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中市和順縣位于山西省東陲,太行山之巔。是抗戰時期的革命根據地。全縣總面積2250平方公里,總人口14.38萬。境內山巒起伏、溝壑縱橫,地勢平均海拔在1300米以上,故有“山高風猛、石厚土薄”和“七山二水一分田”之說,加之過去交通閉塞,土地貧瘠,農民收入低下,屬國家級貧困縣。所有的扶貧生建立了檔案和聯系制度,同時,要求各校對扶貧對象的學習、生活、思想以及家庭教育情況逐一登記造冊。

五老向特困留守兒童開展捐助
為了加強對全縣留守、貧困、殘疾兒童的關愛工作,縣里成立了關工委參與的關愛領導小組。在關愛小組的統一領導下,按照“扶貧到戶,精準到人”的原則,確定扶貧對象,并建立信息庫,進行臺賬化管理。2016年全縣共有建檔立卡的貧困幼兒1001人,小學生2559人,初中生1329人,并對
為使全縣貧困及留守兒童不因家庭困難或遠離雙親造成失學、輟學現象,保證他們完成義務教育階段的學習任務,縣關工委采取了兩方面的措施。
在物質層面上,按照“扶貧到戶,精準到人”的原則,確定扶貧對象。到目前為止,全縣在幼兒資助方面,從2012年秋季開始到2016年累計資助221萬多元;中職資助從2007年開始到2016年累計資助貧困學生13833人,受助金額973萬多元;普通高中生資助從2010年開始到2016年,累計受助貧困生4820人,共計393萬多元。同時,縣財政每年撥付300萬元,免除貧困高中生的學雜費。在社會資助方面,縣關工委和縣教科局、工會、共青團、縣婦聯、扶貧局、縣殘聯以及部分民營企業,通過多方協商,通力合作,去年全縣資助特困生、留守兒童以及殘疾兒童共計364人,同時又幫助部分困難學生解決上大學申請無息貸款計623萬多元,圓了他們的“大學夢”。
在精神層面上,著力解決貧困生因家庭困難造成思想上的陰影。一是開展“五個一”活動,即開通一部親情電話;每月舉辦一次法制、安全、心理教育講座;每周與貧困生談一次心;每學期讀一本好書;每月寫一次親情書信。二是實行三優先,即學習上優先輔導;生活上優先照顧;活動上優先安排。縣關工委依托縣青少年活動中心,以及3個鄉村少年宮,開設了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和假期活動。并利用暑期,組織“蒲公英暑期夏令營”活動,帶領留守兒童到縣紅色革命教育基地橫嶺鎮石拐會議紀念園參觀??h關工委還充分利用家長學校這個平臺,對留守兒童開展感恩教育和成才教育。如和順一中邀請北京感恩教育專家趙飛來校進行演講,引發了在場的學生和家長的思想共鳴和情感共振,達到了學生“學會感恩,立志成才”的教育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