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何家票

“法律存在的目的,是調節各種社會關系,它不是冷冰冰的條文,而是通過積極行為對社會活動進行預,以期達到構建和諧社會的目的?!蓖粜l平說,只要用心體會,就能感受到法治的溫度。
早上8點45分,汪衛平律師背著一個雙肩包大步流星走進云南弘石律師事務所,約定采訪的時間是9點鐘,他提前15分鐘到達。
“今天早上還有一個案件需要處理,時間太緊張了?!蓖粜l平在一邊說話一邊從肩上取下包。50歲的他,辦事依然風風火火。
汪衛平從西南政法大學畢業后,進入宣威市電廠工作。或許骨子里面就有一種法治情結,在電廠工作幾年后,他和電廠解除了勞動關系,成為了一名職業律師。
雖然律師這條道路注定要與奔波勞累結緣,但他喜歡這樣的感覺。
2003年初,某國有商業銀行宣威市支行6名柜員合同工被單位終止勞動關系,6名職工隨即向汪衛平尋求法律服務。
汪衛平受理這個案子后,以“同工同酬”為主要訴求向該行提出了多項訴訟主張,案件經過勞動爭議仲裁、一審、二審,最終以和解結案。
在該案件辦理過程中,汪衛平感受到勞動者維權的艱辛與無助。
同時,他意識到,要為廣大職工群眾提供優質、高效的法律服務,一個人的力量畢竟有限。
為此,汪衛平在律師事務所內部設立了勞動法律事務部,整合所內所外勞動法律服務資源,組織所內從事勞動法律服務的律師進行業務學習、討論和培訓,將其在職工維權戰線上“一個人的戰斗”轉化為“一個團隊的戰斗”,提升了戰斗力。
在此基礎上,汪衛平與云南總工會法律保障部積極協作,并成為云南省總工會社會化維權律師之一。
作為一名云南省總工會社會化維權律師,汪衛平除了負責處理農民工維權案例外,他還擔負著為職工普法的職責。
就在采訪前幾天,他剛剛參加完云南省總工會十九大精神宣講、職工依法維權宣講等活動。
勞動爭議案件面對的都是弱勢群體,與動輒上千萬元的經濟糾紛相比,勞動爭議案件看上去只有付出,沒有收獲。但汪衛平一直堅持走下來,在他心里,律師不僅僅是一種謀生手段,同時還肩負著一種社會責任和歷史責任。
作為一名勞動法資深律師,很多私營企業主會向汪衛平咨詢,如何通過少繳納社會保險的方式來減輕企業負擔?每當遇到這樣的情況,汪衛平都會告訴他們,法律不是用來規避的,而是用來遵守的。
成為云南省總工會社會化維權律師后,汪衛平就接到一個棘手的案件。
2008年3月,從云南省富源縣一個偏遠山村來到昆明務工的楊榮情,不幸因工傷事故,造成急性重型顱腦損傷。
雖然經過一年多的治療,楊榮情的病情仍然處于危重之中。由于雙方對于工傷事故的一次性賠償產生嚴重分歧,用人單位使出了“釜底抽薪”之術,不再給仍需治療的楊榮情提供住院費,企圖通過此舉逼迫楊榮情出院。
職工的合法權益正受到侵害。
云南省總工會緊急啟動法律援助程序,幫助楊榮情維護合法權益。
汪衛平臨危受命,成為楊榮情的援助律師。
辦完法律援助手續的第二天,汪衛平就與用人單位提出邊治療邊談判的主張,但這個主張遭到對方的拒絕,談判陷入了僵局。
為破解用人單位的“釜底抽薪”術,并防止維權工作陷入“全部請求一次仲裁,仲裁訴訟久拖不決,遠水解不了近渴”的困境,汪衛平與云南省總工會法律保障部制定了“一次事故,分段仲裁”的策略。
汪衛平動員楊榮情家屬想辦法先墊付醫院治療費,待拿到醫院治療費的收據后,通過訴訟、仲裁手段,拿到賠償款后,又將醫療費補充進去,循環往復,化解了用人單位拒絕支付醫療費的危機。
維權的過程異常艱辛。
在最艱難的時候,汪衛平甚至拿出自己的積蓄借給楊榮情的家屬。
從2009年3月第一次申請勞動爭議仲裁起,至2009年11月獲得全部賠償止,歷時8個多月,楊榮情的工傷維權,經歷了仲裁、一審、二審、執行、工傷認定、勞動能力鑒定等20多道法律程序。
在汪衛平的堅持下,用人單位意識到“拖”下去解決不了問題,案件迎來了轉機。
2009年11月,楊榮情家屬拿到了用人單位支付的工傷賠償款38萬元,加上前期已經支付的賠償費,共計83萬元,這個賠償數據,刷新了當時云南省農民工工傷獲得賠償金額記錄。
“法律存在的目的,是調節各種社會關系,它不是冷冰冰的條文,而是通過積極行為對社會活動進行干預,以期達到構建和諧社會的目的?!蓖粜l平說,只要用心感受,就能體味到法治的溫度。
在汪衛平參加職工依法維權宣講活動中,他把依法維權、合理維權當作宣講的重點。
為了引起公眾注意,農民工在維權時會采取一些諸如跳樓示威、圍堵單位、切斷交通等方法。汪衛平表示,這些行為太過極端,也是錯誤的,有時還會使自身陷入一個違法的困境中。
汪衛平就經歷過這樣的案件。
2015年春節前夕,原本大家都沉浸在節日的喜慶中,但包工頭李某、唐某糾集50余名務工人員來到某建筑公司辦公區域討薪。
在討薪的過程中,李某、唐某在該建筑公司大門口拉橫幅,辦公區域停放車輛、張貼各種討薪標語,播放高音喇叭,占領該建筑公司辦公室及辦公樓樓道。
實際上,該建筑公司已經結算并支付完畢全部勞務分包工程款,但李某、唐某企圖以這種方式迫使該建筑公司認可和支付沒有事實依據的款項。
在東陸橋派出所民警的主持下,云南弘石律師事務所協助該建筑公司成功地說服了李某和唐某,停止了違法討薪行為。
在后續協商談判過程中,該建筑公司通過清理財務憑證,核對財務數據,發現該建筑公司非但沒有李某、唐某工程款,反而向其掛靠公司超額支付了103萬元。
原來,在2012年4月,該建筑公司與包工頭李某、唐某所掛靠的公司簽訂《勞務分包合同》,將勞務工程分包給其掛靠的公司施工。
2014年春節前夕,包工頭李某、唐某就已經采用同樣的方法,糾集大量的務工人員到該建筑公司實施所謂的討薪。該建筑公司迫于壓力,倉促之中與其掛靠公司結算時沒有發現已經超額支付32萬元的工程款,反而錯誤地認為還欠工程款71萬元。
兩項相加,造成該建筑公司超額支付李某、唐某掛靠的公司103萬元。
為此,該建筑公司委托律師針對包工頭李某、唐某的違法討薪行為提起侵權訴訟。
案件經過審理,法院最終判決兩包工頭侵權事實成立,判決兩包工頭向該建筑公司賠禮道歉、消除影響,并承擔訴訟費用。
同時,該建筑公司還委托律師向法院提起了第二場訴訟,要求李某、唐某掛靠的公司償還超額支付的103萬元工程款。
李某、唐某兩包工頭連續兩年在春節前上演的所謂討薪的鬧劇,最終連續輸了兩場官司。
汪衛平說:“合理的利益訴求,也必須在法治框架內解決,我們應當從這個真實的案例中吸取經驗教訓,不應當在利益誘惑面前迷失方向,觸犯法律和道德的底線?!?/p>
汪衛平除了身體力行為職工維權外,他還以勞動法專業律師身份,通過提交書面修改意見、參加立法討論會、聽證會等方式,參與了《昆明市工傷康復管理試行辦法》《昆明市關于預防集體勞動爭議的規定(征求意見稿)》《云南省企業工會條例》等立法活動,從源頭上為職工維權提供了制度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