯點變得流暢,甚至讓觀眾意識不到剪輯點的存在。
第六:聲畫對位。使聲音和畫面成為平行關系而不是重復關系,相互補充,相互映射,往往比單一的聲畫同步更具沖擊力。
為表彰并激勵聲音設計師繼續為電影發展做出杰出貢獻,目前世界范圍內的各大電影工作者協會紛紛設立了相應的獎項,其中最具代表性的當屬奧斯卡獎的聲音類獎、MPSE的“金卷軸”獎以及CAS獎
聲音設計的本質是時間的函數,是畫面的必然產物,更是一種藝術元素。關于影視聲音設計的討論會涉及很多不同的層面,更深層次的探究有進一步的挖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