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之戀
家鄉的歌是清遠的笛,總是在有月亮的晚上響起。無疑,家鄉是一個即使千里相隔仍讓人魂牽夢縈的地方,是一個即使想過逃離仍讓人忍不住回望的地方,是一個只需一首歌便讓人熱淚盈眶的地方??傆幸皇赘瑁屇阆肫鸺亦l。
江蘇民歌
《茉莉花》起源于南京六合民間傳唱百年的《鮮花調》,由軍旅作曲家何仿采集六合的民歌匯編整理而成。歌曲旋律優美清麗,樂聲婉轉中帶著剛勁,細膩中含著激情,飄動中蘊含堅定。茉莉花開時節,滿園飄香,美麗的少女們熱愛生活,歌曲將她們愛花、惜花、憐花、想采花又不敢采的羞澀心理,展現得淋漓盡致。
該曲在香港回歸祖國政權交接儀式、雅典奧運會閉幕式、南京青奧會開幕式等重大活動中出現,在國內及國際都具有極高的知名度,是中國文化的代表元素之一,被譽為“中國的第二國歌”。
廣西民歌
《山歌好比春江水》是廣西歌舞劇《劉三姐》的主題曲,其詞曲原創均出自廣西作者之手。歌曲源于柳州彩調劇《劉三姐》,定型于廣西歌舞劇《劉三姐》。該劇展現了廣西壯族“歌仙”劉三姐以山歌為武器,帶領鄉親們與惡霸財主作斗爭的故事。1999年,在南寧國際民歌節上,臧天朔、斯琴格日樂與600位“劉三姐”共同演唱了重新編曲的《山歌好比春江水》,這首歌于是再一次被大家熟知。
陜北民歌
信天游是流傳于我國西北廣大地區的一種民歌形式,它是一部用老镢鐫刻在黃土高原上的傳世巨著,是黃坡黃水之間的一朵奇葩。其歌詞是以七字格二二三式為基本句格式的上下句變文體,以浪漫主義的比興手法見長。信天游又稱“順天游”“小曲子”,在山西被稱為“山曲”,在內蒙古則被稱為“爬山調”。著名曲目有《蘭花花》《走西口》《趕牲靈》等。
河南民歌
《編花籃》是由鐘庭潤作詞、郭復善作曲的一首小調歌曲,20世紀80年代經歌唱家朱逢博重新配樂演繹,之后流行于全國并產生了廣泛影響。此曲與河南民間歌舞《九蓮燈》組曲中的“慢對花燈調”非常相似,歌詞清爽樸實,旋律明朗歡快,以調式音開頭和結尾,調式五度音也是旋律骨干音,偏音的運用具有中原音樂色彩,全曲主要靠運腔來體現河南音樂所特有的語言魅力。
四川民歌
《康定情歌》是四川康定地區具有代表性的傳統民歌,其節奏明快、旋律優美、雅俗共賞,不僅在國內家喻戶曉,而且聲名遠揚海外。20世紀70年代,該曲作為唯一的中國歌曲入選美國太空局“世界最具代表性的十首歌曲”,作為“宇宙之音”隨著“旅行者二號”宇宙飛船在太空播放;90年代末又作為唯一的中國民歌,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最具影響力的十首民歌”。
山東民歌
《沂蒙山小調》是一首山東經典民歌,該曲與《茉莉花》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評定為中國優秀民歌,蜚聲海內外。該曲以歌頌家鄉為主題,“沂蒙好風光”也逐步滲入到人們的心中,成為沂蒙大地的代名詞。
新疆民歌
《青春舞曲》本是一首短小精悍的新疆歌曲,1939年王洛賓整理西部音樂時搜集到這首民歌,后將它編成漢語歌詞。有人認為在一首歌中反復重復一句歌詞是沒有意義的,殊不知這也是民歌的一大特點,因為重復是民歌創作口頭性特征的具體表現?!肚啻何枨分蟹磸统霈F的“我的青春小鳥一樣不回來”讓歌曲在音韻上更加流暢,表達上更加通俗明白、易唱易記。
臺灣民歌
《阿里山的姑娘》具有濃郁的臺灣風情。歌唱家朱逢博對這首歌的改編使這首小調式歌曲變成了大氣磅礴的舞曲,且音樂結構非常完整,煥發出獨特的光彩,唱出了勞動人民和自然融為一體的深厚感情。二胡曲《阿里山的姑娘》由趙國良先生改編和演奏,奏出了臺灣同胞載歌載舞的情景和高山族音樂的原生態之美。
青海民歌
《在那遙遠的地方》是由民族音樂家王洛賓創作的民歌,吸收了哈薩克民歌《羊群里躺著想念你的人》的個別調式與音素,采用了漢族民歌中鮮見的七聲音階調式,既有哈薩克民歌的音色,又有青海藏族民歌的風格,其優美抒情的上下兩個樂句、樸素簡潔的比興歌詞、生動流暢的旋律受到歌唱者的喜愛。
1994年,王洛賓憑借該曲獲得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東西方文化交流特殊貢獻獎。《在那遙遠的地方》是王洛賓熱愛青海秀美山川,熱愛青海各族民眾的心聲,是藏漢同胞民族團結的象征,是王洛賓為青海人民乃至世界人民奉獻的一份寶貴的文化遺產。歌曲中輕快活潑的詞曲升華了愛情和生命的意義,美妙無比的旋律穿越了時空的阻隔,宛如天籟之音彌漫在世界人民心中,被贊為“藝術里的珍品,皇冠上的明珠”。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