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工
1月20日,土耳其軍隊突然出兵敘利亞北部的阿夫林山區,聯合敘利亞自由軍悍然向盤踞于此地的庫爾德武裝發起代號為“橄欖枝”的軍事行動。據當地媒體披露,土耳其投入了包括特種作戰部隊在內的6400名軍人,并集合約1.5萬“敘利亞自由軍”從東側配合協助其行動。同時,土耳其還在土敘邊境陳兵10萬,給庫爾德武裝造成重兵壓境之勢,使瀕于沉寂的土耳其與庫爾德人話題,再度成為令各界媒體為之側目的熱門新聞。隨著對極端組織“伊斯蘭國”的作戰任務接近尾聲,敘利亞的未來政治走向和秩序安排問題“浮出水面”,而在此時,土耳其全然不顧美國的“臉面”和“感受”,悍然兵發敘利亞,劍指美軍的好伙伴庫爾德武裝,其背后又有什么玄機考量和利益盤算,對土耳其和美國的雙邊關系又將產生哪些影響?
土耳其的意圖動機和利益盤算
輿論普遍認為引發土耳其用兵敘利亞的起因,是美國在幾天前決定以“敘利亞民主軍”為主體培訓和組建3萬人的“邊境安全部隊”,并擔負起敘利亞邊境地區及幼發拉底河谷地帶的警備、安保任務。雖然“敘利亞民主軍”是一支由庫爾德人和阿拉伯人等多種力量組成的“雜牌軍”,但占據主導地位和高級指揮崗位的卻主要是庫爾德人領導的“人民保護部隊”。土耳其政府長期視庫爾德民主聯盟黨為庫爾德工人黨的“姐妹黨”,將“人民保護部隊”當作恐怖組織在敘利亞的武裝分支來打擊。因此,當1月14日美國做出籌建招募“邊境安全部隊”的決定后,土耳其方面極為惱火,埃爾多安迅即表示“美國的危險做法是在玩火,土耳其有義務將其扼殺在搖籃里”。
一直以來,庫爾德人都是土耳其的心腹大患,特別是“伊斯蘭國”突現之后,勇敢地承擔起抵抗極端組織重任的庫爾德人借機壯大,在控制敘東北部和中東部大片區域后趁亂舉事試圖“自建門戶”,從而引起土耳其的極度警覺和嚴重不安。事實上,從2016年8月實施的“幼發拉底盾牌”計劃到如今的“橄欖枝”行動,土耳其的核心戰略意圖就是要阻斷邊境兩邊的庫爾德人勢力連為一體、聯成一片,其“中心思想”就是要防止在自己柔軟的腹部,出現一個跨境而立、分土而治的庫爾德超國家共同體。本月美國籌建庫爾德“邊境安全部隊”的做法,無疑是觸碰到了土耳其的底線,面對日益緊迫的庫爾德人威脅,土耳其認為絕不能再坐視不理、放任不管。因此,土耳其本次有意在阿夫林地區用兵,既要在土敘邊境向南建立縱深30公里的“安全區”和“隔離帶”,避免出現分列東西兩側的庫爾德武裝合兵一處的情況,又要迫使美方進行讓步,切實做到不再向庫爾德武裝供應武器。
同時也應該看到,土耳其進軍敘利亞的直接導火索雖由美國點燃,但土耳其出師敘利亞的想法則醞釀已久,不僅預先制定詳細周密的作戰計劃,選擇的時機也頗為玄妙。想當初敘內戰爆發不久,土耳其和沙特就曾計劃聯合起來派兵進入敘利亞,但在俄羅斯、伊朗嚴正警告西方國家,如果土耳其和沙特對敘利亞發動地面軍事打擊行動將引發地區戰爭后,土耳其被迫暫時放棄出兵的打算。如今,敘利亞政府軍忙于打擊“征服陣線”暫時騰不出手,伊朗街頭騷亂剛剛平息,專注國內維穩無暇西顧。俄羅斯籌備即將于1月底召開的首屆“敘利亞全國對話大會”則需要土耳其的“捧場”,再加上土耳其重擊庫爾德武裝的做法實際上也暗合伊朗、敘利亞政府的心意。因而,美國提供的出兵口實、其他幾方給予的“默許”“暗示”,讓土耳其嗅到進兵敘利亞、影響未來秩序安排的良機。從事后俄、伊、敘等國的反應看,基本上對土耳其的態度都比較“客氣”。敘利亞總統巴沙爾·阿薩德雖然指責土耳其越境是野蠻侵略,但具體政策指向反而還略顯偏向土耳其,俄羅斯則是“不咸不淡”地表示應該尊重敘利亞的主權和領土完整,伊朗不但沒有譴責土耳其,反倒將危機的根源歸結為美國公然踐踏敘利亞主權和粗暴干涉別國內政,認為美國在他國境內扶植分裂勢力才是誘發戰火的罪魁禍首。
土美關系要走向何方
土耳其采取此次軍事行動的用意實為“敲山震虎”“一舉兩 得”,既打擊敘北庫爾德武裝、遏制國內庫爾德分裂勢力,又反制警示庫爾德人的“后臺金主”美國。美國則處于戰略糾結之中,既不希望土美矛盾被過度熱炒,又因打擊極端組織、遏制伊朗什葉派坐大需要庫爾德武裝出力而無法將其“拋棄”,在重要盟友土耳其和忠實伙伴庫爾德之間如何進行取舍,就成為讓美方極為頭痛的事。那么,當前土耳其和美國意見相左、尖銳對立之下,彼此的行為又都已經惹惱、觸怒對方紅線的情況下,兩國關系未來將會走向何方?
簡要回顧過往可知,土耳其和美國雖為北約盟友,但兩國關系從來都不輕松,動蕩中謀穩定、顛簸中求前進,似乎成為兩國關系的直觀反映和真實注腳。歷史上,美國曾于1975年因塞浦路斯問題對土耳其實施武器禁運,土隨即停止對美軍事及情報機構設施的一切后勤支援,并且關閉了美空軍使用的因吉爾利克基地,最終迫使美國取消禁運,導致雙邊關系一度跌入谷底。正發黨上臺后,土美之間曾因2003年土耳其議會拒絕美軍借道攻打伊拉克和利用其領土開辟“北方戰線”,以及土耳其政府不顧美方反對堅決出兵伊北部清剿庫爾德工人黨而嚴重受損。近年土美關系更是因武裝庫爾德人、“7·15”兵變和美駐以色列大使館遷址耶路撒冷等問題波折不斷,土耳其甚至擺出“逼迫”美國在居倫運動和埃爾多安政府之間二選一的架勢,導致土美之間罅隙呈現加速擴大的趨勢。
總體而言,未來土耳其與美國“握手言和”的概率很高,但要完全做到彌合裂痕、重修舊好,實現雙邊關系的大幅改進則難度極大。
一方面,相互依存性決定土美關系將長時間深陷低谷但不會徹底破裂。從目前情況來看,土耳其根本就沒把美國放在眼里,繼續我行我素對庫爾特武裝進行打擊,絲毫不給美國留點情面。但土耳其明白美國作為現今世界的超級大國,與美發展戰略關系能夠為土耳其尋求中東和中亞的主導權提供重要的外交資本。未來一旦美國做出實質舉措切斷對庫爾德的補給支援,土耳其必然重新投入美國的懷抱。對美國來說,在防止“伊斯蘭國”東山再起、卷土重來,擠壓伊朗和俄羅斯戰略空間上都需要土耳其的友情贊助。尤其是在目前敘利亞局勢走向中,土耳其既是美國主導的“日內瓦和談”常客,又是俄羅斯牽頭的“阿斯塔納和談”主角,使得美、俄、土一定意義上構成“大三角”關系。而三方中任意兩方一旦形成對決死角,另外一方則可盡享第三方“紅利”。因此,美國擔心如果土耳其被俄方“挖角”“撬走”倒向自己的對立面,將使美國在同俄羅斯的地緣競爭中處于極度不利的位置,從而決定美國必然要尋求補救措施以阻止持續惡化的雙邊關系。
另一方面,結構性矛盾決定土美緩和的程度有限。雖然開戰后不久特朗普就通過軍事熱線向埃爾多安保證將盡快停止對庫爾德人的援助,但美方的姿態和說辭能在多大程度上取得土耳其信任則是未知數。事實上,2017年11月特朗普就曾向土方許諾不再給庫爾德提供武器援助,但后來的行動卻讓土耳其產生被欺騙、被“忽悠”的感覺。未曾料想美國不但沒有履行承諾,相反還變本加厲向庫爾德人贊助性能更加先進的便攜式防空導彈和肩扛式反坦克火箭筒等高精尖裝備。
美國之所以不顧各方反對也要極力支持庫爾德人,是因為在美國無論是和土耳其、伊拉克、沙特等伙伴盟友,還是同俄羅斯、伊朗、極端組織等競爭對手都或多或少存在明里叫板、暗地較勁的博弈狀況下,扶植庫爾德武裝是最讓美國放心、既安全又保險的選項。特別是“伊斯蘭國”的威脅消減之后,以伊朗為代表的什葉派崛起,再次成為美國首要的地區安全隱患,推翻巴沙爾政權斬斷什葉派新月帶的橫向聯系,才是美國中東戰略頭號目標選項。而土耳其則認為防范鄰國的庫爾德人“羽翼豐滿”走上獨立建國之路,進而給國內分離勢力產生示范作用,應是土方的永恒主題。因此,土美看待庫爾德人的結構性矛盾,決定雙邊即使最終“把酒言歡”,和解效果也會大打折扣。
國際視野紫光閣 第2期 9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