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母手中線,孩子身上衣。“代理家長”袁煥芳老師為留守兒童縫補衣服(文/重慶市關工委)
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帶動大批青年農民走進城市,導致農村產生了留守兒童這一特殊群體。他們人數多且長期與父母分離,缺少家庭教育和親情呵護,缺乏親情撫慰,監管難以到位,容易產生認識、價值上的偏離和個性、心理發展的異常,部分孩子甚而走上犯罪道路。為了更好地關心教育培養這群孩子,不少地方關工委自2007年以來探索組織五老擔任農村留守兒童“代理家長”,通過“一對一”結對幫扶等做法,幫助解決留守兒童“教育難”“管理難”“入學難”等問題。這項工作已在各地實現全覆蓋,一定程度上緩解了留守兒童困難群體的生存發展困難,遏制了留守兒童監護教育缺失的問題,有效解除了外出務工農民的后顧之憂,進一步構筑起留守兒童成長教育的良好環境。不少地方撥出專項資金,為農村留守兒童和流動兒童免除學雜費,并落實生活補助費,有的還創辦了寄宿制學校,做到不讓一個留守、流動兒童因貧失學、輟學。中央和各地新聞媒體對此多次報道。
安徽省合肥市杏花村街道關工委聯合汲橋社區,開展“小手剪紙迎新春,傳統非遺話民生”活動。來自俄羅斯的社區志愿者與小學生們一起剪紙,感受中國傳統文化的魅力(文/葛傳紅 阮雯)
中國石油遼河油田沈陽采油廠關工委和離退休辦公室,組織五老志愿者走出家門,清掃礦區道路積雪,保證行人安全,為創建文明城市增添了正能量(文/劉寶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