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幾年前,他辦了退休手續,依依不舍地離開了辛勤耕耘40年的教育教學工作崗位,心里涌出一股難以言表的失落感。但自從擔任了遼寧省朝陽市喀左縣利州街道建設社區關工委副主任以后,趙貴的生活一下子充實起來。十多年來,沒有一分補貼,趙貴始終保持著共產黨員向上向前的本色,牢記為人民服務的宗旨,為青少年、為居民辦了許多好事、實事、善事。
在趙貴所轄的第三居民組,住戶劉福林夫妻倆都是下崗職工,日子過得十分緊巴。2005年秋末冬初的一天,趙貴按著社區書記張曉華的安排,來到他家核實情況,想為他們辦低保,想不到他家的獨生子、19歲的劉勇竟是聽力一級殘疾,患有先天性耳聾。但他是個有志青年,在家里不是練書法、繪畫,就是習練武術。在了解完劉家的經濟情況后,趙貴心里也暗暗發誓,一定幫劉勇治好耳聾,讓他也像正常人一樣生活。
幾天后,社區召開會議,縣委常委、常務副縣長孫國德到建設社區想要包扶一戶貧困家庭,社區領導經研究,原本將這個扶貧指標定在了第二居民組。趙貴聞訊后,趕緊找到社區書記張曉華,講了劉家的貧困情況,最終為他們爭取到了這個扶貧指標。
談到為劉勇治病,孫國德旗幟鮮明地表態道:“治,一定要治,但考慮眼下縣財政比較吃緊,最好讓他家先籌錢,回來后藥費發票交給我,再想辦法解決。”來到劉家,趙貴把縣領導的想法與承諾,一五一十地講給了劉勇的父母。幾天后,劉家籌集到9萬多元,劉勇在父親陪同下,登上了開往首都北京的列車。在解放軍總醫院,經過專家會診,手術得分兩次進行,這次專家為劉勇進行了左耳耳道疏通,手術順利完成。
聽說劉勇手術成功回來了,趙貴趕忙過來看望,高興過后,他心里泛起嘀咕,明天就是臘月二十三小年了,可劉家還是冷鍋冷灶,沒點過年氣息。不用問趙貴心里也明白為給劉勇治病,幾乎親戚朋友家都借遍了,眼下劉家拿不出錢辦年貨。趙貴對劉勇父母說:“你們甭著急,關于過年的事,我再跑跑腿。”第二天,各單位剛一上班,趙貴頂著寒風便推開了縣計生委主任司春林辦公室的房門,他講了劉家實際情況。司春林說:“對于患病治療的獨生子女及其父母,我們計生委一定關照,讓他們享受到黨的溫暖和計生部門的呵護關愛。”當即,他叫會計從辦公經費里擠出1200元交給了趙貴。也巧,這天劉勇及其父母一家三口的“低保”也批下來了。趙貴趕到劉家,一手遞過1200元現金,一面叫劉勇父親到縣民政局去支取“低保”金。對于劉家來說,這可真是雙喜臨門。
轉眼,到了劉勇要進行第二次手術的時候了。臨出發前,縣總工會、縣殘聯、縣民政局為他共捐助了6500元。醫院順利為他右耳做了耳廓再生手術。出院后,劉勇的聽力幾乎接近常人。但趙貴并沒為此滿足,因為劉勇有一技之長,于是他通過社區幫忙,為劉勇爭取到朝陽市一家職業技師學院免費學習的指標;一年后,趙貴又將劉勇送進當地職專學習;2010年7月畢業后,劉勇又順利地考入了沈陽職業技術學院,成了一名大專生。畢業后,劉勇在社區當上一名義工,由于業務熟練,加上他任勞任怨,很快得到了縣殘聯的賞識。縣殘聯主席張國政將他調進縣殘聯工作,并兼利州街道建安社區殘聯專干。2017年7月1日,劉勇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趙貴(左)和劉勇(右)在一起
眼下,大多同齡人都當上了父親,趙貴又托親靠友,為劉勇介紹女朋友,爭取讓他早日建成一個幸福美滿的家庭。
經診斷,白瑜佳被定為二級智殘,每當想起此事,母親崔亞君便痛心疾首。那是白瑜佳兩三歲時,母親抱他出屋,不料走出外屋時她滑了一跤,把白瑜佳的腦袋重重地磕在門框上,從此聰明伶俐的孩子變得很呆滯,加上家里困難,沒有及時醫治,而落下終身智殘。幾年前,大城子鎮政府考慮到崔亞君家的特殊情況,破例將白瑜佳轉成城鎮戶口,并給他辦了低保手續。從此,白瑜佳便成了趙貴的牽掛。
2008年盛夏的一天,趙貴碰見了崔亞君,問起白瑜佳近況,順便說起她家無人打理的老宅。因為幾年前,崔亞君的丈夫外出打工,不幸沉船身亡,為了生計,孤兒寡母3人搬進看護房,崔亞君挑起重擔經營蔬菜大棚,而放棄了自家的老房屋。
聽說老宅院還在閑置,趙貴忙說:“亞君同志,這房子怕扔不怕住,你這樣扔了好幾年,連個大門也沒有,太可惜了。”接著,趙貴又說:“你怎么也得給大兒子瑜佳留個落腳點,要老有所居啊。”
崔亞君也想到過這個問題,但她一人經營蔬菜大棚就忙得不可開交,實在抽不出身顧及老宅。趙貴想到了崔亞君的難處,又開口說:“只要你同意修繕,我可以幫你找瓦工,并一起搭把手幫著干。”知情的人都知道,別看趙貴是教師,又當過校長,但在業余時間,早就學會了木工、瓦工活計,也是個行家里手。
為了崔亞君,更為智殘青年白瑜佳。伴隨著一噸水泥、兩車沙子買進,趙貴和雇來的瓦工師傅候申明忙了起來,對整個房屋進行修繕,搭了一鋪火炕,修了鍋臺,外屋里屋地面上全鋪上了瓷磚,里屋頂棚是用花格布吊的頂,煞是好看,老化的燈全換上了新的。院外,老式壓水井也修好了,又蓋了個簡易門樓,安上了大門
七八天過去了,小院子整潔如新,萬沒想到白瑜佳竟吞吞吐吐地感謝道:“趙 趙大爺 謝謝……您了。”經趙貴幫忙,小院以年租金1500元租給了鄉下進城陪讀的用戶。后來,趙貴又一次走進白瑜佳老宅,經了解年租金已增加到3500元。當然租金是小事,重要的是白瑜佳老了以后能老有所居了。
趙貴用實際行動幫助當地殘疾青年的感人事跡被廣為流傳,成了殘疾人名副其實的知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