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聯盟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楊立森
年,本質上是一個時間單位,與表盤上標注的數字,含義是一樣的。在中國,年不僅代表時間,還帶有極濃的家國情懷。
兒時的年就如除夕夜空絢爛的煙花,那么美麗,那么令人按捺不住,那么令人身心向往。
年還遠著呢,我就不停地問母親:過年還有多少天?當《寒假作業》發下來的時候,看到作業本上印著的挑著鞭炮的小男孩,長著紅鼻子的雪人,心會“咚咚”跳個不停,我知道年近了。
村莊的某個角落突然響起一聲鞭炮響,我心中蓄積的著急一下就會被點燃,胸膛里仿佛藏了一只淘氣的小貓咪,撓得我直難受:年就要來了!年就要來了!有時,我也會像只警覺的兔子,支起耳朵聽聽鄰莊是否也有鞭炮聲隱隱傳來。
當生產隊部傳來年豬的嚎叫聲,當村莊的巷弄里飄動著油炸的香味,當父親坐在火爐邊,用捅條燎去豬頭上的豬毛,我知道年又近了。
當一年中最后一個大集來臨,當鞭炮市場上震耳欲聾、硝煙彌漫,當賣者高處喊、買者覷眼瞧時,年已到了家門口。
當門框上七彩的過門錢在風中翻舞,當母親將箱子里準備好的新衣拿出放在床頭邊,當父親忙著剁水餃餡的時候,我知道今天是除夕。等那么久,年終于來了!
我們一幫孩子口中回味著水餃的味道,口袋里裝著草紙鞭炮,在整個村莊中大呼小叫,看天空升起的煙花,聽別的孩子更歡快的叫喊,徹夜無眠。
兒時的年,是在期盼、美食、鞭炮、新衣中度過。每每新年剛過,又會立刻計算下一個春節的距離,真遙遠呀!
現在的過年呢?感覺不到,努力感覺,依然并不強烈。我只知道要過年時,遠在千里之外求學的兒子會像候鳥一樣飛回到我們身邊。因為春節,我們一家人可以長時間待在一起,我可以看他母子打打鬧鬧,我也很樂意在廚房中煎炒烹炸。忽然就很感謝這個節日,沒有春節,一家人真的是難得聚在一起。
母親常常說:過年好,孩子們都回來了,一大家人在一起,多好!
這就是現在的年給我的感覺,那些在夜空中炸響的禮花,那些為春節準備的各種美食,那些為節日買下的時尚新衣,其實都不重要,只是因為春節,我們三口之家可以長久團聚,我家與弟弟一家可以圍繞在父母身邊,那感覺,很溫暖,也很快樂!
兒時的春節是我自己的,現在的春節,是父母的,是我們的,也是孩子們的,更是我們這個民族的。
正因為有了春節,才讓無數游子不遠萬里奔向一個叫做“家”的地方。
□貴州開磷集團 趙寬宏
春聯總是與年聯系在一起。在我記憶中的老家揚泰地區,不管如何貧賤,飯可以吃得差一些,衣可以穿得舊一點,可春聯是不能不貼的。
春聯是對聯的一種。名勝古跡,廟堂之中,以及開業慶典,紅白喜事,都能見到對聯的身影。但它們都不叫春聯,過年貼的對聯才叫春聯。有人考證后說,中國最早的一副春聯應該是:“回回故往,逐吉新來;年年多慶,月月無災。”有人不同意,說后蜀之主孟昶在公元964年除夕題于臥室門上的對聯,“新年納余慶,嘉節號長春”,才是我國最早的一副春聯。說春聯是宋代才從“桃符”發展而來,大概也是不會錯的。資料又表明,明以前,對聯很多時候還只是文人間的一種創作活動,文人們為了炫耀自己的知識,常常以典故寫作春聯,后經明太祖朱元璋的推廣,明以后才在民間盛行起來,終成國粹。
其實不僅我的老家,大概全國大多數地方都有貼春聯的習俗。記得好多年前《北京文學》上讀過一個短篇,講有個村子沒有一個識字的,因此就沒人會寫春聯,可春聯又不能不貼。不過不要緊,村民們有辦法:把紅紙裁成條后,用碗底醮了墨像蓋章一樣在紅紙上蓋圈圈。
記得小時候,大年初一從村子這頭走到那頭,家家門上都是紅紙黑字的春聯。真是忽如一夜東風起,千門萬戶“桃”花開,這就給年平添了若干“新”的氣象,心中也會溢滿喜悅。
現在有印刷的春聯賣,在街頭也見有人寫春聯賣,可那時在我們那里,都是買紅紙回來自己寫或請人寫春聯,原因自然是因為紅紙便宜。我家的春聯一般是我父親寫,聯句內容大門上的是“勤是搖錢樹,儉是聚寶盆”;灶臺上的是“上天言好事,下地保平安”之類的。遇上父親趕不上回家過年,我就大著膽子裁紙疊格子自己寫,聯句內容不是“英雄門第春光好,吉慶人家喜氣多”,就是毛主席的詩詞“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鄰家的奶奶爺爺見了,也拿了紅紙來請我給他們寫。我的字自然是拿不出手的,但肯定要比用碗底蓋的圈圈強。有一年還給豬舍上寫了一句“豬大如牛”,寄托了一個農民的樸實心愿,有人見了,發出一串叫好聲。當然不是說我的字寫得好,而是認同那幾個字的意思。那年我家養的豬還真就長得很壯。
我雖讀書不多,但讀春聯卻是我的喜好。新年里,我總要在莊上走走,邊走邊讀人家的春聯,即使是現在,只要回家過年也是這樣,品味聯句的寓意,欣賞書寫的藝術。
我現在居住的城市,大多數人家不貼春聯。因此,每到春節,煙花爆竹聲中,我還是覺得這年少了些什么。

陽煤平原化工有限公司 寇寶領作

中鹽安徽紅四方股份有限公司 潘俊杰作

山東青島東生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胡玉忠作
□太化集團合成氨分公司 王若群
過年,大年夜包餃子,初一早晨吃餃子,。我們老家還有一個講究,包餃子時要使勁捏餃子邊,意為“捏小人嘴”,說是可以規避周邊讒言,趨利避害,來年順利。
過年,是華夏子孫認同的一種古老習俗,東西南北中,過年過的是一種情感,團團圓圓,和和美美。春節放假,在家中過年。多少年來,最放松、最懶散、也最平靜、最盼望的是一家人團團圓圓,聚在一起過好一個春節。早些年,過年回老家,一票難求。回老家過年,交通成了一大難題。無論是火車票、飛機票,甚至哪怕是一張能混上火車的站臺票也行。但無論從哪個渠道,都是沒票。這兩年網上訂票,省了很多事,可以很順利地提前拿到夢寐以求的臥鋪車票,而且是下鋪。母親說今年通往我們老家的高鐵通車了,今后回老家更方便了,而且也就3個小時旅程。
過年前,我和妻子一起到超市買年貨,東西琳瑯滿目,商店里熙熙攘攘,好一派祥和的節日氣氛。晴空萬里,風和日麗,唯一的缺點還是有點冷,屋里有充足的暖氣,暖暖和和。
這兩年每到大年三十晚上,我們家照例在客廳看央視的春節晚會,我、妻子、哥哥跟嫂子都圍在老母親身邊,坐成一圈,忙前忙后包餃子、準備年夜飯。老母親臉上一直蕩漾著笑容,一家人聚在一起熱熱乎乎。我的手機、妻子的手機、哥嫂的手機,不停地響著,拜年的短信、微信快擠爆了屏。我也忙里偷閑給親朋好友、給領導發一個拜年的短信或微信,衷心祝大家大吉大利萬事如意。前年開始,山西太原城里已不讓燃放鞭炮,這已成了一種約束和習慣。兒子貓在自己的房間里看他喜歡的東方衛視春晚,不時地跑出來,和我們交流幾句,然后又閃進屋里。一個晚上,不斷會聽到兒子房里爆出笑聲,兒子說他手機里不時傳來微信提醒,他搶了家人、同學、朋友群里發送的紅包,大約有五六十元。孩子們過年總可以無憂無慮地歡笑。
這幾年,大年初二,我們照例都要回到丈母娘家拜年。岳父岳母看著我們一家三口全部趕到,高興得合不攏嘴。岳父患有糖尿病,人很瘦,他辛苦操勞了一輩子,在化肥廠工作時,是廠里的勞模,退休后積極關心社區公益事業,幫過很多人,是我敬重的長輩。想不到去年4月初,老人白天擺弄花草受了累,到夜里眼睛一閉不睜,一輩子過去了。現在,我的妻子提前辦理了退休,集中精力伺候我的母親和岳母安度晚年。
松弛的年假,我實在想著懶散,進入狀態睡個懶覺,單位里春節過后要啟動好幾個建設項目,領導讓過節期間靜下心來好好籌劃籌劃。我在懶散中可以平靜躺著肆意去想很多事情,想過去、想將來,拋棄平日里的煩惱,放松緊張了一年的心情,過一個輕松的春節,讓自己放心睡覺,每天保證有10個小時以上的睡眠,這種感覺前所未有的好,神清氣爽,感覺好極了!
工作了一年的辛勞,隨著快樂的氛圍而煙消云散了。過年,過的就是一個氛圍、一種情感。中國的春節傳承了很多傳統。從我自己來講,很希望傳統在我們身上弘揚,熱鬧也好、清凈也罷,最起碼我們不要丟掉傳統,更不要受外國的“洋節”干擾,然后使我們的生活過得和和美美。日子過得累,實際上是一種心里浮躁,對生活標準追求過高過嚴,攀比超過了自己的承受能力。具體來講,現在的日子我還是很滿足。國家正走向富強,社會在變好,我們的衣食住行樣樣都在慢慢變好。母親常說“你們可趕上好時代了,現在的日子和過去沒法比。”戊戌年到了,進入新時代,人們的浮躁肯定會比以前少些,生活雖然有一些不如人意之處,但是浮躁總體來講還是比以前少了,人們的真情比以前多了。我感覺到人們的親情正在回歸,更注重傳統,正在延續傳統。一位留居美國的同學漂洋過海回來過年。他說,中國人的春節是世界上最好、最傳統的節日之一,蘊含著豐厚的歷史文化積淀。
過年,一個體現中華溫情,凝聚華夏子孫的節日。初一一大早,兒子早早起床,恭恭敬敬給奶奶、給我和妻子拜年,說一會兒還要給老師同學去拜年。看著母親的微笑,我希望傳統還在我們手中延續,當成生活中美好的東西,留在我們自己身邊,生活過后積淀和結晶的是一種傳統文化。

《中國農資》 趙光輝作

中鹽安徽紅四方股份有限公司 岳庭富作

安徽六國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張紅麗攝
□湖北新洋豐肥業股份有限公司 龔麗
當村寨的空氣中彌漫著柏香樹葉燃燒的獨特清香,當成片連排的晾衣架上曬滿了壓皺的棉襖,當左鄰右舍在一起做糍粑的時候,新年就快到了。
這時,平日里足不出寨的老奶奶在兒孫的簇擁下也要去趕一回場,只為去集市上走一遭,瞧瞧新鮮、湊湊熱鬧。婦女們則穿上花花綠綠的棉襖,背上背簍,忙碌穿梭在年貨攤前。她們不再像平日里那樣精打細算,只要是自家大人小孩喜歡吃的,通通都買一點,遇上親戚家的孩子嘴甜一點的,她們還會大方掏出個五塊十塊打賞。
我小時候嘴甜,見人就喊,因此成為過年最大的受益者。母親不會阻攔我接親戚給的零花錢,對方給多少,我看在眼里,樂在心里,可表面卻裝作“硬不要”的樣子躲閃在母親身后,稍后又會在她的眼神默許下,紅著臉接過來緊緊攥在手里,然后一溜煙兒地跑去買我惦記已久的頭花。記得我小時候最喜歡的頭花,是那種像牡丹花一樣大而且鮮艷的花骨朵,扎兩個羊角辮之后,套上去自認為特別好看。買完頭花剩余的錢,我會給弟弟買兩盒他最愛的“擦擦炮”,像火柴盒一樣大小,并且印有孫悟空、豬八戒等圖案。我膽子小,不敢玩,他卻時不時掏出一顆,用力在盒子側面一劃,神不知鬼不覺丟在雞窩狗窩旁,突然一聲爆響,嚇得雞飛狗跳,他卻樂得屁顛屁顛兒的。
農歷臘月三十清晨,天剛蒙蒙亮,全村人便被大火炮的一聲聲巨響從美夢中喚醒。老人們早早起床,把壁爐里的柴火燒得火紅,象征一年四季紅紅火火;媳婦們圍上圍裙,在灶臺前開始準備豐盛的年夜飯;男子們則在堂屋里虔誠地為祖先打紙錢寫符包;小孩們各自拿著一盒“擦擦炮”,歡鬧著比誰放得更響亮。
山里人過年講的是一個熱鬧,爆炸聲一波接一波響起來,山谷里到處回蕩著震耳欲聾的鞭炮聲,就連山外的人家也能感受到各村寨節日的熱鬧,于是他們也點燃鞭炮回應起來,新年就在接連不斷的聲聲報喜聲中悄悄來臨。
吃過晚飯,就到了互相串門的時候,大家趁著過年難得的相聚,敘敘輩分、拉拉家常、講講外面的世界。大年三十的火格外旺,寨里每家每戶都會在火鋪中心生一籠明晃晃的柴火把滿屋子熏得熱熱乎乎。只要有人來就招呼在火鋪邊坐下,拿出上好的煙、酒、茶、瓜子糖果,隨意盡情享用。大家差不多盡興了,一家人就圍坐在火爐邊,開始包包子,初一吃團圓包子,是寨里傳統的習俗。我最喜歡揉面,把手洗干凈,用葫蘆瓢從口袋里舀出雪白的面粉放在大圓木盆里面,在面粉的中間用拳頭壓出一個小窩,在小窩里加入溫熱水,慢慢讓面粉吸收,全家人齊上陣,蒸一鍋白胖胖的包子,有紅糖餡的、肉餡的、豆沙餡的好幾種,樂在其中。
準備好了一切,就到晚上十二點了,跨年夜,這時每家每戶會放幾個超大超響的震山炮,象征著新的一年大順大發。放完震山炮,父親就把晚飯時祭奠祖先的冷飯調成一碗水飯倒在后山的岔路口,供那些無人祭奠的孤魂享食。
一番熱鬧之后,大山也逐漸安靜下來,它環抱著山寨,守護著寨民,默默地開始孕育著新的一個豐收年。
□陽煤平原化工有限公司 夢琳
記得小時候,一入臘月,年就開始從村里那兩盤飽經滄桑的老石磨上悄悄地轉動起來。那時過年,雖然鄉親們的生活比較艱苦,但家家卻要蒸上一些白面饅頭、黃餡團子。兩盤堅硬沉重的石磨白天黑夜不停地旋轉著,帶著父老鄉親們走向新年。
推年磨的同時,家家戶戶還要清掃整理房屋,挑一個艷陽高照的好日子,把家里的東西全挪到院子里,用雞毛撣子或秫秸苗子,一遍遍地打掃墻壁和房頂,掃去沉積一年的灰塵,然后一件件地擦拭家具等物品,再搬回去,適當調整位置,立馬新鮮許多。收拾好的屋子,也敞亮了許多,買張年畫掛上,記得那時哥哥趕集回來買的《弄玉吹簫》年畫,畫上的仙女美極了。心里一高興,過年的感覺就有了。童年時女孩子盼著過年,無非是想頭上戴花,穿新衣裳,小男孩想放鞭炮,還可以吃些好的。
清掃好屋子,接著蒸制發饃饃。開蒸的頭天晚上,母親用溫熱水和好面,蓋上棉被棉襖之,然后放在鍋里等待發酵。第二天,一盆盆發了酵的面,像一朵朵碩大的蘑菇,很是喜人。母親高興地脫掉小棉襖,卷起衣袖,用她那靈巧的雙手分別揉出一個個俊美的發饃,好似展覽館里別致、精美的工藝品。
到了大年三十這一天,家家戶戶一大早起床,首先把院落徹底打掃一遍,然后給豬羊雞狗添上食料,人過年,動物也跟著享樂。整個村莊被渲染的紅紅火火,煥然一新。鞭炮聲也響起來,此起彼伏,年味越來越濃。
除夕之夜,與家人一起吃團圓飯,只有這頓飯才叫年夜飯。三十晚上是不許串門的,辛苦一年的莊戶人家,這一晚過得最開心、最踏實。全家圍坐在暖烘烘的火爐邊,嗑著花生瓜子,說著貼心話,相互結伴熬年夜。屋外歡慶的鞭炮聲響徹夜空,星星點點的亮光在村里各個角落閃爍,年的氣氛更濃了。
大年初一,在家人的眼里才算年真正地到了。天還沒亮,吉祥的鞭炮就喚醒沉寂的村莊,各家早早打開戶門,接受一波波拜年的人流,親人鄰里登門給長輩們拜年,必須磕頭、作揖,這一古老的習俗一直在當地流傳,一切真誠的祝福都包含在恭恭敬敬的動作中,他溫暖了親人長輩的心窩,增進了鄰里之間的情誼。
在年的輪回中,父母老去,自己一年年長大。自從離開老家,生活在城市里,每年都要過年,那些古老的習俗,繁瑣的禮節漸漸少了,品嘗著一年比一年豐盛的年夜飯,不知為什么,總也吃不出當年粗茶淡飯的香味,更感覺不到當年那濃濃的年味。
□ 趙光輝/繪制

小F:“爸爸,今年是狗年,狗會有新年愿望嗎?”
爸爸:“肯定有,你問問它。”

小F:“狗狗,你的新年愿望是什么呀?”
爸爸:……

狗狗:“我的新年愿望是穿上新衣裳,農資旺旺旺!”
□山東中農聯合科技有限公司 趙以泰
歲暮梅妍,春曉戌鳴,爆竹撼天。
看青山如畫,長河碧水;
云霞似錦,詩賦千篇。
旭日東升,婆娑月影,塞北江南景似仙。
東風噯,柳搖蜂蝶舞,萬戶言歡。
九州捷報頻傳,頻舉盞歡歌把曲彈。
看遼寧航母,神舟縱橫;
嫦娥奔月,邁步穹天。
道是康莊,三軍威武,捍衛邊疆意志堅。
齊團結,夢中華騰越,偉業軒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