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杰
(廣東省交通規劃設計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廣東廣州 510507)
目前,全國各地普遍采用固定公路超限檢測站治理車輛超限超載運輸管理系統(簡稱現場治超管理系統)治理超限,即對在行車道上正常行駛的載貨車輛進行重量檢測,根據系統設定的限載值,對車輛是否超載進行動態監測,記錄并輸出超載數值及相關數據,同時,行車道前方配置車牌識別系統和可變情報板顯示系統,用于自動辨識車輛牌照號碼并錄入管理系統,提示超載車輛警報信號;配合路側的交通標志,路政執法人員引導違章車輛進入前方固定治超站進行復檢,有效杜絕和治理超限車輛,對增加路面的使用壽命和減少交通事故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在治理公路超限超載執法工作中,由于公路路線長、機動車流動性大,僅僅依靠治超執法人員上路巡邏查獲違法超限超載運輸車輛,當場予以教育或處罰的執法工作方式,已遠遠不能適應當前公路管理形勢發展的需要。為著力解決治超工作人員不足、取證困難、車輛攔截安全、治超效率差等弊端,為促進傳統公路治超執法模式轉型升級,提高公路治超執法科技信息化水平,提升治理公路超限超載運輸行為工作效率,以高速動態稱重技術、計算機網絡、視頻識別等技術及新產品為依托,實現公路24h、全天候貨運車輛運輸監控,對運輸車輛超限超載違法行為進行自動監測并主動獲取保全車輛違法超限超載運輸行為的相關證據,同時構建起基于車輛高速精確檢測的公路治理超限超載非現場執法模式,已成為當前公路治理超限超載執法工作行之有效的發展趨勢。
目前,公路超限車輛較多,大多數治超站點采用傳統的、人工參與程度高的治超方式,通過高速預檢或者執法人員目測,攔截疑似超限超載車輛進入治超站,對其進行過磅稱重的方式來檢測出超限超載車輛,并對其進行卸載處理,在運行過程中會暴露出以下很多問題:
(1)需要大量的執法人員,造成人工成本高;
(2)稱重設備技術落后、稱量精度差、穩定性差。設備正常工作情況下,每檢測一輛車需約2min,并且經常出現故障,易產生糾紛,大大增加了執法人員的勞動強度和夜間執法的難度,同時造成站口站外道路擁堵;
(3)司機強行闖關沖關成為難題。既降低了治超效果,又增加了執法人員傷亡的風險;
(4)個別司機故意堵車,與執法人員產生糾紛,導致使檢測路段嚴重擁堵,造成大面尾氣污染。
為此,通過在治超節點安裝治超非現場執法管理系統,可以有效解決相應問題。
隨著動態稱量技術和監控抓拍技術的發展,使得非現場執法系統成為可能。而直接影響到非現場執法系統運行效果的關鍵技術因數包括:
(1)采用的稱重設備的動態稱重的準確性和置信度(穩定性、可靠性);
(2)采用的稱重設備的精確稱量的速度范圍,即能否對低速和高速行駛中的車輛進行準確稱量;
(3)車輛的重量信息與車牌信息的匹配成功率;
(4)信息共享的云平臺;
(5)稱重設備在車輛異常行駛時的處理能力。
非現場執法治超點所裝的動態稱重設備對車輛通過時,在各種車輛行駛狀態下,是否都能準確稱量,這是對非現場執法系統是否成功運行起著決定性的因數。稱重設備的稱量精度越高,誤差越小,超載處罰就越準確,糾紛越少。治超點所裝稱重設備須達到JJG907-2006動態5級的要求;設備生產廠商須有國家權威計量機構頒發的計量器具型式評價證書和制造許可證書;所裝稱重設備須經國家權威計量機構檢定合格并出具檢驗合格證書。動態5級的汽車衡的計量檢定精度≤±2.5%,實際使用精度≤±5%。
按國家和行業通用標準,動態衡稱量的置信度為95%(受各種客觀因數的綜合影響,動態汽車衡的置信度不可能達到100%),但在非現場治超管理系統中,被檢車輛的稱重數據是直接作為超載和處罰的依據,所以置信度越高,稱重數據越穩定、可靠,糾紛越少。
被檢測車輛經過治超點,治超點的石英式動態汽車衡將檢測到車輛的軸重、車型、車輛行駛狀態等信息、經分析處理后形成一個車輛信息,包括:檢測車輛的軸重、車輛總重、車輛通過的速度、車輛的軸距、車型等。當被檢測車輛完全通過后,治超點治超管理軟件匹配由稱重儀表上傳的被檢測車輛的車輛信息和被檢測車輛的車牌號、車輛抓拍照片、通過時錄像等,并生成一條完整的被檢測車輛信息。同時,根據事前輸入的軸重、總重限值來判斷該車輛是否超限,一旦檢測出超限嫌疑車輛,將產生報警并將超限信息發布至LED可變情報板告知車主,生成超限車輛違章表,上傳管理中心并生成執法文書進入罰款處理程序。

圖1 非現場治超管理系統流程圖
根據治超點現場情況和管理需要,非現場治超管理系統主要包括治超點系統和治超信息管理平臺軟件兩級架構,系統具體布局見圖2(假設按單向雙車道設計)。

圖2 非現場治超管理系統布局圖
在治超點,非現場執法系統由動態汽車衡、工控機、車牌識別攝像機、監控系統、可變情報板和治超管理軟件組成。
當車輛經過高速計重區域,動態汽車衡的數據采集處理器采集并分析運輸車輛的軸重、車輛總重、車輛通過速度、車型、軸距、車輛是否通過等信息。
當被檢測車輛完全通過后,數據采集器將采集到的車輛初始信息傳輸至稱重儀表,稱重儀表同時接受輔助傳感器上傳的車輛行駛軌跡,通過智能動態稱重系統形成較為完整的車輛信息(包括軸重、車輛總重、軸型、軸間距、總軸距、軸數、車型、通過速度、通過加速度/減速度、通過時間、通過車道等),并上傳工控機。
工控機中的治超點治超管理軟件同時接收車牌識別攝像機提供的車牌信息和監控系統提供的車輛在稱量過程時的實時錄像(錄像時長視需要確定),并與車輛重量等信息匹配,形成完整的車輛信息(包括軸重、車輛總重、軸型、軸間距、總軸距、軸數、車型、通過速度/加速度/減速度、通過時間、通過車道、車長、車牌號、通過時錄像、車輛輪廓信息等)并上傳至治超管理中心。工控機可根據事前設定的軸重和總重限值(閥值)來判斷該車輛是否超限,一旦檢測出超限嫌疑車輛,將報警、通過LED顯示屏告知嫌疑車輛車主。與此同時,治超管理軟件可通過手持終端告知前方治超卸貨處理點路政執法人員嫌疑車輛信息,同時在后臺生成相應文書,路政執法人員依據對車輛的車牌、車型、載重等數據進行調查取證后,并以郵寄催告單等形式對該車單位、個人進行告知,讓其到路政管理部門或交警部門接受調查處理。
非現場執法檢測系統的主要特點如下:
(1)自動篩選超限超載車輛,無須人工判斷,降低了執法人員的勞動強度,進而可減少超限檢測站配置的人員數量,降低人工成本;
(2)采用不停車智能檢測方式后,幾秒鐘就能完成檢測,大幅提高檢測效率,保證了公路交通不會因執法檢測而導致車輛擁堵;
(3)從根本上解決了司機沖關闖關違法行為問題,極大減輕執法人員傷亡風險;
(4)檢測精度高,可降低駕駛人員與執法人員的矛盾沖突產生的概率;
(5)系統自動提示,數據自動保存,防止出現執法人員徇私舞弊的行為;
(6)可以促使廠礦企業、貨運企業和貨運司機自律,起到規范作用。
[1]劉剛,張寶忠.高速公路治超不停車檢測與收費聯動系統應用.中國交通信息化,2011(1).
[2]楊 濤.治超自動檢測管理系統研究.山西建筑,2012(10).
[3]王建聰,毛保華.車輛超限超載的危害性與治理對策研究.中國安全科學學報,2004(11).