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草
你或許想象不到,足球運動員在球場上的行為,跟流體力學中粒子在湍流中的行為驚人地相似。
在流體動力學中,湍流是打著旋的流體。當你把牛奶注入靜水中,你會看到一股白色的流體在清水中緩緩地盤旋、蜷曲、蕩漾。這就是湍流。
為了研究它的運動,一位法國科學家在湍流中選擇了一個粒子來追蹤觀察,每隔一段時間記錄它的位置(點),然后把這些點連起來,在電腦上描畫出軌跡。接下去計算,它在某個時間單位內(nèi)改變運動方向的平均度數(shù)。
比如說,記錄儀每1秒記錄一次粒子的位置,那么一分鐘內(nèi)就得到60個點,把這些點用直線連起來,得到它在這一分鐘內(nèi)的運動軌跡。現(xiàn)在,以5秒為時間單位,來計算它改變方向的平均度數(shù)。5秒鐘之內(nèi),它改變了5次方向,假設改變的角度分別是60°、30°、120°、0°,15°,那么平均改變度數(shù)就是(60°+30°+120°+0°+15°)/5=45°。
他觀察到的結果是:倘若所取的時間單位非常短,那么粒子看起好像沿著直線運動,平均改變度數(shù)為0°。換句話說,周圍的環(huán)境幾乎對它沒有影響。
倘若所取的時間單位稍長,平均改變度數(shù)則變成了90°。這個結果是預料之中的。因為在紊亂的、沒有任何統(tǒng)一性可言的湍流中,粒子每一次改變運動方向,從0°到180°,是完全隨機的,那么平均起來,就是90°。
可是,給湍流限定邊界,邊界的幾何條件就開始發(fā)揮其影響了。比如,把流體限制在像標準足球場120:90那樣長寬比例的長方形區(qū)域,只要所取的時間單位稍長,平均來說,湍流中粒子改變方向的度數(shù)是120°,而不是90°。
有意思的是,在足球賽中,當科學家用固定于球員身上的傳感器記錄下某個球員的運動軌跡,并計算他在某個時間單位內(nèi)改變方向的度數(shù)時,只要時間單位取長一點,得到的平均度數(shù)也是120°。
該如何解釋這個結果?你或許會以為,球員在任意一個方向上移動的概率是均等的,因此平均改變度數(shù)應該是90°。但事實上,因為球場的長大于寬,球員在縱向跑動的概率要高于在橫向跑動的概率。如果在長寬相同的情況下,平均改變度數(shù)是90°,那么在長寬比例120:90的情況下,平均改變度數(shù)自然就是120°了。
瞧,在這里,邊界條件也起作用了。
上述兩個系統(tǒng),一個是自然界的湍流,其粒子的運動完全是隨機的;一個是足球運動,球員的運動不僅受人的意志支配,還在一定程度上受教練的指揮和比賽規(guī)則的制約。但只要給定相同的邊界條件,它們的行為就驚人地相似。由此可見,某些系統(tǒng)的行為,跟系統(tǒng)具體是什么關系不大,主要取決于限制它運動的邊界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