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州市位于安徽省西南部,森林覆蓋率近60%,是國家首個生態經濟示范區。近年來,市關工委為培養未成年人生態道德觀念,組織發動五老深入學校開展專項調研,舉辦主題教育宣講,編寫鄉土課外讀本,帶領學生參加社會實踐活動,老少牽手合力為生態美麗新池州撐起一片藍天。

孩子們認真清除城市“牛皮癬”
開展生態道德教育專項調研。為探索出切實可行的工作方案,2015年,池州市關工委和教育、環保、林業等有關單位多次開展生態道德主題教育專項調研。通過調研,市關工委主任朱永能認為,引導未成年人正確認識人與自然的關系,養成自覺保護生態環境的良好習慣,對于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發展,建設美麗新池州,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調研之后,池州市成立未成年人生態道德主題教育工作領導小組,制定《池州市關工委關于加強未成年人生態道德主題教育工作實施方案》,確保未成年人生態道德主題教育扎實有效開展。
舉辦生態道德主題教育宣講。根據學生特點,市關工委組織五老深入學校開展生態道德主題教育宣講,向未成年人進行生態環境保護有關知識宣傳。三年來,市關工委組建縣(區)級生態道德主題教育報告團5個,開展主題宣講共148場,受教育人數超10萬人次。孩子們的生態科普知識增長了,生態道德意識和生態保護觀念增強了,開始積極參與營造美麗池州良好生態保護氛圍的活動。如今,娃娃們個個成為生態保護監督員和宣傳員。如果有人采摘校園和街道兩旁的花,娃娃們看到了會提醒;如果父母焚燒秸稈,娃娃們知道后會勸說父母。
編寫生態道德鄉土課外讀本。市關工委立足市情區情,組織各地關工委編寫生態道德教育鄉土教材讀本。石臺縣關工委編寫《中國原生態最美山鄉》,東至縣關工委編寫《堯舜之鄉》,貴池區關工委編寫《杏花村》,青陽縣關工委編寫《青陽風景》,九華山管委會風景區關工委編寫《美麗九華山》,這些教材圖文并茂,融趣味性、知識性和教育性于一體,具有濃郁的地方特色。2017年國慶前后,這份特殊的節日禮物陸續發放到孩子們手中,成為孩子們課外學習的良師益友,深受喜愛。
組織學生參加社會實踐。圍繞植樹節、世界地球日、世界環境日等重要節日和當地美麗鄉村建設,市關工委、教育局每年組織學生,走進社區、走進景區、走進自然,讓學生感受優美的生態環境帶來的愉悅心情。同時大力開展“我去栽上一棵樹,為家鄉再添一片綠”“清除白色污染,我為母親河梳理”“我為街道治理‘牛皮癬’”等系列活動。通過國旗下講話、主題班會、主題征文、知識競賽、創意設計比賽等形式,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生態道德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