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及是農業國,農村人口占全國總人口的56%,農業產值約占國民生產總值的18%,由于埃及是中東北非地區,人口最多的國家,所以從經濟、政治和社會層面來看,農業都是保障埃及糧食安全的基礎產業,一直以來都是埃及的支柱產業之一。
埃及食作物包括小麥、玉米、水稻、大麥和高粱,其中前三種是埃及人飲食結構中的主要部分。在三種主要糧食中,小麥占其糧食種植面積的32%~48%,玉米占22%~27%,水稻占16%~29%。由于19世紀以前灌溉技術落后,埃及每年利用尼羅河泛濫所提供的水源補給對秋冬農作物進行灌溉。
埃及政府為了促進農業發展,對化肥和許多項農業投入實行補貼,農業灌溉用水則實行免費制度。為了鼓勵開墾荒地,擴大耕地面積,政府向墾荒者購買的機械實行長期低息貸款,為他們的土地提供水資源,特別是規定新開墾的土地在10年內免交土地稅,鼓勵農民多開墾荒地;埃及完全是灌溉農業,不易受氣候條件的影響,農作物單產較高,農業生產比較穩定。
據估計,埃及農業設備市場的規模為12億美元,是GDP中占比最高的產業之一,約占17%。埃及從事農業生產的人數占勞動力總數的1/3。農業是埃及最重要的產業,約占埃及2005年GDP總量的17%。埃及農業產品的進口關稅比較適中,在5%~10%之間。
埃及積極推進農業現代化,發展有機農業,鼓勵農產品出口。中非貿易研究中心分析,埃及農業仍存在以下問題:首先,糧食供需存在較大缺口,糧食產量無法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需求;糧食進口依存度高;國內糧價高漲等問題。因此,埃及作為一個糧食凈進口國,應該注意對人口增長加大控制力度,引進先進技術和設備,來保障糧食產量的提高,同時更應該注意糧食的倉儲和安全問題。
(摘自中非貿易研究中心,http://news.afrindex.com/zixun/article1 1211.html,2018–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